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梅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引導群眾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那么,在當前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農場精神文明建設呢?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我認為在思想觀念、隊伍建設、陣地建設、工作方式等方面重點應抓好以下四個環節。
一、健全工作機制,提高領導干部和基層黨組織對精神文明建設的認識
實現社會的文明進步離不開人的素質的提高。以八五六農場為例,農場通過制度教育、管理約束、監督干部,使領導干部能夠做到團結務實,清正廉潔,作風民主。更好地為職工群眾服務,在職工群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農場成立了以黨委書記、場長為組長,各機關部門為成員的文明建設領導小組,進一步強化對文明建設的組織領導和科學考核,并以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職工評比等活動為載體,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同時十分重視對干部隊伍和職工素質的培養。農場落實學習制度,分層次組織干部、黨員和職工群眾開展理論、文化、科技培訓。開展教育活動。
基層黨組織是農場黨委聯系職工群眾的紐帶,農場精神文明建設是否落實,關鍵看管理區、作業站黨組織發揮作用如何。一要注重提高基層黨組織及領導,特別是管理區主任、書記、作業站站長對精神文明建設地位、作用的認識。二要注重建立有利于激勵基層狠抓落實的有效機制。通過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使作業站、管理區精神文明建設由虛變實,由軟變硬。管理區作業站應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考核和評價領導班子和主要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將指標層層分解。明確目標責任,實行量化考核,把任務落實到每個干部管理人員,嚴格崗位責任制,強化動態管理。并與工資、獎金持鉤,以此促進基層黨組織和領導自覺抓落實。
二、開展教育活動,增強農場精神文明建設的吸引力
農場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前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
一是廣泛深入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教育活動,堅持不懈地抓好職工群眾素質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教育。注重引導職工堅持共同致富的發展方向,激勵職工為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促進農場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二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是農場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作。為此,各級黨組織應深入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近年來,通過狠抓職工隊伍建設,實現了八五六事業的健康、和諧發展。
三是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培訓,增強職工的科學意識這是實現小康目標的有效措施,也是廣大職工的強烈愿望。通過宣傳科技知識、科學方法和科技思想,對職工進行科技、文化和衛生知識的普及教育,提高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增強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同時通過企業文化增強職工凝聚力。通過企業文化,企業品牌建設,培育農場形象,增強農場的知名度、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生態。并在此基礎上,將企業文化內容形成相關的管理制度,變無形為有形,變柔性為剛性,潛在的文化力轉變為強大的執行力。成為職工群眾的行為慣性。
四是強化法制教育,弘揚法制精神。應在職工中深入持久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普及法律知識。增強職工的守法觀念和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使廣大職工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努力培養有文化、學技術、懂法制、會經營的社會主義新型職工。
三、抓好設施建設,為農場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保障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首先是搞好陣地建設,包括教育陣地、文化陣地、科技陣地、體育活動場所等。八五六農場把以人為本、科學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以建設北方一流生態旅游名鎮,彰顯“生態型山水園林城鎮”為特色,本著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全力推進國家危房改造項目和十大民生工程建設,最大限度的滿足職工群眾不斷增長的“幸福需求”,使農場職工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場整體搬遷18個作業站,近3000戶居民到場部居住,農場城鎮化率超過85%。農場在城鎮中心修建了青山公園、稻香湖公園、稻米文化廣場、文化廣場供人們休閑娛樂,還利用文化中心、雙老活動中心、科技館、體育館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同時農場搞好規范化管理,以管理促利用,以利用促建設,使之充分發揮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作用。并抓好配套設施建設,在進一步完善黑板報、宣傳欄、有線電視、網絡、職工民主大會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了醫療志愿者、文藝志愿者、農機服務隊、青年志愿者等十余只志愿服務隊伍,常年為職工群眾提供各種服務。同時,積極拓寬精神文明創建的渠道。提高創造效果,充分發揮了精神文明建設陣地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信訪、法律、信息保障等方面的服務功能。
四、創新活動載體,豐富農場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
長期以來,八五六農場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創造了許多生動活潑、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并成為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有效載體。紅歌會、廉政文化藝術展、放飛理想演講賽用勤奮、務實、創新、卓越的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教育人、鼓舞人、引導人、塑造人。“全體員工學習周”、“公民道德宣傳日”提高了職工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格魅力,“法律知識競賽”、“感動青山人物評選”、“五好家庭”等活動,從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入手,對職工進行法紀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主人翁意識教育。農場職工還自發成立了健身、門球、詩詞、戲曲等17大文體協會,每年舉辦大型活動30余項,參與活動人數超過10萬人次,極大豐富了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同時也進一步凝聚了人心,激發了干勁,形成了職工群眾“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共同干事創業的美好局面。與此同時,農場還應注重發揮管理區、作業站黨、團員的表率作用,有效地組織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引導、帶動、激發廣大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是搞好農場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實踐證明,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通過有形的整體,講求教育的藝術性,才能吸引群眾廣泛參與,使之在參與中受教育,才能收到實效。健康有益的活動,不僅能滿足職工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抓好農場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形式。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探索新時期農場精神文明建設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創建水平。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