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的一日生活是由各種活動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過渡環節是指幼兒一日生活中各項活動之間的銜接轉換。一日生活各環節中蘊含著豐富的學習與發展契機。“過渡環節”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資源,隱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有事可做,教師營造氛圍,可以使過渡環節科學合理,充分發揮其價值。
【關鍵詞】一日活動;過渡環節
《綱要》寫到:“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渡環節,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播下的種子需要等待,有了等待,才能有果實;孩子的成長需要等待,有了等待,才能長大成人,適時的等待是必然存在的。但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晨間接待、集體教學活動、自由游戲和生活活動等)中,老師應在合理組織幼兒活動時盡量減少消極等待現象。這就需要教師依據實際的情況,在過渡環節中,營造出一種教師低控制的,有序、寬松、自主的氛圍,有效避免消除幼兒等待現象。
我們如何科學、合理的安排好幼兒的過渡環節,讓它成為師幼之間、幼幼之間良好互動的空間和機會,充分挖掘其教育價值呢?那么如何有效的組織我們的過渡環節呢?
一、創設良好的環境,讓過渡環節充滿樂趣
要營建寬松,信任的氛圍,教師盡量少參與干涉,雖說一開始執行時候會有些亂,有些孩子會無所事事,有些規則還不能形成,但在老師的適時引導與要求下,慢慢地會養成習慣,這是孩子難得的鍛煉自主、自理的機會,在不斷的反復活動中他們會從無序走向有序,從低效走向高效。比如:把班里的一些常規性的規定變成一種約定。孩子們通過自己實踐后,討論這些常規中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則。由孩子發起,孩子制作,孩子共同約定遵守。
提供操作性強的操作材料,并且易于孩子整理、收拾。比如把區域里面的材料分類,每一種材料放在一個筐里,孩子們在游戲時只要每人搬一個筐,玩好時把筐收起來就可以了,而且玩具、材料提供不宜過多,過于碎小。提供的材料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易于孩子之間交往的,要有利于孩子的發展,可以是教學活動的延伸或其它益智玩具。
二、幼兒有事可做,讓過渡環節充實愉悅
經過觀察,我們會發現,那些安靜活動的小朋友都是有具體事情可做的,如看迷宮圖譜、觀察自然角里的動植物等;而那些走東串西、追逐打鬧的小朋友都是漫無目的地玩,難免會影響別人,制造事故。怎樣讓這后一部分孩子也能夠有事可做,不“惹是生非”呢?
(1)“工作包”,家長為幼兒準備的小收納包,里面裝著他們從家里帶來的、自己喜愛的物品,老師、家長和孩子們都稱它為工作包。組織他們在過渡環節時玩,這樣在過渡環節時,孩子們都能樂此不疲地進行游戲,放松身心。
(2)“圖書漂流”我們請每位幼兒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在過渡環節時,孩子們高興地拿出來和好朋友一起看,或相互交換著看。
三、教師營造氛圍,讓過渡環節自然有序
教師的組織與指導,要適時,并掌握好一個“度”,不能“放羊”,也不能干預過多,讓孩子在寬松的氛圍中游戲。
1.手指謠在過渡環節中的運用
幼兒的一日活動有很多的零散時間,需要老師組織一些短小活動將它串聯在一起,減少幼兒在等待兩個活動的過程中發生意外的情況。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使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興奮。而餐點前、教學活動開始前,常需要幼兒保持內心的平靜,減少太多的興奮,以免給活動帶來負面影響,瑯瑯上口的手指謠是孩子們的最愛,經常變成孩子們自發的游戲。
2.互動游戲帶領幼兒游各國
我們在過渡環節中經常采用一種互動游戲——“送信游戲”。(送信游戲的內容規則是一個人(姑且成為甲某)問:鐺、鐺、鐺;其他幼兒問:誰啊;甲某:我是送信的郵遞員啊;其他幼兒說:哪兒來的信啊;甲某:XX(地方的名稱)來的信啊;其他幼兒問:把信送給誰啊;甲某:把信送給乙啊。接著乙開始玩這個游戲,循環往復?
四、結束語
總之,我們要依據實際的情況,在過渡環節中,營造出一種教師低控制的,有序、寬松、自主的氛圍,有效避免消除幼兒等待現象。“尊重幼兒,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并不是一句口號,落實到行動上,就是我們必須盡可能地避免幼兒的消極等待,而轉換成教師等待幼兒!
參考文獻:
[1]虞莉莉.幼兒園區角活動設計與指導[P].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1
[2]劉金花.幼兒發展心理學. 華東師大出版社[N].1997.6(2)
作者簡介:
趙紅霞(1967~),女,勝利石油管理局第三實驗幼兒入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