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華
?
論企業施行綠色財務管理模式的問題與改善措施
文/汪華
摘要:綠色財務管理在我國國內起步較晚,相對的管理經驗較為欠缺,在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模式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將從企業施行綠色財務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而淺析改善各類問題的相關措施,最終為我國發展的可持續、循環經濟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綠色財務管理;問題;措施
實現價值最大化的是企業在其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要追求和達到目標,財務管理是實現該經營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原有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綠色、環保要求。國內一些企業為了其一已私利,不顧生態環境保護、缺乏環保意識的生產經營模式,終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綠色財務管理是指企業在其生產經營過程中,在追求價值最大化經營目標的同時,將資源的有限性、社會的效益性、環境的保護性與其經營目標進行有效的結合的一種財務管理模式。其目的是在優先保證資源環境不遭受破壞及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使得企業與自然環境及社會協調發展。
(一)國家宏觀方面的問題
1.國內綠色財務管理制度的缺失。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我國為了適應國際會計準則要求,為了使得國內企業迅速與國際接軌,對于企業財務核算及財務管理方面相關制度、準則的制訂還是較為全面的。但是對于綠色財務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設還是較為欠缺的,缺乏相應的“綠色會計”、“綠色財務“方面制度、規范的建立。制度是企業會計人員從事財務核算及財務管理的行為規范及標準,由于國家缺乏綠色財務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設使得企業會計人員在其日常財務管理過程中“無法可依”,從而對于綠色財務管理顯得“無所適從”。
2.傳統經濟增長方式阻礙綠色財務管理有效實施。我國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戰略,這對于國內的生態、環保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也是非常正確的。然而,國內目前的經濟運行基本上處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各個地方政府仍然存在唯“GDP論”的思維模式,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的思想仍然“作祟”。有些地區的經濟結構過于單一,尤其是在我國的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資源性產業如那鋼鐵大省、煤炭大省,地方財政收入、勞動力就業主要是依靠這些,在這種氛圍下,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模式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有的即便執行了綠色財務管理也是留于表面,難以深入其精髓。
3.政府監管不到位、處罰力度不夠。政府部門作用為社會監督者,應該對那些環境污染重的企業加大監管力度。比如,企業立項前需經過環保部門的環評測試,生產過程中要接受環保部門的監督。環保部門一般依據企業所提供的環保資料信息,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對其實施監督管理及實施相應的處罰。然而,由于一些企業提供的相關資料的真偽性難以判斷,使得環保部門很難作出及時、準確的判斷。個別污梁程度相對較低的企業正是抓住了這個漏洞與環保部門展開了環境污染方面的“博弈”,其結果往往是企業輕度污染行為沒有受到相應的處罰。從現有的法律、法規來看,對于污染企業的處罰力度不夠,使得一些污染企業即便受到處罰,也不能觸及其痛處,造成違法成本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對于綠色財務管理實施的要求。
(二)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1.企業綠色環保意識缺乏。從歐美發達國家走過的發展歷程來看,在其企業經歷了工業化過程中,也同樣有著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后才進行污染治理較為痛苦的過程。我國目前所處的歷史環境與當年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歷有些相同,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于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及治理污染問題不重視,覺得環境保護的投入是浪費時間、浪費金錢。環境保護問題本身帶有很強的公益性及社會性,一些本位主義思想嚴重的企業對于綠色、環保方面的經營意識相對淡漠了很多。
2.企業對于執行綠色財務管理的實力不夠。綠色財務管理工作的執行,不僅是需要相關企業投入一定人力,關鍵是需要其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財力,需要企業“真金白銀”的投入。然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同行間的競爭壓力也在與日俱增,企業為了增加市場占用率,提高其市場競爭能力,只有不斷地壓縮成本、費用開支。難以再有精力、財力去進行環保投入。一些屬于污染型的生產企業,由于其引進環保設備需要一定的資金,短期內企業很難見到效益。——這也是目前我國污染治理程度不夠的一個客觀、現實問題。因而一些市場競爭力不強、經濟實力較弱的企業相對缺乏綠色財務管理執行的實力,使其工作難以開展。
3.企業缺乏綠色財務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我國目前的綠色財務管理理論,由于其提出的時間較晚,很多方面缺乏一定的成熟度及可操作性。同時綠色財務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企業財務人員,因其大部分是傳統財務專業畢業,對于綠色財務管理業務“知之甚少”。由于缺少技能支撐,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受到了專業人力資本的制約,最終使得綠色財務管理工作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改善國家宏觀方面問題的措施
1.建立、健全綠色財務管理制度。財政部門應該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綠色、環保財務管理經驗,結合我國自身的經濟發展趨勢及環境保護要求,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綠色財務管理制度,使得企業財務人員有法可依。具體可以從建立綠色會計制度、完善現有的會計法規、準則入手,同時還應該充實相關綠色財務管理體系的考核指標,建議設立綠色資產負債率、綠色凈資產收益率、綠色商譽等財務管理指標,使得綠色財務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2.轉變傳統經濟增長觀念。中央政府在考核各地工作業績同時,要將綠色GDP增長率納入到考核目標的首位,不可以GDP的增長論成敗,應該考核地方政府的環保工作,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轉變傳統經濟增長觀念,使得綠色、環保經濟首先要在政府層面得到積極的回應及認可。
3.監管的同時應該給予一定的扶持力度。政府做為監督者應該加大對于污染企業的處罰力度,提高其“違法成本”。同時,也應該從財政、信貸、稅收等方面加大對于環保的扶持力度,使得企業有資金、有能力治理污染,從而做實環境保護工作。
(二)解決企業自身存在問題的措施
首先,企業領導應該提高其自身的環保意識,應該明白環保工作不僅是具有社會公益性,環境污染損害的是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如果環境遭到了破壞,我們良好的生活環境將蕩然無存。
其次,企業應該放棄眼前利益,著眼于長遠利益。企業應該利用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加大環保投入,從短期來看以許會增加企業一部分成本及費用,但是從長遠來看,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大好事。
最后,企業要著力培養綠色財務管理人員。企業應該選拔那些具有綠色環保意識、財務技能優秀的人員充實到企業的綠色財務管理工作中去。同時,也應該加強對于本企業財務人員的綠色財務管理培訓,建立由專業綠色財務管理人員參加的項目團隊,提高其在團隊中的話語權,才能讓綠色財務管理工作起到應有的作用。
總結,目前世界各國對于低碳、環保、綠色、可持續增長的循環經濟都頗為重視,我國的各類企業也應該順應此發展趨勢,摒棄原有的財務管理模式,借鑒發達國家的環保經濟,結合其自身生產經營特點,加強及施行綠色財務管理模式,從而為國家綠色經濟的發展貢獻出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卿文潔.中國綠色財務管理研究綜述[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3).
[2]彭琳.構建循環經濟型企業綠色財務管理通道探討[J].會計之友(中),2011(01).
(作者單位:安徽省來安縣財政局國庫支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