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許多的新型教學法相繼推出,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教學法的提出,給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增加了原動力。但在實際的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針對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法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別提出了解決對策以期為廣大教育同仁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問題教學法;問題;對策
采取問題解決教學的方式是當前素質教育下提升小學生數學思維、提高數學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數學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問題解決是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進行知識構建的過程,此種教學法一經推出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國內外相關專家對于問題解決教學法的研究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世界各國都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重點來抓。而我國的新課改也明確提出將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但對于我國當前的小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現狀來說仍存在很多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問題解決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觀念固化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大多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角,擁有著絕對的權威,學生是配角被動接受著教師的指令。教學的過程成為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學習知識、教師進行考知識,這樣的模式中知識成了教學的唯一目的,而忽略了真正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主導下的學生很難對知識學習產生興趣,同時對自身的成長也缺少關注。這樣的教學思想已經在我國的教育領域存在很久了可以說從古到今。雖然新課改提出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的開展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能做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根深蒂固的教學理念很難被徹底拔出,很多教師仍然受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這也成為了問題解決教學模式難以實施的重要阻礙之一。
2.問題解決過程落實不到位
受課堂時間的限制,很多教師在問題解決教學時,針對于學生問題解決過程沒有給予及時的評價及綜合分析。學生沒能夠針對自身的學習過程進行及時反思,而大多是通過大量的機械性的做題來達到提升思維能力的目的。問題解決的過程需要的是不斷的進行思索探究,需要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進行自主探究及體驗問題解決過程中思維的變化及體驗,否則學生的問題解決策略不僅無法得到提升反而會抑制學生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1.加強教師素質的培養更新教師觀念
任何教學活動都離不開觀念的指導。只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形成正確的教學思想,才能實現教學能力的發展。小學數學問題解決作為新型的教學模式,必然要求教教師更新觀念。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問題解決教學實踐中存在疑慮及陌生感,觀念上的疑慮對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推行形成了巨大的障礙。要想轉變教師的觀念首先應使教師從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走出來,應從傳統的注重基本知識的傳授轉變為關注學生學習知識能力的提升。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師由以往單純的書本知識灌輸,轉變為聯系生活實際,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與需求,與學生為主體。充分認識到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啟發者,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適時引導有學生自主進行問題解決。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表面來看教師的角色被淡化了,但實際上教師面臨更加嚴峻的角色轉換問題。教師由原本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協助者,作為協助者,不僅要成為數學知識的專家,同時還要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來幫助學生運用問題解決策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從而保證能夠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
2.引導學生反思,促進問題解決教學策略深化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現象,從而逐漸將數學的思想方法自覺的運用于生活實踐;鼓勵學生將實際問題運用數學思維進行分析,進而運用數學方法解決,不斷的提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數學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小學生不可能一次性的把握數學的本質。只有具備了對問題解決過程的反思能力,才能最終達到問題解決教學的最終目的,從而實現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數學實際運用能力的提升。只有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學生的數學能力及數學思維才能得到升華,從而為未來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在問題解決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預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問題解決過程的反思,其中包括解題思路、數學方法的應用、問題的核心、分析過程、運算過程等等。如果個人無法進行問題的解決,可以安排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小組成員間積極的進行交流、溝通、討論集思廣益、相互啟發從而激發靈感。讓學生進行回憶以往是否遇到過類似的問題,聯想一下當時的解決方法,在相互鼓勵啟迪中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學生很快的尋求到了解決方法,教師不要急于給予評論,而是引導學生讓其變換思維方式進行問題解決方法的探尋,看是否能夠提出新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像更深的思維層次發展,引導學生開發更深更廣的數學思維。這樣的反思過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的能力,同時對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更加全面,在反思過程中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從而提升自我分析、自我評價及自我調整的元認知能力,有助于學生的數學潛在思維能力的開發。例如:在小學五年級《統計》教學中筆者在授課一周前布置學生進行家庭一周丟棄塑料袋的數據統計,然后將班級劃分為幾個小組,小組成員間針對統計的數據進行討論,最終每個小組都將其統計的數據一一呈現,經過學生反復討論,統計出了每組家庭一周內丟棄塑料帶的總數以及平均數,教師沒有急于對學生的統一結果進行評價。而是提出讓學生針對其統計的所有數據再次進行思考,此時有學生發現在所有家庭統計的數據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15、16,以15居多,也就是說大多數家庭每周丟棄15個塑料袋,這邊得出中位數15,然后再帶領學生計算一下這么多的塑料袋會污染多大面積的土地,這些只是一周統計的數量想想一年呢?如果這樣下去全校學生的家庭一年將污染多少土地?此種教學方式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同時鍛煉了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全面發展,同時引導學生將數字、概率、統計的知識進行了綜合的運用,加深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意識以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模式的開展,不僅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數學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運用數學思維進行問題分析解決,從而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及創新思想和創造意識,使學生自覺養成主動探究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付彥斌.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2015,(36).
[2]關鳳偉.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策略的反思[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11).
[3]劉廣軍.淺析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4,(33).
[4]郭承海.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問題解決策略的相關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5,(19).
作者簡介:
楊忠彩(1979.5~),女,漢族,專科,寧夏銀川市人,工作單位:銀川市西夏區西夏三小,主要教授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