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一尹
?
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袁一尹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學是一種“注入式”、“標準化”的狀況:課上,教師一言堂,學生抄教條;課下,教師設題海,學生考試忙。常常都是考試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而在這種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將不具有創造思維。為此,努力創造出適合學生開發思維的思想政治教學方式,則成為我們必須討論的議題。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人們不斷創新的歷史,人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從哪兒來呢?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教育可以激發人的創造思維,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教育的本質就應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作為重要的目標和任務。為此我們要改變傳統教育的方式,不斷地探索出適合學生思維得以充分發揮的教學方式,而首先需要我們對傳統教育存在的弊端有所了解,以便做出對策。
傳統教育的特點在于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強調教材課本內容在學生知識經驗中占據的強勢地位,強調教材、書本知識的絕對正確性和權威性,不重視學生自身的自主體驗,這種教育方式的弊端對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影響,大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以教師為中心而形成思維定勢。在我國傳統教育中,歷來就強調“師道尊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絕對的獨裁者,是中心,學生的思維只會跟著老師思路走,學生的求異思維得不到發展,探索精神得不到培養,甚至一些超出常規的創造性的靈感和思維火花常常會因與老師的標準不同而受到諷刺、嘲弄和呵斥。久而久之,學生就主動地把自己思維的自主性交給了老師,對新知識不再去渴求和探索,等著老師來傳授,這種師生關系所構成的教育,還能培養出有思想、有見解、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以書本為中心的“惟書惟上”教育。由于傳統教育以應試為唯一的目的,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以書本為中心的傾向,學生也形成了崇尚書本、“讀死書”、“死讀書”的極壞風氣。在這種傳統的“惟書惟上”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把這種知識當作“真理”來對待,這些知識沒有經過學生的消化、吸收和反思而被機械地記憶在大腦里。在這種課堂教學中,“我們背會了各種可能的答案,可是我們不知道問題是什么。”久而久之,這種一味地以書本為權威,可能會被一些錯誤的觀點以及錯誤的知識充塞學生的頭腦,限制學生接受新的東西,限制學生的思維,也就無從說創新的培養。
強調統一,忽視個性,形成“大統一”教育。我國的教育一直推崇的是培養聽話順從的乖孩子,強調的是教育的整齊劃一。為此而使用同樣的教育方法和評價標準來要求、衡量著智力、愛好、興趣和基礎迥異的學生。世界上不存在兩片相同的樹葉,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同樣沒有完全相同的學生。因此,采用這種“大統一”的教育方式,使原本一個個各具特色的活生生的人變成了標準件,不僅言行舉止近似,連思維也出現了一致、雷同。所以,這種從眾的思維將不利于思維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僵化和單一性在不同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靈活性,限制了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的自由多樣的發展。打破這種傳統教育帶來的危害,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則成為我國教育最核心和最首要的任務。那么,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們如何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呢?
如何通過思想政治教學使學生成為學會思維的人,對社會和個人來說都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因此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應掌握一些具體的方法來培養創新思維。
鼓勵學生發散思維。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就要發散他們的思維。因為發散思維能讓思想自由馳騁,對信息進行分析和組合,產生出大量可能的答案、設想和方案。那么怎樣來培養呢?第一,培養思維的廣闊性。這就是要培養學生全面地看問題,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某一些問題。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廣泛聽取學生發言,盡可能征求多種答案,采取集體討論的方式,提倡民主、平等。第二,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要讓學生思考或解決問題時,不要用一個固定模式,而要靈活變通,提倡一題多解,尋求多種答案。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多樣化,經常變換,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鼓勵學生懷疑。懷疑常常是創新的開始。教師要允許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意見,鼓勵學生自己提問和爭論。北宋教育家張載曾這樣說:“學則有疑”,可見,懷疑跟學生和思考緊密相連。設疑教學提出學習是一個“無疑——生疑——解疑——領會”的過程,它提倡學生學習上的進步,就是在無疑到有疑的轉化中取得的。因此,教師應該注意保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大膽質疑,當然,由于對實際生活缺乏深入的了解,思想方法的片面以及思考的認真度等限制,學生并不是總能提出問題,因此需要教師的啟發誘導,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培養他們的懷疑精神,達到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設思想政治教學情境,發揮學生創新能力。情境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發揮,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該熟練的掌握這種模式。我曾經在教授高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用教學多媒體在講授新課之前播放一段視頻,內容是孫毅將軍看到軍校里有些學員將吃剩的飯菜隨意倒掉,還不認為是錯誤行為。接著又播放了非洲地區一些災民饑餓的片段。視頻播放完要求同學們討論兩個視頻得出的感想,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當前是信息更新迅速的時代,是各種思維碰撞的時代,這樣的時代更需要學生具有創新思維。因而,教師要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教育方式,提高學生的能力和覺悟,使之成為有思想、有靈魂并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人,才能在信息時代這股洪流中奮勇前行。
(遵義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