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北方,鄭國龍
(沙洲職業工學院,江蘇 蘇州 215600)
會計中高職銜接“3+3”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思考
于北方,鄭國龍
(沙洲職業工學院,江蘇 蘇州 215600)
近幾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呈現出迅猛的態勢。而中職院校與高職院校之間銜接建立起的“3+3”模式,確實為人才培養帶來了一定的幫助。可是在其實際落實過程中,依然存在較多問題阻礙著中高職院校教育銜接工作的開展。因此,本文就針對沙洲職業工學院會計專業學生在人才銜接培養方面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出符合該學校實際特點的中高職學生銜接人才培養方案,以期改善當前銜接性較差的問題,增強兩個階段人才培養的聯系。
會計;中高職;銜接;3+3;人才培養方案
我國最早提出中高職教育銜接的論題與觀點,是在1985年所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體現的。至今為止,已經30多年的歷程,但是在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的銜接問題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阻礙與困擾。故而將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融為一體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與方向,更是符合人才培養要求的必然舉措。
許多年以來,我國的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都是彼此獨立開展的,所以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職業教育的順利進行。于是近些年來,我國的教育部門也都針對職業教育的問題提出了眾多的看法與提議,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職業教育的整體水平。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曾明確指出,進行現代職業教育,必須為國家產業升級提供人才保障,為教育實現科學發展提供保障,為解決高考的“獨木橋”式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方法。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我國的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逐漸實現銜接,構成了現代職業教育的新體系。
沙洲職業工學院是我國第一所縣級市主辦大學,現已成為具有鮮明特色以及各學科協調穩定發展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在該學校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專業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2.1沒有相應的政策與制度作為保障
針對目前沙洲職業工學院會計專業教學存在的現狀分析,其在中高職銜接過程中,因為缺少相應的政策與制度作為保障,使自身的專業教學開展往往出現斷層。首先,在專業設置、招生方式上過分統一,這就會造成許多時候人才培養方式受到限制。過分強調與規定了生源不同,所形成的不同差異性對待。其次,所屬的行業也會有所差別,因為院校的發展深深受到行業的影響,許多時候即使同為會計專業,可是在實際的人才培養方向確立方面也會有所差異。最后,銜接培養出的學生無論是在實習還是在就業方面,都因為缺少政策制度保障而難以順利就業。
2.2培養目標類似且就業崗位相似
中高職院校開設相同或者相近的專業,這就會導致在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上區分不夠明顯。實際上,中職院校應該強調的是技能培養,高職院校則應該注重高技能的培養。技能與高技能之間存在的本質差別在中高職院校銜接培養的過程中無從體現,必然影響銜接培養效果。
2.3課程體系銜接不夠完善
首先,職業教育本身的課程設置依舊沿用最初傳統的課程設置模式,將學科放在中心位置。但是現階段職業教育應該選擇階段性模塊設置或者以能力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些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均無從體現。其次,中高職課程銜接體系,并沒有銜接點。課程內容難度較高且重復率較高,無明顯區分的課程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之心。
2.4師資力量配備不夠合理
中高職教師的師資力量配備懸殊太大,高職院校教師的職稱要求較高,許多優秀的中級教師因此無法申報。而中職院校大多數教師的學歷與職稱都相對較低,故而無論是待遇還是社會認可度都無法得到提升。長此以往,中職院校教師培養出的學生能力較弱,無法適應高職階段的學習。
3.1制定相應的政策與制度
從當前中高職教育銜接存在的問題來看,需要強有力的政策與制度作為依托與保障。首先,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注重在招生方式、計劃等方面,允許專業單獨招生,還應該允許中職院校享受高職院校待遇,無論是招生優惠政策還是學生助學貸款,盡可能實現一視同仁。這樣可以避免中職院校學生內心產生自卑感。一視同仁的招生以及教育政策,有利于在全國范圍內實現教育公平,是符合我國教育發展目標要求的關鍵性舉措。其次,將最初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要實現中職院校與高職院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尤其在課程設置與專業培養方面應該及時對接。比如:中職階段培養學生形成基礎的會計理論能力與專業素養,而高職階段培養學生利用電算化手段進行現代財務管理。最后,還應該制定出規范用人單位招聘行為的制度,確保中職院校畢業生和高職院校畢業生在畢業之后可以享受同等的競爭待遇。
3.2分別對中高職院校進行定位
中職院校與高職院校應該分別進行定位,雖然二者現在實行了銜接模式,但是不同的教育階段必然會有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應該針對銜接的專業,制訂好相應的階段培養計劃。中職院校注重培養基礎員工,使學生具備基礎知識。而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優秀會計人才,甚至可以培養財務管理人員與金融管理人員。不同階段的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側重點方面勢必會有所差別。畢竟不同的教育階段學生的年齡會有一定的差距,而在心智方面也會不一樣。針對中職院校學生的培養務必從基礎層面開展,這樣才能為學生奠定基礎。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需要制定為實用型、專業型,這就需要院校在進行基礎課程教授的過程中,盡可能與一些企業進行合作,這樣可以確保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得到提升,符合高層次職業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要求。
3.3優化職業教育課程體系
中職院校應該強調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與基礎能力的訓練,高職院校則應該注重對學生嫻熟專業技能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沒有必要出現重復的現象。要針對會計專業的學科特點,找準兩個階段教學的銜接點,從而使課程設置更符合學生特點與要求,突出了課程的核心地位。無論是哪一階段的學生,都可以具備同樣的專業素養。同時高職教育階段對課程的安排可以相對更為廣闊,這樣才能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職業院校學生在未來的會計從業水平。
3.4注重不同階段師資力量的配備與合理分配
要注重對中職院校師資的培養力度,確保中職院校與高職院校在師資配備方面可以盡可能合理與公平。中職教育需要保障低段學生的基礎素養養成,因此這一階段更需要優秀的教師對其進行引導。所以不可以只注重高職院校教師的培養力度,相反更應該注重對中職院校教師的投入,確保中職院校教師也可以享受同等待遇,進而吸引到更多優秀教師,完成中高職銜接工作的基礎型人才培養目標。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就需要注重培養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比如:可以為教師安排帶薪培訓、聽講座乃至出國進修,這樣他們對于本專業的行業發展前景有更為科學的預判,同時也可以對自身的專業掌握情況有更為科學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工作積極性,為中高職階段的教育銜接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與保障。
中高職教育銜接已經成為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近些年來,培養高素養學生的重要保障。因此中職院校應該做好人才的基礎性培養工作,確保學生可以在中職學習階段就掌握會計相關知識,具備相應素質。在高職學習階段,則需要進行必要的能力提升訓練,切實做好二者的完美銜接,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劉燕.江蘇省中高職“3+3”分段課程銜接的特色探析——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5(12).
[2]陳開源,李柏青,朱秀娟,等.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以三二分段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2014(6).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164
G712;F230-4
A
1673-0194(2016)16-0249-02
2016-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