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宗勇
?
姚莊煤礦二1煤層底板形態的二維地震解釋
◎木宗勇
為提高勘查程度,在經過野外現場踏勘、仔細分析該區內的地震地質條件和現有地質資料的基礎上,充分研究分析了普查地震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按照《煤炭煤層氣地震勘查規范》標準進行了二維地震勘查設計與數據采集工作。本區共計完成二維測線7條,同時對本次所獲得的時間剖面進行了評級,并經資料解釋,了解了覆蓋層厚度及變化情況,查明了二1煤層的構造形態及分布范圍。
姚莊煤礦位于郟縣南東19km處,分屬郟縣姚莊鄉和堂街鄉管轄,自工作區向北15km由鄉級公路在王集鎮與洛(陽)—界(首)公路相接,自王集向西6km到郟縣,向東24km到襄城縣與311國道相接。
本區位于汝河以南的廣闊平原地帶,地形平坦,標高一般為97m左右,第四系覆蓋較厚,全為可耕地。區內屬淮河流域穎河水系,北汝河在本區北側1km左右由西向東流過。本區氣候屬大陸性半干旱氣候。歷年最大降水量1203mm,年平均降水量678.6mm,最長連續降水量204.7mm,降雨量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
根據鉆探所獲巖芯資料及鄰區鉆孔資料表明,工作區為第四系全覆蓋區,沒有基巖出露,區內煤系地層發育較齊全,構造較簡單,無巖漿巖分布。
本礦區在李口向斜的軸部,區內地層為傾向為向斜北東翼220~230°,南西翼40~50°,傾角0~7°。據二維地震測量資料反映,斷裂構造共發育4條,走向均為北西向,傾向南西或者北東,傾角59~63°,F1長約2km,其它均不足1km長。
含煤性。本區含煤地層由老至新依次為石炭系上統太原組、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二疊系上統上石盒子組。二煤組以上含煤地層厚度677.87m,包括了二~九共8個煤組。含煤11層,煤層總厚度7.10m,可采煤層厚度3.90m,含煤系數1.05%,可采系數0.58%。
可采煤層。據ZK1608孔資料,區內含可采煤層兩層,總厚度3.90m。
二1煤層位于二疊系下統山西組底部,上距大占砂巖10.26m,下距石炭系太原組頂部灰巖11.17m。煤層底板埋深1343.71m,煤層底板標高-1247.03m,煤層厚2.55m。煤層直接頂板為砂質泥巖,偽頂為細粒砂巖,直接底板為泥巖。二1煤層結構簡單,無夾矸。
地表條件。本區屬山前沖洪積平原地貌,地勢平緩,對施工有利;勘探區內村莊分布密集,區內沖溝較為發育,一般切割深度小于10m。主要河流汝河位于勘查區北部,給地震野外數據采集工作帶來諸多麻煩。
淺層地震地質條件。勘查區地表為第四系黃土覆蓋,沒有基巖出露。第四系黃土為黃褐色、灰綠色、棕紅色砂質粘土、粘土夾礫石,局部為坡積、沖積物。礫石層較厚,吸收激發能量,降低了資料的信噪比,并且增加了成孔難度,淺層地震地質條件不好。
深層地震地質條件。本區煤層具有速度低、密度小的特點,與高速度、高密度圍巖相比具有顯著的波阻抗差異,具有形成強反射波的良好條件。二1煤層在人工波場作用下可產生T2波穩定、能量強、連續性好,能夠全區對比追蹤;本區的新生界較薄(90~150m),由于受村莊和高壓線路的影響,所以T0波不連續。
二維地震測線布置。1⑴)本區測線布置原則:地震主測線應盡量垂直地層走向或主要構造走向,并與地質勘查線盡量重合,測線長度應能控制工作區邊界和邊緣構造;聯絡測線應垂直主測線。2⑵)測網密度:根據勘查目的,本次勘查屬于普查勘查階段,同時根據相鄰礦區含煤地層的構造復雜程度及煤層穩定程度,依據《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本次地震勘查工作原則上以1000m×2000m網度布置。
設計工作量。按照上述原則,全區布置二維地震測線7條,其中主測線5條;聯絡線2條。共計地震測線長14.56km,測線物理點685個,試驗物理點15個,合計700個。
由于本區鵝卵石層對能量的吸收,資料存在著頻率較低的問題。因此,本區資料的處理過程為以提高信噪比為重點,堅持“高信噪比、高保真度、高分辨率”的原則,以能真實、客觀反映地質現象為目的,在保證信噪比的基礎上,盡量提高分辨率。
在資料處理階段要檢查交點處的疊加速度譜,并完成主測線和聯絡測線的交點閉合。在資料處理中,首先對原始單炮作了頻譜分析,確定煤系地層(目的層)反射波主頻。對單炮記錄進行嚴格剔炮、剔道工作,為確保最終剖面質量,在計算站進行二次編輯工作,為了使剖面上煤層反射波連續性好,速度分析采用跟層追蹤的分析方法,全面采用保持振幅處理。
本次地震勘查表明,測區內二1煤層底板形態總體為一走向近北西向,傾向南西的單斜。傾角0o~9o,在斷層附近,受斷層的牽引、推覆和擠壓作用,局部煤層傾角變大,測區東北部受斷層的影響,二1煤層較淺,走向近北北西向,傾角約為9o,最淺處底板標高為-800m,往南西逐漸變深,中西部最深,底板標高達到-1450m, 二1煤底板標高在-800m~-1450m之間。在單斜構造西南部發育一個向斜,向斜軸向北西,向斜軸標高-1450。使煤層底板等高線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彎曲變化。
按照《煤炭煤層氣地震勘查規范》的標準,對本次所獲得的時間剖面進行了評級為資料解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資料解釋,了解了覆蓋層厚度及變化情況,查明了二1煤層的構造形態及分布范圍。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