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榮
?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心理健康教育
◎王世榮
近些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日趨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大學生因心理問題導致的法律事件及社會悲劇多見諸于網絡及主流媒體,引發(fā)大家的擔憂。筆者試圖從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問題成因及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等方面對該問題分析探討,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目前在心理學理論中,特別是在臨床心理學、人格心理學中,最著名的一種說法為心理健康的定義,這一定義是由心理學家杰哈塔提出,所提倡的是積極、精神的健康,對生活在重壓的今天而言多有益處。
簡單來說,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內心世界、客觀環(huán)境的平衡關系,是實現(xiàn)自我、他人間良好關系的維系劑。心理健康可以讓自己獲得內心的安全感以及自我的安定感,并且還可實現(xiàn)自我,有著為他們服務、健康貢獻的能力。
目前我國大學生發(fā)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也稱“心理亞健康” The Mental Subhealth),具體表現(xiàn)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由此也帶來了許多社會悲劇。比如云南大學的馬加爵事件、西安音樂學院的藥家鑫事件、復旦大學校園投毒案等以及發(fā)生在各大校園的學生自殺事件枚不勝舉。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fā)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分不開。大學生由于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問題,心理矛盾沖突激增,若得不到科學、及時、有效疏導,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等心理障礙,極易產生仇恨及攻擊他人、離校(家)出走、自殘自虐等極端行為。
解決上述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條必由之路。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有關比較穩(wěn)定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精神面貌、性格、情緒等,是素質形成與發(fā)展的前提。學生成長、學習從本質上分析,就是心理活動、變化的過程。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逐步實現(xiàn)抗拒不良誘惑、健全人格、承受挫折、實現(xiàn)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提升、發(fā)展個人創(chuàng)造力等其他能力,所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決定因素就是其心理素質的高低,直接原因就是學校的這方面的教育是否成功。
促進人格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受教育的人格發(fā)展,其關系密切,并且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發(fā)展。
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道德規(guī)范、行為方式、環(huán)境的信息、社會期望等等來完善本身人格結構;客觀存在價值觀是心理生活對本身的調節(jié)、評價,并且還會影響主體人格發(fā)展,并可在一定下,轉化成為人格特技,讓其人格能發(fā)展到一個新高度。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措施
創(chuàng)建良好校風,塑造成長環(huán)境。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
營造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所以,文明、清潔、優(yōu)雅、舒適校園環(huán)境可為學生帶來良好心理影響。如園中亭閣假山、校風校訓、各種宣傳櫥窗均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及理性思考。學校的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開展校園心理咨詢,做好心理疏導及干預。校園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即是心理素質教育重要構成。心理資源可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沖突,把心中的問題解開,開發(fā)身心的潛力,并且還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掌握自己,有效適應外界的環(huán)境。學生通過釋放心理壓力、宣泄、咨詢,解決心理矛盾。根據(jù)了解咨詢學生反映出的問題有以下內容:學習壓力大,導致考試自卑、狂躁、恐懼等情緒等問題,人際關系的問題,無法自制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問題。行為咨詢方法先驅者提出了咨詢中心目標是要幫助每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找?guī)椭切﹩栴}。學習心理咨詢師,要給予咨詢學生溫暖,指導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
同時,校園心理咨詢和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充分配合,共同完成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開展心理教育,必須事先進行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tài)并建立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檔案,針對特殊群體做好有針對性的關注和引導,制定應對預案,防患于未然,提早做好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xiàn)與預防,使學生得到全程的心理健康指導和服務。還要詳細了解咨詢學生各類情況、尊重并且理解學生,確保學生隱私,做到即為學生的傾訴+顧問,努力消除學生心理障礙。我們的學生很多是幫助的,除求于心理咨詢師外,還可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做好講座,并且組織各式心理健康教學活動。
作為教育教學機構和部門,要不斷加強對青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yǎng),培養(yǎng)理性思維,引導學生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qū),日趨成熟,更新觀念,超越自我和完善自我,做好戰(zhàn)勝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以飽滿的生活熱情和學習工作激情去迎接新的挑戰(zhàn)!
(西飛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