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宏升
目標成本法在企業降本增效工作中的運用
◎宋宏升
從建國以來到現在,六十多年的時間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逐漸發展,宏觀經濟結構歷經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計劃經濟為主;第二階段是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第三階段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第四階段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成本法伴隨著上述第四階段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腳步逐漸完善并為我國企業特別是制造型企業廣為運用,這是一種能夠為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實現利潤目標、最終實現企業戰略規劃具有實踐操作意義的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目標成本法在企業降本增效工作中的運用。
廣義上講,成本是指為達到特定目的而發生的價值犧牲,它以貨幣單位來衡量。企業作業為顧客提供產品或服務并創造價值的經濟組織,通過成本核算為其產品、服務等市場定價提供基礎依據,同時通過成本系統相關數據進行運營分析和流程優化等發現引起成本變動的真正動因,控制成本以獲取競爭優勢。成本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立足市場、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法寶。
作為戰略成本管理方法中的目標成本法則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對企業產品的制造過程進行全過程、全人員、全方位的利潤計劃和成本管理的方法。
目標成本法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導,在企業運營經營全過程發揮作用的一種成本管理方法。目標成本法可以滿足企業的經營中對目標利潤的規劃需求,在企業運營中可以有效的控制企業的運營成本,從而進行利潤計劃和成本管理。在管理實踐中我們發現,正確的運用該方法,能夠有效的降低企業的成本,提高經營的效率和效果。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業的經營管理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在進行目標成本管理時,可以對企業的生產操作環節進行成本的控制,以市場為導向,根據企業外部需求進行生產資源配置,滿足消費者的常規需求和特定需要,避免了盲目的生產,把企業的經營成本降到最低,使企業的資金可以更加靈活的運用,避免資金投入的浪費。運用目標成本法進行企業管理,可以讓企業的效益增加,滿足社會所需,讓資金的使用有目標、有規劃。
目標成本法是一種全過程的成本管理方法,全過程就是從產品的規劃設計階段到生產制造階段再到銷售階段企業都有資金的使用計劃、預計回收計劃和預期利潤計劃。
目標成本法是一種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方法,企業部門的設置也是目標成本法管理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所謂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方法就是企業根據公司戰略需要,進行內部機構的設置,各職能部門按照經營規劃進行所需資源的配置,每一個部門都有特定的工作,避免了設置不必要的職能部門,從而避免資金的浪費和人才的浪費,節省企業開支。
目標成本法還是一種全員參與的成本管理方法,目標成本法所涉及的每一個重要環節都靠人來完成。所謂全員參與,是指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實現降本增效目標的過程。企業要想更好的進行成本管理,需要充分發揮員工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自發的去盡職盡責的完成工作,無論是在產品規劃設計階段,還是在生產銷售階段,每一個環節都要確定成本降低的目標,使股東權益最大化,對于企業降本增效。
目標成本法在企業降本增效工作中關鍵控制節點。目標成本法在企業降本增效工作中,因為是全過程、全人員、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方法,所以在產品制造過程中,會在各個環節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可能超出計劃成本,使利潤降低、在目標成本法的應用過程中,要注意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找出哪一個環節存在的問題,或者是在生產過程中,供應商與制造商、承包商產生利益沖突。
在企業運營中,每一個生產環節和經營環節都可能讓企業成本增加、效益降低。所以,運用成本管理法進行經營管理的企業,需要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更好的合作關系,互惠互利。為了更好的降本增效,企業部門、員工之間的配合也顯得尤為重要。
目標成本法在企業降本增效的運用中所存在的問題,包括員工之間的溝通問題,對于某一個生產環節,員工之間表達意思上的差異,就可以對企業的利益造成損失,員工的預算出現錯誤,也會導致企業增加制造成本,所以,為了目標成本法可以更好的為企業所用,企業在計劃生產階段就應該列出可能出現的問題,找出解決對策,與各個渠道進行事前的溝通,讓后期的工作處理起來更加簡單,節省人力物力,做到降本增效。
目標成本法在企業的應用中主要還有人員的安排和工作的內容問題,因為目標成本管理法主要是以市場為向導,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所以在企業中,每一位員工都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如果員工的定位產生錯誤,就不能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員工的工作狀態和工作方法直接影響企業的效益,員工身上肩負的責任也很重,員工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較大,所以,企業在目標成本法的運用上,應該“以人為本”,關心每一位企業員工,為員工提供舒緩壓力的環境,給予員工最大的支持和關心,讓員工感覺到企業的關懷,這些事企業在實施目標成本法時必須考慮到的問題。
目標成本法是企業以顧客價值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為導向的管理方法,應當考慮市場(顧客)的變化,企業的政策與制度要根據市場的變動,做出相應的調整,在生產制造的過程中的決策應當與時俱進,工作做到及時性。如果企業沒有跟上市場的節奏,企業所產生的費用和成本就會增加,后期銷售產品也會出現競爭壓力大、銷售產品滯緩的情況,這樣企業就做不到降本增效,目標成本法需要企業隨時觀察和改變,提前想好可能發生的狀況,提前計劃好解決措施,穩住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目標成本法在去也的實際運用中,注意與市場發展方向相結合,預防和解決企業面臨的困難。
目標成本法在企業降本增效工作中的運用步驟。目標成本法在企業降本增效工作中,應該有計劃的實施管理辦法。首先目標成本法是以市場為向導進行計劃生產和銷售的,所以,在實際運用步驟中,應該考察好市場,隨時觀察市場的發展動向,找準時機進行企業的生產制造和經營管理。在市場競爭中,應該抓住機遇,保持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企業應該考慮好自身的情況,做好內部控制。在企業計劃生產時,要做好市場的規劃和考察工作,做好預算。
目標成本法是全人員、全方位的管理方法,所以在企業的計劃生產階段,應該和各部門良好的溝通,做好準備生產工作。在規劃階段,企業的各部門應該對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設計,對于產品的設計和計劃生產,應該讓各部門積極討論,拿出最好的方案,進行產品的制造,做好產品規劃工作。
企業在目標成本法的實施過程中,應該考慮到企業實際運營時的成本和利潤,對于目標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企業應該做好預算工作。企業在計劃階段和準備階段結束后,應該進入制造階段,在制造階段,企業應該按照目標成本進行計劃成本和控制成本,成本控制不可一蹴而就,應該持續控制,因為產品生產的環節有很多,如果不做到持續控制成本,后期的產品問題會大大超出目標成本,企業就做不到降本增效了。
在目標成本法中,全過程和全方位的管理方法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就會體現出來。在生產中,為了降低成本,部門間的配合、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也越來越重要。企業在進入最后的銷售階段,進入和打造市場時,就需要各部門和人員之間的溝通與配合,為了目標成本和計劃利潤共同努力,公司可以建立獎懲制度和表彰制度,增加員工的積極性,只有共同創造和謀發展,才能讓企業真正的做到降本增效。
目標成本法在企業降本增效工作中的運用,增加了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讓企業有計劃的進行生產制造,讓企業的生產出的產品緊跟市場的變化,在各個環節降低成本,增加企業的效益。綜上所述,目標成本法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遼寧北方波紋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