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英哲 陳昕 孫默深
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意義及探索
文/王英哲 陳昕 孫默深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問題得以正式提出,以期為實現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據此進一步探討如何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分析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意義,為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運用提供理論參考。
自然資源;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意義
近年來,一些地區盲目進行經濟發展,以至于自然資源過度損耗,而國家的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破壞。為改善這一情況,國家提出了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政策方針,以便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因此,相關人員有必要對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問題展開探索,從而更好的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財務報表的一種,資產負債表能夠將企業在某一時間內占有和使用的經濟資源及負擔的債務反映出來,所以能夠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而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則是用于反映政府在任期內耗用的自然資源資產和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程度的報表,是一種綜合列表,包含資產表、損害程度、消耗量等各種項目報表。利用該報表,能夠實現自然資源資產的量化分析,所以能夠通過衡量自然資源存量和結余等情況進行領導干部的考核[1]。在現實生活中,各地區進行經濟發展必將會消耗一部分自然資源,分析自然資源資產消耗量和經濟發展情況的關系,則能夠為控制自然資源的消耗量提供可靠的依據。
(一)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近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從而使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與此同時,國內的自然資源遭到了嚴重消耗,從而導致我國的環境日益惡化。而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的提高,國家也開始以合理進行自然資源資產利用為前提進行經濟的發展。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則能夠從經濟的角度對經濟發展和自然資源消耗的關系進行定量分析,所以能夠為控制自然資源消耗量提供數據支持。而從經濟角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則能夠從傳統GDP中減去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并且將自然資源消耗成本和降級成本扣除,因此能夠更好的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
(二)為領導干部管理提供便利
在地方官員管理方面,國家一直利用GDP增長率進行官員政績的評估,從而導致了一些地方官員不顧地方環境過分發展經濟。而在各種政績工程得到建設的同時,地方環境污染也越發嚴重,從而導致國民的生產生活受到了影響。通過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可以使國家在對地方官員進行考核的過程中,不單單根據地方GDP增長情況進行官員考核,同時也能夠根據地區環境資源使用和保護情況對官員進行考核。因此,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能夠使官員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考慮環境的承受能力[2]。因此,該種報表的編制,能夠使干部考核評價制度得到改革和完善。而利用其進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能夠追究導致環境過度污染的官員責任,所以有利于進行領導干部的有效管理。
(三)實現中國自然資源管理創新
作為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國家,我國自然資源涉及面較廣,并且占地范圍較大。在對自然資源進行管理時,中央政府需要同時兼顧各地經濟發展情況,并且完成各地政府對資源環境管理情況的協調。而在這一過程中,必將會涉及到較多的利益主體。在眾多利益主體進行利益博弈的情況下,單靠政府是難以有效解決環境保護問題的。而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能夠將官員政績和生態保護緊密結合在一起,所以能夠使自然環境管理工作得到轉變。具體來講,就是從自然環境管理轉變為自然環境治理,因此能夠為環境保護工作的落實提供保障。
(四)滿足生態文明建設需要
隨著人們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認識的加深,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動。但一直以來,空氣、森林和海洋等自然資源財產都屬于無形的財產,其所有權并沒有得到明確規定,所以政府也無法實現自然資源的有效管理。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能夠實現對自然資源資產在某一時點上實物量的客觀評估,所以能夠在確定資產所有權的同時,落實資產的使用權。根據報表內容,能夠完成自然資源產權和用途管制,實現生態責任追究制度的建設,從而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供動力[3]。此外,利用報表對經濟發展消耗的自然資源數量和經濟發展產生的生態效益進行比較,能夠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決策的制定提供依據,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生態文明的建設需要。
(一)明確資源所有權代理主體
對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進行編制,目的是對發展經濟產生的自然環境成本進行核算和控制。所以,還要在編制的過程中先明確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權代理主體,以便使產權主體虛置的問題得到解決。具體來講,就是完善自然資源資產代理及其經營管理制度,從而使各類資源資產的代理和經營機構得到明確規定。比如在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同時成為自然資源所有權的代理主體的情況下,還要明確具體由誰進行不同自然資源所有權的行使,并且完成配套的委托代理制度的建立。
(二)準確界定自然資源使用權
確定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的代理主體后,還要進行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使用權的準確界定,以便對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同時避免侵權行為的發生。為實現使用權的界定,還要實現相關
