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玲
哈爾濱市道里區敬老服務中心坐落在道里區機場路1495號,交通便利、空氣清新、田園風光,是哈爾濱市政府、道里區政府投資3500萬,于2008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的現代化養老服務機構。該中心占地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800平方米,七層樓380張床位。入住率已達98%以上,入住老人滿意率達到98%以上,設備完好度100%,安全率100%。中心始終以打造親情、文化、康復、綠色、旅游、科學“六大”養老品牌為工作目標;以做“老人好兒女”為宗旨,堅持在實踐中繼承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使中心各項工作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入住率已達100%以上、設備完好度100%、安全率100%,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先后接受省、市電視臺及新晚報、生活報、老年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的廣泛宣傳報道。中心先后被評為“全國模范敬老院”、“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十大品牌標桿示范單位”、“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范單位”“黑龍江省三星級養老機構”、“市級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
一、創新與制度雙輪驅動,為科學發展提供保障
圍繞中心發展,做好四項工作。一是以工作創新為重點。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在中心正式通過了IS0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基礎上。中心進一步在服務精細化、管理規范化、辦事程序化和質量監督控制體系上全面規范。如在服務管理質量控制中有各部門填寫的《工作日自檢記錄》、《質量周檢記錄》和《主管領導服務質量檢查記錄》、《院長服務質量抽檢記錄》。通過日常考核、周檢、抽檢、月檢、座談等形式進行考評,實施月績效考核。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做好整改督查,并在實踐中實施五大監督:即堅持IS09001質量管理自我監督;人住老人與親屬的日常監督;聘請社會監督專員的質量監督;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審計部門的專業監督。二是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在護理員和服務人員中開展了一切為老人著想的思想教育,多出彩少出事,實現了“三個提高、一個降低”即提高護理、服務技能水平;提高護理、服務工作質量;提高護理人員、服務人員職業道德和職業作風素質,中心成立至今沒有因為出現老人重大意外事故而投訴,全體員工用誠信的言行展現愛心、耐心和責任心。
二、營養配餐與綠色養植同步。不斷降低服務成本
圍繞餐飲服務,做好四項工作。一是抓好飲食服務,綠色養老創品牌。為讓老人吃上綠色無公害的豬肉和蔬菜每年利用兩個分院統一規劃動手種植養殖。二是降低服務成本,保證食品安全。為增加收入,三餐所需食材、物品全部從正規廠家直接進貨,降低了成本。餐飲部嚴格按照食品的品名及數量購貨、驗貨。保證了食品新鮮、無變質、無污染。食品入庫前做好質量檢查和過秤驗收工作。一日三餐提供留樣食品,嚴格熟制食品的質量把關。三是加強設備維護保養,延長使用時間。隨著人住老人數量不斷增加,餐飲部設備也在不斷老化,針對這一情況中心要求工作人員對爐灶、蒸鍋、發面機、豆漿機等設備合理使用、定期保養、維護、責任落實到人。四是飲食服務周到,老人齊稱贊。每周制定不同的菜譜,調節飲食,做到葷素搭配。周六、周日為老人及家屬提供了點餐服務。每月為過生日的老人送上生日蛋糕。老人患病期間,都為老人提供了姜湯、稀粥、面條等特殊飲食服務,從飲食上促進了患病老人身體的早日恢復。
三、文化、康復并駕齊驅,贏得社會多方支持
圍繞管理服務,抓好四項工作。一是堅持開展文體活動,豐富老人晚年生活氛圍。中心連續組織了“我運動、我快樂、我健康”老年趣味運動會,開展夏季賞荷花等活動。通過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先后邀請專業、業余文化藝術團體到中心與中心藝術團老人互動演出100余場次:通過老年合唱團、剪報組、書法組、攝影組、康復保健組、五保義工服務隊,真正實現了老人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二是繼續開展特護服務,為失能老人提供快捷專業的康復服務。各樓層共接收失能老人57人,每名護理員都能對失能老人給予精心的護理,體貼的照顧。2015年與區衛生局聯手設立新農衛生院駐敬老中心門診,為老人提供更加便捷的醫療服務:今年又新建失能養護區。形成了以養為主,以醫為輔的醫養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三是科學健康養老,深入人心。多家醫療機構的專家教授來院為人住老人義診。通過邀請醫療機構專家教授學者來院里進行養生,康復、日常健康保健等系列講座,使老人樹立起科學養老理念,學會科學指導養老,進一步提高入住老人的生活質量。
我們決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繼續開拓、創新、務實,為道里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為老年事業的快速騰飛而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