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君 胡玉梅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承德 067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縱觀國際、國內,都將教育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日益受到重視的教育事業與教師是分不開的。俄國教育家烏辛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鄧小平同志也曾經指出“一所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關鍵在教師。”人們之所以把教師稱之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是因為教育是立國之本,尤其對于高校教師這個職業,是人類文明成果的傳播者和繼承者,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因此,教育的成敗與效果與高校教師對自身職業道德的認識密不可分。
部分高校教師思想態度消極,一味墨守成規,缺乏對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的探索精神,敷衍了事,消極備課,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有些教師熱衷于兼職,棄本職工作于不顧。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本是教師最基本、最神圣的職責,然而,一些教師單純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部分教師缺乏自愛、自重精神,儀容不整,言語粗俗。考試時加“表現分”,私下接受學生禮品,不注重自己的社會影響。
部分高校教師對待工作和事業思想狹隘,具有極端個人主義思想,不重視教師之間的相互合作,更有甚者,相互拆臺。對于學校安排的工作,如果對自己有利,則積極配合;與自己無關,則消極怠工。
對于當代高校教師,尊崇教學與科研并舉,科研在教學中成長,教學在科研中提高。但是部分高校教師不尊重自己的學術作品,弄虛作假、偽造數據、抄襲剽竊之例屢見報道。部分教師以金錢或者其他方式換取科研成果,等等。諸如此例,不勝枚舉。這使得知識殿堂蒙羞,更助長了學術上的歪風邪氣。
2.1.1 了解學生、熱愛學生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事業,那么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應對自己學生情況了然于胸,能夠發現各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因而,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教師應以良師益友的身份幫助學生、開導學生。由此帶來的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教學工作的“潤滑劑”,這也對培養自尊、自愛、自強型學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1.2 言行得體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教師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修養到不愧人師的地步。”這就是對教師自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為人師表,愛崗敬業。高校教師在教授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更以其品行、作風默默感染著學生。教師自身具有較高的素養,無論是對于教學工作還是學生的精神境界的提高都是很好的促進作用。
傳授知識、技能是教師基本的職責。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的前提是教師具備豐富的知識。如果學生是小河,教師就應當是大海。教師應不斷鉆研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滿足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要求。
例如在建筑材料這門課程中,學生對很多材料都不熟悉,那么就可以將學生帶入實驗室,通過一些鋼筋、混凝土、水泥的基本實驗使學生對建筑材料的性質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百年樹人,這就要求教師、家庭、學生、社會精誠合作、團結一致。就像雷鋒同志所說的:“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作為一名剛剛進入高校的青年教師,這一點令我印象深刻。剛剛步入教師這個行業,講課總是生澀呆板,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教研室老師會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見。比如說講某一個問題時加入生活的實例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所教授的建筑材料這門課,許多概念不易理解,在講到凝結時,在團隊教師的建議下,我引入了做豆腐的理論,將混凝土的凝結硬化比作豆腐汁、豆腐腦、豆腐、豆腐干從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總之,教師之間在工作上互相學習,在生活上相互幫助,形成一個溫馨而又堅固的集體,這個集體對培養學生有著共同的目標。
總之,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經歷外界環境的不斷磨礪和自身修養的不斷提升。本人走上教師工作崗位的時間不長,工作剛剛起步,親眼目睹了其他教師自律敬業、厚人奉獻的作為。作為一名高校教師真正的價值就是教書育人,相信只要堅持奉獻、鍥而不舍,必定會在平凡的崗位上有所作為。歷經世事,總會有一道屬于自己的風景。
[1] 張桂春.國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經驗及啟示[J].教育科學,2001,17(1):33-36.
[2] 粱卿.職業院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反思與改進[J].職教論壇,201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