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彤
(延邊大學,吉林 延吉 133002)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時代的腳步越來越快,各國之間的經濟往來與合作越來越密切,同時國際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眾所周知,21世紀是創業時代,創新與創業活動水平已經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焦點,而創業型經濟就是國際經濟戰爭的關鍵因素。創業是一種思考、推理結合運氣的行為方式,是創業者根據自己擁有的財力、人脈關系以及自身的能力水平通過自身的努力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的過程。創業者不僅要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廣泛的人脈關系和極高的領導能力,更要具有極強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創業經濟是建立在創新的基礎上的一種經濟形態,創業型經濟需要創業素質教育和創業精神的培育。創新型經濟早在1985年就被奧地利的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提出,他當時出版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中強調當前的經濟形勢已經由“管理的經濟”轉變成為“創新的經濟”。而到了20世紀末,創業型經濟已經引起了經濟學界的廣泛關注。如今,創業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國家發展繁榮昌盛的基礎,據了解,國際中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發達、發展中國家愈來愈注重創新型經濟的建立和發展。
創業教育最早是1947年在哈佛大學開始的,在歐美先進國家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而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晚,最早是在1989年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被提出來的,主要是指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增強青少年的自身素質,培育出具有素質高、能力強的21世紀創新型人才。雖然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晚,但是我國對創業型教育極其重視。從1998年公布的《面向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強高等院校對學生的創業教育,到2006年給教育事業帶來強勁的驅動的全國科技大會,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為首的眾多高校都建立了創業教學機構,無不顯示我國對創業教育事業的重視。
據了解,當今2015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高達740萬以上,而每年的就業人數高達2400萬以上,在當今的經濟狀況在,每年大概只能提供1100萬的就業崗位,2015年成為史上最難就業季,2016年成為史上更難就業季……隨著這一項項數據的出現,切實的驗證了“畢業就等于失業”這句話,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大學生將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就業形勢。所以,大學生創業對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大學生創業不僅有利于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而且有利于大學生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實現自我生存和發展的能力,更加通過自主創業增加了就業崗位,減緩了社會的就業壓力,推動了國家的經濟發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大學生是當前社會的新鮮血液,是國家的先鋒戰士,是中國最具動力的群體,如果失去了艱苦奮斗作風和創新意識,那么中國終將失去發展的不竭動力和堅實后盾。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總會遇到挫折、困難以及失敗,但這都是在所難免的,這些挫折、困難與失敗不僅考驗了大學生的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而且鍛煉了大學生勇于承擔風險,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高貴品質。大學生通過自主創業活動,不僅培養了自己的責任意識和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而且把就業壓力轉化為創業動力,培養出各個行業的創新型人才。
經濟全球化是21世紀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力也越來越激烈。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正在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要在21世紀中葉從發展中國家水平上升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就必須大力提升全國各族人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知識經濟,全面提升國民素質,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而現在眾多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創業教育不僅國家建設創業型經濟體制的迫切需要,而且對深化高等院校教育改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現在面臨著一個極其嚴峻的問題,就是每年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遠遠低于就業人數,而大學生創業,不僅可以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推動社會的經濟發展,而且還可以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培養創新型人才。
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首先要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打破傳統的教育方式,培育出具有社會責任意識、創新意識的高素質頂尖人才。學校要用積極向上的創業教育觀念,新穎的創業教學方式改造以往消極怠慢的就業教學觀念,落后的傳統教學方式,明確創業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如果沒有社會實踐活動和體驗式教學的配合,創業教育無異于紙上談兵,根本沒有實質性的教學意義,只有結合理論教學的觀念,有針對性的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才是創業教育的關鍵。傳統的大學教育方式無外乎是完全的就業教育,我們可以逐漸轉變這種教學方式,由完全的就業教育轉變成就業教育為主,創業教育為輔,再到就業教育為輔,創業教育為主,最完全轉變成創業教育,從而逐漸提升創業教育在教育界中的地位。
大學生創業教育近幾年來在國內收到了高度重視,各個大學紛紛進行了創業教育的課程完善和改革,但中國的創業教育起步晚還存在一些比較薄弱的環節,課程目標不明確,內容雜亂無章,教育方式老套不新穎,所以完善創業教學的課程設置并提高創業教學的課程質量是我們首先要著重對待的問題。根據當今大學生的自己素質和個性特點,設置并完善相應的教學課程。但當代大學生缺乏創業知識和社會經驗,經濟實力薄弱,人脈關系比較狹窄,人際交往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在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時,一定要結合大學生的創業心里和特點,分析大學生的創業阻礙和困難,了解大學生創業的有利條件,指導他們的創業理念,教導他們在創業時如何揚長避短,增加他們創業的信心,使他們在畢業后有正確的創業觀念并最終成功創業。
雖然現在國家極其重視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但是大學生的社會經驗少,缺乏創業知識,急需國家創建相關的教育機構,完善創業教育制度,提供創業教育的保障。因此,高校應針對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實力情況,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例如,適當的提供大學生的就業基金,開展一些相關的優惠政策,并且政府也可以向大學生引薦一些相關的項目,從而增加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幾率。這樣,不僅增加了大學生的創業的信心,而且也解決了目前的就業壓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國際貿易的飛速發展,創業型經濟在國際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創業型經濟的發展不僅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幾率,而且促進了社會的經濟增長,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實力,提高了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但我國目前的創業教育體制還不完善,創業要素市場還不健全,商業體系也不完善,大學生創業面臨著挑戰。創業教育的成功實施,不僅需要良好的創業條件,更需要完善的教育機構來作為大學生創業的保障基礎。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更為國家培育出更多高素質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