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士傳
?
論時政新聞與民生新聞采訪
◎廉士傳
本文從時政新聞記者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時政新聞采訪的一般要求和如何體現特色,民生新聞采訪要注重原則和技巧等幾方面對時政新聞與民生新聞采訪進行系統闡述。
新聞記者要具備淵博的知識和良好的綜合素質,知識面寬,思路就開闊,提煉稿件內容就豐富,而且完成的速度更快、更準確,否則,欲速則不達。新聞記者還要具備熱愛新聞事業和新聞媒體這一職業的先決條件,如果不熱愛這項工作,就很難完成采訪任務,更談不上新聞的高質量。質量是媒體的生命,差錯是媒體的天敵,要保證新聞質量,深入采訪至關重要。
時政新聞記者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因為新聞記者所參加的采訪活動多是領導,記者等領導多長時間無所謂,不能讓領導等記者。因此,我們必須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一定打出足夠時間的提前量。如果是會議,那就要了解會議的內容是什么?首先把會場的會標內容記在采訪本上;二是看看主席臺上的桌牌姓名,把參加會議的領導職務和領導排序記錄準確;三是索要會議材料,包括會序、會議的主要議題,哪個領導講話等前期工作,這樣整個會議的時政新聞采訪就在記者的掌控之中。
時政新聞記者要有吃苦精神和注重著裝。領導在調研、視察、檢查農業農村工作和水利建設以及農民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活動,領導都要深入到田間地頭,領導走到哪,記者就要跟隨到哪。同時,著裝要得體,干凈利落,不能給人一種大大咧咧、不修邊幅的印象,要注重小節;女記者穿著不要太艷麗、濃妝艷抹,盡量不穿高跟鞋,要時刻注重自身形象。
時政新聞記者要正確使用錄音筆。會議、會見要盡量使用錄音筆,在方便情況下,錄音筆要放在領導講話的麥克風跟前,擺放時機要適當,在領導走向主席臺準備就坐前放好,不能忘記按下錄音鍵;條件不允許時,可擺放在會場、會見廳音響最近的距離,以達到錄音的最佳效果。
時政新聞采訪要強調客觀性、準確性、時效性、建設性、語言特色化、導語精煉化、句子簡短化。
具體來說:一是客觀性。客觀性高于一切。不可歪曲事實,不可加入個人感情色彩。有些新聞我們可以不報道,但只要報道就要客觀。二是準確性。準確性與客觀性同等重要。記者采訪前必須核對每一項事實。對有疑問的新聞來源不管什么情況都不能報道,以免起到負面影響。三是時效性。時效性僅次于客觀性和準確性。記者采訪的事件性新聞,必須當天編發。如果記者在采訪歸途中,可以預先與部室編輯聯系,事先報題。非事件性新聞也要盡可能快地編發。四是建設性。報道方式客觀,報道思想不能純客觀。不管是問題性報道、熱點報道還是批評性報道,要體現出建設性。報道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暴露陰暗面、消極面。五是語言特色化。語言要簡潔、樸實、流暢。少用形容詞和副詞。不用或盡量少用方言俚語。不用生僻的典故和專業詞匯。六是導語精煉化。導語決定著新聞是否能一下子抓住讀者。理想的導語應該是一條簡短而完整的新聞,也就是說,要用幾句話告訴讀者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導語還要交待消息來源。七是句子簡短化。新聞中的句子宜短,但為避免單調和不連貫,可以長短交替,不要使用復雜的句子結構。
如何體現特色。在采寫新聞稿件時一定要體現特色。一是前導性。要把前瞻性置于一個較高的位置。二是服務性。服務性有三個方面:實用、受眾、貼近。三是客觀公正性。客觀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在時政新聞中不得摻加記者個人的觀點;在新聞分析中,主要是引用專家、官方的觀點。
民生新聞的采訪工作一定要遵守真實性、時效性、生活化、新穎性的原則。在采訪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善于進行有效的互動和溝通。隨著民眾對民生新聞關注度的不斷提高,能否在新聞采訪工作中把握采訪原則和技巧,直接關系到民生新聞的質量和影響力。
民生新聞的采訪原則:一是真實性。民生新聞的采訪只有真正深入群眾,真實地報道群眾感興趣的話題,才能堅守住民生新聞報道的底線。民生新聞只有立足真實性,才會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二是時效性。由于民生新聞主要基于普通城鄉居民生活中的一些事件進行采訪和報道,所以只有保證民生新聞采訪報道的時效性,才能確保民生新聞采訪的價值。三是生活化。民生新聞的采訪要注意選題的生活化,因為多是針對一定的生活情境開展的,主要是基于本地相關的一些新聞事件,而且與當地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民生新聞只有貼近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習慣、風俗和實際情況,選擇生活中群眾感興趣的新聞題材,才能更好地激發當地群眾的情感共鳴,體現民生新聞的價值。四是新穎性。新聞記者在生活中要善于發現新穎性的題材,或者對普通事件從創新的視角進行采訪報道,才能更好地提升受眾的閱讀熱情。
民生新聞的采訪技巧:采訪工作中,掌握相應的采訪技巧,可以讓采訪過程更加流暢,與采訪對象實現積極的互動和交流,更好地發掘事件背后的新聞價值,提高民生新聞采訪報道的質量和水平。
一是采訪前要做好準備工作。一方面要做好采訪前的提問準備,整理采訪對象個人資料,了解其個性特征,理清新聞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及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等。另一方面,在采訪之前要多看一些與采訪主題相關的內容,多查相關資料,多思考采訪方式,這樣在正真進入采訪環節時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避免出現采訪卡殼、采訪對象不配合的問題。
二是提問要客觀,避免不當誘導。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新聞,都要做到客觀、真實。
三是把握主動、緊抓主題,重視非語言手段。在采訪活動中,采訪成敗的關鍵在于記者能否使采訪按照預期的方向發展。
民生新聞采訪要緊密聯系群眾、貼近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多采訪報道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件,民生新聞記者一定要堅持科學的采訪原則,運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和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民生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水平。
( 吉林省四平市《四平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