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振琴
深化“三資”管理下的農村審計模式研究
文/馬振琴
現如今關于和諧新農村的建設在不斷的推進中,實施深化"三資"管理的舉措優化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審計環境,在三資管理進行農村審計有利于保障農村經濟的更好更快的健康持續發展。本文立足實際的農村審計情況,借助"三資"管理的成果,探索優化審計模式的方法。
“三資”管理;農村;審計模式;研究近年來農村經濟在不斷的發展,且農村的經濟實力還在大幅度的提升,甚至某些地區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化經濟。雖然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伴隨經濟發展而來的是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依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農村中的改造工作在運行中也出現很多問題,土地管理也出現不規范的情況,此外,我們還應該注意農村中的貪污腐敗問題等等。從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看來,農村狀況不容樂觀,這就要求審計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于當前出現的諸多問題,要求對審計模式進行改革,如何解決這些難題,筆者提出,要深化“三資”(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要堅持審計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對于評價目標環節,
則是要看“三資”管理在實施中的的真實效果如何。通過這些去努力解決出現的諸多問題,努力使農村審計模式更加的完善,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從國家相關部門的一些規定來看,審計機關中關于農村集體財產進行審計的法律授權,它是不清晰的。鄉鎮系統或者街道系統他們所在的經濟管理中心負責著農村財務管理和審計監督的職能,而這種管理與監督相結合的方式會使得其獨立性較差,所以就造成其適應不了經濟責任審計和績效審計以及資源環境審計等新型審計新的發展要求。我們知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曾經印發了相關規定,是為了讓各級相關的黨政領導干部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引起重視。不久后,相關部門又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其中的第三十五條規定:“村民委員會成員實行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并且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應由縣級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或者鎮人民政府負責”。可以說這一規定為有利于農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順利進行。
審計機關是我國重要的經濟監督部門,由于審計機關人員有很高的業務素質,這樣我們可以委托審計機關直接對重點村的干部及相關人員進行經濟責任的審計工作。在國內有的區縣進行積極的嘗試。[1]通過組織部門委托這一方式,我們知道,經濟發展有強有弱,速度有快有慢,對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村直接開展經濟責任的審計工作,相比之下,一些經濟發展較慢的村,他們的經濟責任審計則可以由鄉鎮經管中心和財政所組織專門人員負責。這樣的運行機制能夠為村居集體財產的審計提供有效的制度和人員的保障。
在農村審計工作的開展中,我們需要意識到其工作量很大,涉及面很廣,這就要求審計工作人員要全力以赴完成各方面的工作,但現實是審計工作的相關人員存在著數量上與力量上的不足,使得審計人員感到力不從心,身心俱疲,所以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在工作中要抓住重點,應該以“三資”為重點。我們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中看出,它涵蓋了農村經濟責任的審計內容要以三資為重點。要提起對三資的重視來很好地解決審計中的重點問題。
一般來說資金主要包括村原有資金積累、上交和經營收入、租賃和投資收入、征用土地補償和集體資產變賣收入等。而資產一般包括了村集體所有資產和經營和勞動積累形成固定資產以及債權股權等。村中的建筑物、機械設備、電力設施、交通通訊工具、其他各種設施設施也是重要的資產。而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嶺、灘涂、水面和荒地等自然資源就是所謂的資源。弄清這些概念的含義有利于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當前我國農村的財務的審計工作其實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大量的虛假且不合法律法規的現象普遍存在,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審計工作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另外不能忽視的使集體財產的浪費以及非法地被挪用和侵占問題。[2]我們由國家的相關規定中可以知道可以知道審計工作應該達到一種有效的狀態,應該能夠保障集體財產的有效使用率,以及財產的使用合法性。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農村財產審計工作的力度和深度。以確保真實性和合法性為出發點,積極進行有效的審計工作,保證集財產的合理使用。
應該全面審查農村財務中各項收支情況,對于財務中的各項收入到賬問題進行審查,有無坐收坐支的不良現象。還應該重視對有無侵占、挪用、私分集體資金等問題的排查。在審查過程中力求全面細致,尤其對于一切容易被忽視的細節進行重點審查,防止一些人員利用漏洞進行徇私舞弊的行為。
