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杰 曾令琴
【摘 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為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低能”。現如今,只有從初中語文教學模式與方法上進行創新,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與對策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對話教學”形同虛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我們的很多語文課堂,看似師生互動積極而熱烈,其實學生根本沒有自己的思考,大家都在迎合老師的提問,在課本中尋找一些不需要思考的答案,回答著“明知故問”的問題,而且很多問題都可以用“是”“不是”來回答。學生的回答貌似是在與老師、與文本對話,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觀點,但是這種沒有引導,嘩眾取寵式的回答其實已經嚴重偏離的課程設置的初衷,沒有起到教育引導的效果,課文的真正內涵沒有得到挖掘。最后,整個“對話”過程缺乏真實情感的體驗,更缺乏思想的碰撞與交融,文本實際上游離在學生思考的范圍之外。“對話教學”形同虛設,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2)教學過程中文本閱讀缺失。這里所說的文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課文,在現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文本閱讀的缺失也是一個重大問題。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在于文本,離開了文本去談閱讀教學好比在空中建造樓閣。可是如此淺顯的道理,我們很多老師卻經常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很多老師沒有給學生充裕的閱讀時間,在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情況下,教師就開始講解,出示一系列的問題,甚至“架空”文本去討論一些問題。結果看到課堂上氣氛熱烈,學習效果卻收效甚微。如果說“對話”教學還僅僅是教學方法的問題,那么文本閱讀的缺失則傷到語文閱讀教學的要害。對文本的內涵的曲解與不著邊際的創新,多媒體教學的濫用嚴重地損傷了學生自我感知、體驗、想象、創新的能力。如果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下去,其造成的影響不是教學方法上簡單的改進所能彌補的。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進的策略
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在教學模式與文本閱讀上存在的兩大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改進。
(1)重構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推動教學方式轉變。新課標在“以生為本”的理念指導下,對語文教學的功能和目的做出了重新的界定,對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的培養進行了重點強調,明確了語文教學的落腳點和最終目的,而要實現這些轉變的關鍵還是改變語文教學的評價方式。
當前,我們很多老師的閱讀教學是圍繞考試進行的,即:考什么就教什么。閱讀教學變成了做題方法的講授場,一篇課文被講得支離破碎。學生們也沒有體會到文章的美妙之處,學得索然無味。所以,我們要轉變評價的功能,建立能力型評價指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評價體系自身改革的目標是“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這里針對評價本身做了界定,弱化了評價對結果的認定功能,強化了評價在改進學生、教師實踐上的功能。這種能力性的評價更注重學生閱讀能力、閱讀素養的培養,它既減輕了教師與學生的應試負擔,又提高了教師與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興趣與參與積極性。
(2)在實踐上讓“對話”教學真正發揮實效。《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這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性的課題。對話能否走出“問答”的誤區是需要師生共同在實踐中改進的問題。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首先,創建民主、平等教學氛圍。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好比一張白紙,但學生絕不是一架任人擺弄的機器。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與觀念,老師的作用只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去理解、挖掘文本所提供的信息。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處于一個民主平等的狀態之下,老師要走出“一言堂”的誤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與尊重。但是,民主平等也不能漫無邊際、天馬行空,讓課堂變成為學生玩笑的游樂場。老師有引導的權利,文本也有“說話”的權利。在這一環節上,老師要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文化的“話語權”實際上是由老師掌控的,老師作為一個溝通性的角色,起到了一個橋梁作用,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搭建一個適合的溝通平臺。
其次,全方位、多維度地對文本進行解讀。文本貌似簡簡單單只是文字的堆砌,實際上文本向我們展現的是另一個主體的思考與情感體驗。文本所包含的內容不僅僅是語言文字,它還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信息,而歷史與文化從來就不是單調的。只有在實踐上深刻理解“對話”教學的實質,發揮其真實功能,語文閱讀教學才能走上正軌,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項繁復而系統的工程,由于我們每位老師的教學風格和對教學本身的理解不一樣,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接受能力等方面也迥然不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這是教育界的同仁們在今后的教育征途上還需要共同探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