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霞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近年來,由于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能掌握一定理論知識,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高職教育的迅猛發展。然而,與本科教育相比,高職教育起步較晚,在質量保障方面還存在許多明顯的不足,如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設備落后、監管不到位等,這些都嚴重制約了高職教育的有序發展。本文以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為例,從課程體系設置、師資建設、實訓設施配備及教學管理等方面探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高職教育課程強調要在符合學生實際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必備的職業技能。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課程體系具有鮮明的職業導向性,課程內容要針對汽車維修工作過程,并從具體的工作領域轉化而來,注重直接性和職業經驗的選擇與編排,開發出體系相對穩定的教材。因此,在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課程開發上,要深入調研汽車檢測與維修行業對應的崗位群,并將每個崗位的工作內容、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一一列出,再進一步對每個崗位的工作進行任務分解,劃分為具體的工作任務,根據工作任務出現的頻度確定任務的等級,通過課程開發專家,將工作任務轉化為教學單元,并將聯系緊密的教學單元分別歸并在一起,得到多門課程。
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課程的開設順序應遵循高職教育教學規律,更要遵循人的學習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體現從初學者到專家的遞進式能力發展規律。課程的實施要體現工作過程的完整性和工作要素的全面性,充分體現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需求,并以崗位技能為中心設計課程內容,在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學生需要掌握的核心課程有發動機的拆裝與檢修、底盤的拆裝與檢修、電氣設備拆裝與檢修、電控設備拆裝與檢修、汽車綜合故障排除等,確定這些主要課程后,再將全部教學科目劃分在合適的學期,對教學進程加以安排,并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出建議。
實訓基地的建設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在實訓基地建設中,要根據專業實訓實習的需要,做好整體規劃。校內實訓室及設施的配置必須以課程體系中的技能訓練要求為基礎,積極創設與企業工作環境相適應的訓練環境。校外實訓基地要保證每年能容納所有專業學生完成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
根據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課程教學的特點,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習慣及認知能力,教學中需要采用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對于基礎性課程可以在教室完成,實踐性強的課程要在實訓室進行仿真模擬、現場演示與動手操作。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需要建立的校內實訓室包括汽車拆裝仿真模擬實訓室、發動機結構與拆裝實訓室、底盤結構與拆裝實訓室、電氣結構與連接實訓室、自動變速器實訓室、行駛與操縱系統檢修實訓室、整車故障排除實訓車間等。
為了讓學生體驗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學生除了在校內學習基本專業技能之外,還要在適當的學期到校外實習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專業要建立8~12個校外實習基地,每個實習基地一次能安排10人左右學生同時實習,通過簽訂書面協議,由企業負責實習學生的管理工作,通過企業反饋及校企溝通,更好地把控學生表現并加以引導,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提供良好的過渡。
教師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校加強內涵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汽車基本理論知識,更要具備與汽車檢測、汽車修理等崗位相匹配的實踐技能,這就要求教師要同時具有較強的專業教學能力和較豐富的專業實踐能力。
為保障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教育教學的質量,學校要強化教師隊伍的建設,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結構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完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做好培養培訓規劃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選取具有較強教學和實踐能力的教師擔當專業帶頭人,在專業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帶領本專業教師共同進行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的制定與研討,共同承接汽車維修企業課題的研發。加強對專任教師的培養,鼓勵專任教師參加各類型培訓與進修,以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每年定期選派一定數量專任教師到汽車維修企業進行為期一年或半年的深度頂崗,并鼓勵專任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到企業進行短期的頂崗實踐,以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定期舉辦校內教師汽車維修技能比賽,選拔優秀教師參加市級、省級和國家級的技能大賽,提高教師的維修技能和教學水平,造就一批教學名師。聘請汽車維修行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或技師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參與學校的授課或講座,將企業維修行業實際更多地納入到專業教學中。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數字化、信息化教學逐漸被提上日程。信息化教學資源是建立在網絡服務平臺的基礎上,以網絡課程為主體構架,通過數字圖書館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等形式,將優質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展現,為在校學生和社會人員的學習提供自主學習、在線測評、網上交流等多種功能,實現優秀教學資源的共享與信息交流。汽車檢測與維修作為對實踐性要求比較高的一個專業,更需要通過這種信息化的手段,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學習。
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需要優質的教學資源做基礎。優質的教學資源需要具備的基本素材有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教案、數字化教材、教學視頻、圖片、動畫、作業、試題庫、答疑、在線、討論等,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團隊協作,將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并上傳到網絡,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共享。資源庫是為教學服務的,服務的主體是學生,不能是簡單地資源組合,必須融入建設者的智慧,注重交互式設計,通過知識加工、教學設計、信息組織和技術集成等多個環節,將知識點融入到設計好的情景當中,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能力提高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需要網絡平臺做支撐。該平臺要具備資源存儲、資源管理、資源檢索、資源交流等多種功能。教師能夠利用該平臺進行課程教學資源的上傳、歸檔和編輯,也能在線答疑,評閱學生測試結果,進行教學交流與輔導。學生能隨時隨地通過網絡訪問,瀏覽、下載或在線播放課程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也可就部分內容與教師進行交流探討,實現課堂外的充電學習。
從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企業和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評價著手,從多個維度對畢業生就業能力和學校培養能力進行綜合評價。
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調研畢業生對母校教育教學的滿意度,包括畢業生對專業課教學、實踐教學和任課教師的評價,畢業生對母校教育教學設施的評價,畢業生對母校教育管理的評價等,為學校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調研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包括就業率、職業分布、專業對口度、薪資水平和自主創業情況等,關注畢業生的職業適應能力、組織與協調能力及后期在企業的晉升情況,了解今后畢業生的能力培養方向。
調研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掌握學校培養的畢業生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為今后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課程的開設提供參考。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2]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保障[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37K-ABTBgcPcLpabsjineWEwyOpb2yZAsPXLHjXrkx3yFOszVEc5Z4gRhqzy6AvhLmYTVpjh
5I2LaszEunENOdhwSXDuq0_I5zu7ISPO_GW.
[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全文[Z].
[4] 鐘守兵.普通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現狀及對策[J].科教導刊,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