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雯
(西安培華學院通識教育中心,陜西 西安 710125)
積極心理學自誕生起,就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的科學,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充分挖掘人類固有的潛在具有建設性的力量。本次研究就將積極心理學充分運用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之中,調動學生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積極參與性。
在高校教學活動中,學生一直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關注學生自身發展”一直是新課程要求的一個基本理念。在傳統課堂教學活動中,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直接方式,就是量化性考核,以分數來評價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所以,在教改環境之下,運用積極心理學,評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以學生的情緒狀態、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等課堂行為表現等方面來進行評鑒。以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導、調動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以新的學生觀來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注重學生自信、積極、主動人格的培養。
因此,本研究將關注點投入于積極心理學對新版本科院校課堂有效性有效性的影響,從創造力、情緒智力、幸福感和積極人格這四個積極心理學的測量方面來評鑒積極心理學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本研究通過隨機抽取的方法,選取本校430名學生,分別來自兩個院系共10個班級,作為被試。
在前期,通過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總體幸福感量表中國版GWB),對學生的課堂有效性學習和學習中的自身情緒情感體驗進行前期摸底。發現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自身不感興趣的課程、不會的課程;教師對學生關注度不高的課程,往往興趣缺失,經常上課走神、說話,玩手機,不關心教師授課內容,久而久之學業成績直線下降。
根據前期得到的訪談結果和相關數據,本課題小組制定詳細實驗方案,在第一學期課堂教學中,分別從創造力、情緒智力、幸福感和積極人格塑造等四個積極心理學方面,創設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干預。在創造力方面,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每一章節都要求學生從自身感興趣的知識點,以小組為單位,與他人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進行課前展示,鼓勵學生百花齊放,多種思維角度進行問題闡述。在情緒智力方面,側重于觀察和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和鼓勵,時刻注重自身情緒的管理,減少嚴肅表情,多些溫和、平易近人,將積極情緒帶給學生。在幸福感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積極情境,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及時給予不同的鼓勵和肯定,制定具體獎勵制度,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人格塑造方面,通過在不同教學情境中學生的表現,培養學生樂觀情緒,積極接受自我,幫助學生發現生活目標,學習意義,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情境創設的有效性觀測量表》,嚴格記錄教師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影響。在課后運用《學生課堂學習有效性觀察量表》、《教師課堂即時評價觀察量表》嚴格記錄學生在不同階段課堂學習有效性的表現。
在第二學期,通過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再次對相關被試進行復測。結合各項數據及學生反饋,綜合分析結果。
通過本研究發現,首先,積極心理學對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著顯著正相關。其次,積極心理學對課堂教學有效性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可以形成具體策略和相關積極教學模式。
積極心理學為我們拓寬了心理學的時間視野,其理念也為我們重新審視和理解心理學的功用與性質、認識和把握人類自身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維度。將積極心理學運用于課堂教學有效性之中,對于新辦本科院校課堂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新辦本科院校中,學生往往表現為學習得過且過;自信心不足,缺乏獨立思考精神;獨立人格表現強烈,思想上自由散漫無組織紀律性。因此,積極心理學在課堂中的應用,會帶給學生更多的積極關注體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體驗和豐富收獲。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新辦本科院校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產生“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痛苦”的現象。將積極心理學用于教學實踐中,會給予教師更多的教學啟示,教學應更加側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和方式可以激發出學生潛力,得到良好的教學成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素質和相關積極心理學方面內容的學習,將積極心理學知識廣泛用于課堂教學的點滴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之中找到樂趣。
[1] 崔麗娟,張高產.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思潮[J].心理科學,2005,28(2):402-405.
[2] Alan Carr.積極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3] 張大均,顧明遠.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