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龍
(洛陽理工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河南休閑旅游產業開發戰略研究
張曉龍
(洛陽理工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旅游業兼具經濟和社會功能。休閑旅游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它既是體現政府關注民情、惠及民生的一個幸福事業,又是未來國內旅游發展的主要趨勢。針對河南旅游的發展現狀,提出河南休閑旅游產業開發戰略,不僅有利于休閑旅游理論的實際應用,還有利于區域和諧社會的構建,更有助于河南省人民民生改善與幸福感的提高,也是政府與相關部門把握發展地方經濟的關鍵點與切入點,具有現實意義與決策參考價值。
休閑旅游產業;門票經濟;文化內涵;旅游精品;戰略研究
200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的頒布,是新時期國務院對旅游業發展制定的第一個文件,明確提出了旅游業戰略地位和任務要求:“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統籌協調,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把旅游業納入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1]
目前,中國的旅游業整體運行良好,旅游業的融合推動了旅游的深度開發,完善的旅游產業體系,特別是城市發展的積極性,旅游業已成為地方經濟創新和發展的重要動力[2]。
作為朝陽產業的旅游業,國內旅游始終是我國旅游業的主體,出境旅游增長加快,促使旅游市場形成“兩高一平”格局。
再看假日旅游,首先,回顧2012年的中秋、國慶雙節,國人的旅游欲望與消費能力再次讓世人大開眼界。短短七天,全球最大規模的遷徙運動再一次在中國發生:旅客6.6億人次。
二看河南經濟,河南省突出“擴需求、創優勢、破瓶頸、惠民生”四個著力點,富民強省邁出新步伐,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好的趨勢,2012年全省生產總值3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突破3萬元,為休閑旅游產業開發提供了物質保障,這一系列舉措為休閑旅游產業發展創造了有利區位優勢。
三看河南旅游地位,旅游業是河南省的優勢產業之一,實現中原崛起的優勢之一,是河南振興的一大優勢,一大支撐,一大潛力,也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帶動力量和展示河南形象的重要窗口。
四看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河南在中國,從西到東的第二步過渡區的第三步,自南以北的地理和氣候過渡區,從行政區劃和交通狀況的角度來看,在世界上的地位。
五看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河南發展年代悠久,歷史文化內容豐富。從人類文明的歷史最早開始繁榮、全面發展的封建社會的唐宋時期,再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風起云涌,河南在中國歷史上譜寫了華彩篇章。
六看自然景觀景色,景觀奇絕壯觀,景色形態多樣。河南不僅有陡峭的高山,也有坦蕩無垠的平原、起伏的山丘和周圍的丘陵及盆地。
再看河南旅游現狀,2015年河南接待海內外游客量5.18億人次,全省旅游總收入5 035億元。因此,河南在努力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更應重視國內旅游這一巨大市場及其效益。
眾所周知,旅游業既是經濟和社會功能,又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作為重要的國家和地方財政收入來源,隨著民生的改善,為造福民生的幸福事業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休閑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性,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性,還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河南休閑旅游產業已萬事俱備、蓄勢待發!
要明晰休閑旅游活動的內涵,清楚界定休閑旅游的概念,先有必要搞清楚以下幾個概念。何謂閑暇?何謂游憩?何謂休閑?何謂旅游?由此才能更清楚地去理解休閑旅游。
休閑旅游是在旅游的同時,還能讓心靈得到放松。休閑旅游是一種通過旅游活動達到消遣、休閑為目的休閑活動,是用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去體驗,以慢速度和平和心態為旋律,欣賞生活、享受文化、有品位、個性化的文化活動,是介于觀光旅游與度假旅游之間的一種新型旅游形式,是一種充滿個性需求的旅游方式。
談及休閑旅游,不少人認為只要有錢、有時間就萬事俱備,往往會發出疑問:旅游還需要休閑?休閑旅游就可以實現上述目的嗎?
