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良
?
論甘肅省靜寧縣農村勞動力流動及就業培訓問題
◎郭永良
農村勞動力流動及轉移就業,是縮小城鄉差距、密切城鄉間隙、提高農民收入的必經選擇,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本文在闡述甘肅省靜寧縣農村勞動力流動及就業培訓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剖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甘肅省靜寧縣縣情提出相應措施,從而為實現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科學制定培訓方案、妥善轉移就業、盡快解決“三農”問題,提供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的積極探索。
靜寧縣位于甘肅省東部,六盤山以西,華家嶺以東。總面積2193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底,靜寧縣總人口48.8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3.32人。農村小康程度低,增收壓力大,剩余勞動力多,轉移就業壓力大。
甘肅省靜寧縣現有農村勞動力26.5萬人,截至2015年底,勞務輸轉10萬人,其中,長期勞務輸轉占比40%,季節性勞務輸轉占比60%,8.5萬元勞動力屬于絕對剩余。為解決甘肅省靜寧縣農村勞動力流動及就業培訓問題,當地黨委政府立足縣情實際,深入調查研究,針對性的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優惠政策,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以六精準為抓手,著力實施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一是培訓對象精準優先。二是培訓項目精準對路。三是培訓方式精準實際。四是培訓時間精準分類。五是培訓質量精準評估。六是鑒定輸轉精準跟進。
以市場為導向,著力實施訂單式技能培訓。以促進就業為目標,按照“面向市場、政府主導、訂單培訓、保障就業”的原則,指導各類培訓機構有序開展職業培訓,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以創業型城市創建為目標,著力實施創業培訓。充分發揮甘肅省靜寧縣創業培訓基地的資源優勢,以創建創業型城市為目標,大力開展創業培訓,高標準、高質量完成SIYB(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培訓。
以擇業競爭力提升為依托,著力實施職業技能鑒定。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就業準入制度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加快技能人才培養步伐,不斷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雖然甘肅省靜寧縣農村勞動力流動及就業培訓取得一些進展,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技術含量弱,擇業層次低。農民工的文化素質低于城市同齡勞動力。以初中文化程度的最多,雖相比較農村剩余勞動力,這部分群體文化素質并不算低,而且是農民工中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思想意識較新,適應環境能力較強的群體。但與城市同齡勞動力相比,其素質仍然較低,對高層次就業崗位的選擇余地非常小,絕大多數只能從事那些技術含量低,臟、累、重、苦、險和城市人很少問津的工作。
社會關愛缺,就業熱情低。一是就業歧視依然存在。當前,限制農民工進城務工制度性障礙正在逐步取消,但對農民工進城務工管理部門較多,需要證件多,相應的收費也多。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福利、同工不同權利的現象依然廣泛存在。勞動合同簽訂率低。二是勞動強度大,勞動保護條件差,工傷事故比例高,職業危害比較嚴重。據了解,在安全生產事故中,農民工因工致殘、死亡的人數占大多數;職業病人數較多。不少用人單位尤其是非公企業,忽視對農民工的安全生產教育,有的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發放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造成安全生產事故。三是參加社會保險率低。大多數農民工未參加任何保險。
培訓資金少,經辦能力弱。師資質量偏弱,培訓基地配套設施落伍,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求。與培訓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一些特殊工種因免費補助低而難以開設,參加培訓的適齡人員少,現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50歲以上的人員,培訓的成效不是很明顯。
高度重視,強化措施樹品牌。由縣人社等部門組織鄉鎮、村社廣泛深入開展培訓需求摸底調查,按照群眾培訓需求,將培訓任務與培訓項目、培訓內容、培訓對象緊密對接,確保每個農村勞動力掌握1~2項實用技能。同時縣農牧、林業、畜牧等農口部門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鄉鎮、貧村社,結合各鄉鎮、村產業發展實際,按照一業一訓,一技一訓,小班額、多班次的培訓要求,堅持每個培訓項目培訓總時間不得少于3天24課時的標準,指導各鄉鎮、村進一步修定完善鄉鎮勞動力培訓方案、村社勞動力培訓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培訓班次,科學設置培訓內容、嚴格培訓流程,確保培訓取得實效。
加大扶持,立足實際促合力。整合各類培訓資金和涉農培訓項目資金,集中財力、物力,集中攻堅培訓。鼓勵社會各界支持培訓工作,引導群眾自籌資金,為培訓項目供強資金保障。同時,主動向上爭取資金,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開辟多元融資渠道,依靠內外力量開展培訓,將勞務品牌培訓、“雨露計劃”、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創業培訓、省級示范培訓等項目向貧困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傾斜,做到培訓資金緊緊圍繞和積極跟進扶貧產業開發項目、勞動力技能培訓。
產業固本,富民強縣謀跨越。當地政府應緊緊抓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國家戰略機遇期,立足自身教育、蘋果、包裝材料、物流等優勢主導產業優勢,搶抓國家一切政策紅利,實施項目興縣戰略,努力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流動。
輸血造血,就業培訓筑小康。一是全力抓技能培訓,增強“造血”功能。結合實際,創新工作思路,著力提升培訓質量,加快推進“端菜式”培訓向“點菜式”培訓轉型,圍繞產業發展實際,抓好低成本、見效快的實用技術培訓,圍繞市場用工需求,分步實施外出務工人員技能提升培訓,努力實現市場需求和勞動者就業愿望的精準對接。二是全力抓技能鑒定,提升就業創業能力。針對農村勞動力“分散、流動、難集中”等特點,大力推行培訓、鑒定、輸轉一體化工作模式,依托各類培訓機構,及時深入農村、基層一線,在培訓場所、村社進行培訓鑒定,努力做到農村勞動力戶均1人持有職業資格證書,進一步提高農民工持證上崗比例。三是全力抓機制完善。建立貧勞動力培訓和勞務輸轉工作評價機制,制定考核辦法、細化考核指標,強化跟蹤問效,督促工作落實,全力做好培訓和勞務輸轉工作。
(甘肅省靜寧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