王玉鳳,楊克軍,張翼飛,苗興芬,郭 偉,于 崧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學院,黑龍江 大慶,163319)
面向現代化大農業農學專業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
王玉鳳,楊克軍,張翼飛,苗興芬,郭偉,于崧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學院,黑龍江 大慶,163319)
為了適應現代化大農業對科研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探討創新型人才的素質要求和培養模式,論述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現代化大農業;農學;科研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長久保持競爭力并與時俱進的根本。在新的歷史時期,致力于加快推進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對高等農業院校來說,既是發展的重大機遇,也是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相對于傳統農業而言,現代化大農業是指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進行的社會化農業,以大水利、大農機、大科技、大合作為主要特征,以水利化、科技化、機械化、合作化、產業化、市場化、城鎮化、生態化為重要標志的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對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持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歷史時期,順應時代變化,培養適應現代化大農業需求的創新型人才是當今時代提出的戰略性需求,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于人才支撐。在新的經濟形勢下,農學專業如何在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上順應這種變化,根據自身的性質、現實發展狀態,科學、準確地進行專業定位并適時調整,是目前農學專業人才培養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為適應黑龍江省現代農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提出并踐行現代新型農業人才的素質能力教育培養的指導原則和方法,培養具有全面創造性的創新人才,以利于畢業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
黑龍江墾區位于世界聞名的黑土帶上,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耕地面積3 975萬畝,約占全國農墾系統耕建總面積的43%;人均耕地1.29公頃,是全國人均耕地的12.9倍[1],是國內耕地規模最大、機械化水平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有農場群。農業機械化、標準化、規模化和產業化走在全國前列,糧食生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國家的穩定獨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發展墾區現代化大農業,既是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更是墾區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有“墾區黃浦”之美名的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為黑龍江墾區培養并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如今面臨著黑龍江墾區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成為新形勢下的必然。
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墾區,培養農業現代化建設人才,是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始終堅持的辦學方向。在新的歷史形式下如何為黑龍江墾區的現代化大農業培養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是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引導學生熱愛墾區、服務墾區,從入校之日起,學校就通過不同方式對大學生開展墾情教育,開展北大荒精神教育,引導學生真正堅持一種不畏艱難、奮發進取的北大荒精神,做到勤儉節約、不屈不撓,艱苦奮斗、堅忍不拔,為培養適應墾區現代化大農業生產實際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在教學過程中樹立創新至上的教育教學觀念,打破專業限制,實行模塊化課程體系。提出了“3平臺+2模塊+4嘗新+1試點”人才培養體系,以確保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合理的知識結構。“3平臺”即通識教育課平臺、基礎課平臺、專業基礎課平臺;“2模塊”即專業課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4創新”,即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方法要不斷創新、教學管理和考評管理要利于創新;“1試點”,即學院開設“研究性學習試點班”,積極推行研究性教學和分層次培養試點。由于現代農業已涉及到諸多行業和領域,它所要求的創新人才應該是復合型人才:在知識結構上必須是全面的,應能系統地掌握農業知識體系和相關領域的知識,跨學科背景和跨學科領域的課程體系建設更利于拔尖創新能力培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避免課堂教學單一化,教師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課程組全體教師以科研項目為紐帶,進行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改革[2~4]。重視實踐教學:創建實踐教學基地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能力和素質[5],科學安排實踐教學重視學生的能力的訓練。同時,大幅增設邊緣交叉學課程,實現“通才+專才”創新人才目標,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另外,加強人文教育,除了適當增設人文類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同時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各類專家開展人文講座,培養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為農服務的奉獻精神。
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深遠,目前高校的許多考試依然是“考前死記書本,考中生搬硬套,考后全部忘掉”的局面,考試多是單一的閉卷考試方式和標準化的題型,試題答案規范化,而考試結果也完全取決于考試當時學生記憶力的好壞。這種傳統的考試方式阻礙了研究型人才的培養,無法準確檢測學生個體的知識儲量。農學類專業是一類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它直接面向農業生產,不僅應該重視理論與實踐知識,還應該側重于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在考試中,改革原有的考試內容“一刀切”,缺乏層次性的問題,側重試題層次性,降低客觀題比例,增加拓展性試題如綜合性試題或者小型論文式試題與本專業前沿信息題比例,如結合本專業前沿信息或者本院教師研究方向進行出題,即綜合某一課題或者研究方向進行闡述和論證,以及對于該研究的可實施性及研究方法等進行分析,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型學習,增加和突出創造性能力的考核,允許一題多解,給學生以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二要增加創新性心理素質和行為能力的測試,對在創造性實踐中有突出成就者予以加分。三要提倡考試方式的多樣化,開卷或半開卷、調查報告、專題論文等形式均可以采納。四要在評分時應側重于學生分析和研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是否有獨到見解和創新。
總之,培養創新人才的培養要貫穿大學的教育全過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現代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各級各類教育都應肩負起培養創新人才的重大使命,同時又必須明晰各自的側重點,通過改革教育評價體系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途徑,真正做到優化人才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創新和實踐能力,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
[1]陳楓.黑龍江墾區農業現代化問題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04.
[2]曲向榮.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76-179.
[3]朱長江,胡中波.研教結合推動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升級[J].中國高等教育2013,(1):46-145.
[4]謝春瓊,達布希拉圖,徐智,等.土壤肥料學精品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2,(34):104.
[5]鄧則銘,陳林康.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改革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64-68.
[責任編輯劉瑤]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ng for Aggies Orient mega-agriculture in Morden times
WANG Yu-feng,YANG Ke-jun,ZHANG Yi-fei,MIAO Xing-fen,GUO Wei,YU Song
(College of Agronomy,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163319,China)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mand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ability for mega-agriculture in morden times,the quality requirement and training model for the innovative talents,and the effective ways to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mega-agriculture in morden times;agronomy;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ability-training
G645
A
1673-291X(2016)25-0141-02
2016-07-08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教學研究課題“面向現代化大農業農學專業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教學研究課題“面向現代化大農業人才培養對策的研究”;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教學研究課題“面向現代化農業需求的農學專業新課程體系探索與構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教學研究課題“基于KOLB理論的農業生態學課程動態教學模式構建及評價”
王玉鳳(1978-),女,山東濰坊人,副教授,博士,從事作物栽培理論與實踐研究;通訊作者:楊克軍(1968-),男,山東日照人,教授,博士,從事作物栽培理論與實踐研究;張翼飛(1985-),男,吉林公主嶺人,講師,博士,從事作物栽培理論與實踐研究;苗興芬(1974-),女,黑龍江佳木斯人,副教授,博士,從事作物栽培理論與實踐研究;郭偉(1977-),男,黑龍江綏化人,副教授,博士,從事作物栽培理論與實踐研究;于崧(1984-),女,吉林榆樹人,講師,博士,從事農業生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