基金項目:論文來源:《2015年哈爾濱商業大學研究生創新科研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YJSCX2015-377HSD。
權利和制度的細化[4]。比如,在農村土地使用權管理方面,需要對土地承包權的物權特性進行強化,完成土地承包權、轉讓權、抵押權、轉包權、收益權和租賃權等各項權利的細化,從而確保土地能夠得到規范的經營和流轉。
(三)做好自然使用權年限管理
國家在進行自然資源使用權承包的過程中,都會限定一個年限。但實際上,自然資源具有較長的開發利用周期,所以還要根據自然資源的不同情況進行使用權年限的適當延長,確保自然資源能夠得到高效和合理的利用。所以在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時,需要適當進行使用權年限的延長,而一些特殊的自然資源甚至不需要限制使用年限。采取該種方法,則能夠避免使用權所有者進行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保障。
(四)落實資源使用的權利義務
在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中,除了明確產權關系,還要明確產權主體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對其享有的利益進行計算,以確保權責利之間存在相互對稱關系。采取該種方法進行負債表編制,能夠避免因權責利不對稱而導致自然資源遭到破壞,同時也能夠避免收益分配不公[5]。產權主體的利益得到保障,并且使其承擔相應的責任,才能夠使產權主體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實現自然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使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
(五)完善資源產權的法律法規
此外,為使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更加規范、合理,還要進行自然資源產權的法律法規的完善。作為特殊資產,自然資源既具有經濟屬性,也具有生態屬性和社會屬性。所以在制定有關法律時,還要完成對生態環境保護法和經濟法進行綜合的法律的制定,使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6]。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自然資源、生態和環境的一般性問題進行整體安排,才能夠確保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能夠有效反映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合理進行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有助于促進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政府官員應該加強對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問題的重視,積極進行負債表合理編制方法的探索,從而更好的促進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
[1]陳艷利,弓銳,趙紅云.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理論基礎、關鍵概念、框架設計[J].會計研究,2015,09:18-26+96.
[2]封志明,楊艷昭,李鵬.從自然資源核算到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4,04:449-456.
[3]耿建新,王曉琪.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下土地賬戶編制探索——基于領導干部離任審計的角度[J].審計研究,2014,05:20-25.
[4]喬曉楠,崔琳,何一清.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研究:理論基礎與編制思路[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5,02:73-83.
[5]陳玥,楊艷昭,閆慧敏等.自然資源核算進展及其對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的啟示[J].資源科學,2015,09:1716-1724.
[6]張航燕.對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思考——基于會計核算的角度[J].中國經貿導刊,2014,31:54-56.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
上接(第113頁)
托公司內部系統建設普遍落后于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會計控制上手工依賴較大,在大量項目運營和交易時無法及時有效地做到信息的反饋。
(四)內部監督職能發展不足
信托公司相應的內部監督機制的發展明顯與行業快速發展不匹配。部分信托公司審計部門沒有獨立,或者即使其工作開展也不受重視;同時信托公司會計部門的兼職合規監督崗也存在因應付繁重的工作而無法真正落實監督職責。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加強信托公司會計控制可以從如下方面著手:
1.創造良好的內控環境。信托公司應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搭建公司治理機構,并應注重落實監管機構對公司治理的合規要求;在內控體系建設上,管理層應整體提升對內部控制的全面認知,在建設中注重發揮會計控制對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作用;關于注重員工包括會計員工的素質能力與業務發展、創新的匹配,員工的持續學習和培訓應成為企業一個常態機制。
2.從業務風險角度進行內部授權審批和職責分配管理。金融業務的發展變化對信托公司的內部流程高效的要求,但內部授權審批和職責分配不能一味圍繞效率目標設置,首要應考慮業務風險特征。對于標準化的、通道型業務可以考慮簡化審批、增加管理層下放的授權;但復雜創新業務則應當基于風險加強的內部授權審批。同時,信托公司應持續對內部授權審批進行檢查,一旦經濟業務風險程度已改變,應及時有效地調整內部風險管理的閥值,改變授權審批事項和制度,嚴控資金支付。
3.重視系統建設,提升控制活動的風險管理手段。目前信托公司普遍都在加快內部系統的建設。筆者認為,風險意識、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的手段可以融入在公司的系統設計、建設中。依托系統開發,建立科學的風險預警機制,增加風險控制手段,及早發現風險并應對風險。同時,依托系統建設,串聯業務管理,改變會計控制中事后監督的單一傳統,將會計控制逐步沿業務價值鏈前移,逐步實現對業務事前、事中的專業管控。
4.持續改進會計內部監督。除內部審計對會計活動進行定期檢查外,還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1)會計活動內部定期交叉審核,將業務各環節的審核、管理、監察相結合,形成全面的監督體系;(2)做實會計部門內部的兼職合規崗,營造有利于問題發現的工作環境,對這一崗位進行雙線管理,其工作匯報路線可直接關聯到風險管理部門。
[1]楊鴻.信托信托投資公司會計內部控制的探討[J].商業經濟,2014,4.
[2]王永娟.我國信托公司中會計控制的地位和作用[J].會計之友,2006,7.
[3]申景奇.信托公司財務戰略與風險控制—基于〈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的思考[J].管理現代化,2011,6.
(作者單位: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