孰不知,旅游活動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錢,也不是閑暇時間,而是旅游動機。的確,有了閑暇時間,休閑的方式亦多種多樣:可以在家休閑,可以是逛街、聚餐、娛樂等日常休閑,也可以去近郊一日游或是外出旅游,甚至可漂洋過海出境游,或者去獵奇探險、尋幽探秘。但是,能夠真正讓人放松身心,調整心情與情緒的,唯有休閑旅游。
通俗地說,休閑旅游是以休閑為目的的旅游,以旅游為手段的休閑。時間不重要,景點不是唯一,行程不是標準,沒有看到的景色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目的與心態:隨性、隨心。開心就好,快樂最重要,關鍵是要欣賞眼前,體驗當下,感悟此情此景!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指出,要加快旅游業的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人為本,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堅持以國內旅游為重點,積極發展入境旅游,有序發展出境旅游;堅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促進旅游業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特色。
今日河南,已經成功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省向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新興工業大省和有影響的文化大省的歷史性轉變,已經進入了轉型發展、加快崛起的發展新階段。將會使河南成為中國旅游景區快速增長的板塊,更為河南旅游業的全面發展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項目組清楚地認識到,旅游產業是“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一大優勢,一大支撐,一大后勁”,更明白休閑旅游又是一項惠及民生的幸福產業,是實施國民旅游休閑計劃、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具體表現形式。為此,河南休閑旅游產業的開發對落實旅游普及惠民,建設生態老家、幸福河南、和諧中原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河南旅游業發展現狀是:正處于“從點線突破向板塊推進轉變,從觀光主導向觀光與休閑度假并駕齊驅轉變,從散點布局向集聚發展轉變,從規模擴張向規模與質量并重轉變,從資源依賴型向產品創新型轉變,從旅游要素發展向多產業融合發展轉變,從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運作轉變,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的關鍵發展時期,面臨機遇和挑戰。
如今,河南人均GDP已經超過6 000美元,大眾旅游的時代已經到來,休閑旅游必將成為旅游新時尚、新形式與新引擎。河南足以憑借區位優勢將成為我國經濟活力迸發、旅游消費旺盛、旅游新業態層出不窮的地區。河南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與旅游資源,燦爛豐富的文化遺存、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源源不斷的市場需求、豐富多彩的資源優勢與人文優勢,以及無與倫比的區位優勢與厚重的歷史文化遺存,必將促進河南休閑旅游產業蓬勃發展。
1.摒棄旅游業的短視行為,以門票經濟改革為切入點,帶動休閑旅游,讓旅游回歸大眾、回歸理性,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為此,要突出旅游業的社會性與文化性,不僅需要大眾樹立休閑旅游意識,更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2.以游客為本,以服務為抓手,提升景區文化內涵,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做大做強休閑旅游產業,促進景區與游客的和諧、共贏。構建和諧社會,關鍵是惠民福民,要保障民權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人們的幸福指數。反觀河南,“十二五”期間預計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10%,河南省旅游消費需求將邁入大眾消費階段,旅游消費更成為民眾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休閑、度假亦將成為民眾消費的新形式、新趨勢,而國內旅游更成為旅游市場的主體,這一系列發展趨勢將促使河南旅游產業爆發性增長。
3.以旅游標準化為契機,完善旅游線路與咨詢服務,形成極具吸引力的拳頭產品,打造具有全國影響的河南休閑旅游精品線路。2012年2月,河南旅游局局長范修芳在全省旅游工作會議上提出,河南省“要構建大旅游格局”,何種組合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共識與尊重!重要的是發展的長遠眼光與彼此利益的關切,重要的是理念與意識的改變!
4.以文化為中心,以休閑旅游為主題,打造河南休閑旅游的核心資源與文化品牌,促進物質文明與文化傳承的協調發展。對于河南旅游總的定位,項目組十分贊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劉鋒的觀點:“有一種文化叫中原,有一種感覺叫河南”,河南是“中國精神家園旅游勝地。”所以,“心靈故鄉,老家河南”是河南旅游的最佳定位,也是河南休閑旅游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5.創新管理手段,完善旅游信息平臺與網絡平臺,實現旅游景區“智能化”,讓休閑旅游“智慧化”,真正形成大旅游、大文化的河南休閑旅游、智慧旅游。信息時代,網絡是必不可少的;智能手機的普及,讓網絡無處不在。休閑旅游的關鍵是把握旅游景區的客觀和綜合信息,其核心是把握旅游業的目標。今日河南,還可以不斷提升各地旅游信息化的水平與層次,通過旅游標準化活動,促進各個景區都建立、完善成為智慧景區,再輔以新技術的應用,讓各地的旅游體驗網、智游網更全面、覆蓋更廣,提高河南省休閑旅游信息化的廣度與深度,提高河南旅游業的技術含量,強化網絡化對旅游產品宣傳、增值的服務能力,更好地宣傳推介河南及中原旅游品牌,推廣休閑旅游理念,促進河南休閑旅游產業大發展。
《國民旅游休閑綱要》的頒布,預示我國大眾休閑時代已經到來,預示著中國旅游產業開始由注重數量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提升方向發展。河南區域經濟的建設發展與創新驅動,催生休閑旅游產業的發展;河南休閑旅游產業的開發,更需要各級政府充分把握其與地方經濟的最佳切入點,由此促進河南休閑旅游、智慧旅游、全域旅游的發展,促進河南休閑旅游產業的發展與提升,河南應該有所作為。
如果休閑旅游是一種用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去體驗,以慢速度和平和心態為旋律,欣賞生活,享受文化,快樂人生。那么,休閑旅游產業就是一個經濟文化工程,是一個旅游線路設計、開發的休閑工程,更是一個惠民、福民、富民的幸福工程,其開發已是大勢所趨。
憑借中原經濟區發展建設這一戰略機遇與“互聯網+時代信息化”這一發展平臺的不斷完善,河南休閑旅游產業發展前景十分美好!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Z].2009-12-01.
[2]馬惠娣.21世紀與休閑經濟、休閑產業、休閑文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1).
[責任編輯周沖]
F127
A
1673-291X(2016)25-0164-02
2016-08-16
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項目的前期成果論文(142400410457)
張曉龍(1982-),男,遼寧沈陽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從事休閑旅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