還應該對村級組織舉債中民主決策程序的履行展開審查。檢查組織舉債是否按相關規定進行的,農村的舉債問題是關乎整個集體群眾利益。不符合規定的借債往往會加重群眾的負擔,會造成群眾的利益損失,因此應該加強檢查。還應該對債務形成的環節進行審查,看這些環節有無違法違紀情況。
對于國家的資金支持和社會援助的使用情況應該進行嚴格的審查。應該對扶貧金和救濟資金以及占用土地補償款的使用進行全面的排查,確保沒有侵占挪用情況的發生。這些問題一方面關系到干部和群眾關系的良好維護,另一方面是保證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途徑。因此,應依靠審計工作力度和深度來保障這些資金得到有效的運用。
最后就是要關注農村地區行政人員的廉政情況以及尊法守紀情況,農村干部的待遇一般來說國家有著相應的規定,萬不能因為農村生活的艱苦而出現工資超額的發放情況。對于村干部的公費報銷情況也應該進行關注,防止超標準的開支接待費、資助費的出現。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的任職干部將本人或其親屬個人開支混入集體支出中進行報銷,進而獲取私利,審查時要對此格外的關注。
其次是關于資產方面的審計工作。要嚴格對集體資產進行有效的管理,力圖全面地客觀地保證集體資產的有效運用,對于擅自占有使用集體資產的不法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對于各種損失浪費和集體資產流失的問題應該進行深刻的反思,從而在審計工作中進行有效的改善,從而促進集體資產使用效益的提高。
要了解農村的情況,對集體資產的變動進行嚴格地審查,對集體資產進行審查時,要突出重點性,要加大對固定資產諸如購置、盈虧等方面的審查力度,看其審查制度是否完備。
要對固定資產進行查賬,看其是否相符,要對登記制度進行嚴格的審查,看是否有帳外資產,并對集體資產的產權界定的清晰度進行嚴格地審查。
最后是關于資源的審計工作。要對農村的集體資源方面的配置與管理進行客觀的評價,通過觀察其使用是否具有經濟性,使用是否更具效率性,結果是否有效果進行審計工作,在審計的同時,對出現的諸如浪費資源、不注意集體資源的收益、不注重資源安全的重要性等等問題予以曝光與揭發,以達到提高集體資源配置管理與利用效益的目的。[3]
在審計的過程中,要對經濟合同在簽訂與執行方面的狀況進行嚴格地審查,對經濟合同的各個方面予以摸清,排查具體情況,對一些不良現象進行揭露。 審查時一定要注意自己審查的目的性,要先弄清楚村集體的利益是什么,重點審計這方面的有關決策。
農村地區的三資管理審計模式依靠的是相關審計機關的指導,其主要的表現形式一般為經濟責任審計的模式,這一審計模式能夠促使農村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有利于保障審計工作的真實合法性,也有利于農村審計工作的長期發展。
在這一模式的運行下農村經濟審計工作以前存在的各種問題都得到了有效的解決。我們應該在以后的實踐工作中進一步落實實踐的檢驗。使得這一模式在理論上得到進一步完善從而引導科學發展觀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得以體現。從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揮積極作用。
[1]項海蘋.深化“三資”管理下的農村審計模式探索——基于臺州的實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21:241-242.
[2]賀堯生.泰安市農村三資管理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2.
[3]孫恩會.農村“三資”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作者單位:濱州市沾化區富國街道辦事處)
上接(第140頁)
企業只有在編制規劃、年度預算時啟動風險管理,一次性識別、評估存在的風險,一次性制定控制措施,疏于風險監測和控制。很多企業缺乏風險管理周期的動態管理,沒有對企業風險進行跟蹤監督,及時風險的變化進行測量和評估,并采取應對措施。其次,企業要建立健全責任追究機制,確保權力與責任的對等,將每項責任落實到個人,避免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流于形式。再次,在國有企業審計中,各種審計風險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互相關聯的,錯綜復雜的風險關系使得審計風險防范的難度加大,一旦出現疏漏,所引起的后果也會變的極為復雜。針對這種情況,國有企業必須在已有管理機制的基礎上,以經濟效益審計為中心構建多元化審計手段,全面分析國有企業中存在的管理風險、人際關系風險等,對企業經濟流動的效率、效果等進行分析,確保企業實現戰略目標。
(二)提升內部審計的地位
要想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就需要相關制度來保障,而要想有效發揮內部審計制度的作用,就必須時刻保持內部審計制度的客觀性和獨立性,同時,內部審計人員還要認清自己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定位,明確自身的任務是更高層次的確認和咨詢活動。
(三)引進先進的審計技術
目前,國內對現代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理論成就,但在實踐過程中卻很少應用這一新模式,其原因在于難以將龐大的企業數據快速轉移到這一審計模式當中。計算機技術可以幫助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處理大量會計信息和審計數據,因此,企業要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技術水平,就要建設一個完善的內部審計信息交流平臺,幫助審計人員掌握先進的審計技術,促進技術人員的交流和經驗溝通。
(四)優化審計隊伍結構
優化企業的審計隊伍結構要求企業嚴格執行人員任用標準,準確看待各類人員的優點所在,并對其進行綜合利用。為了促進審計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企業要保持審計人員知識結構的持續更新,要求內部審計人員擁有各類別、各行業的知識儲備,不斷參與后續教育,以促進自身知識結構的完善。
此外,我國的國有企業也可以吸收借鑒國外大型企業審計的先進經驗,依托現代企業軌制,站在企業態度上,努力挖掘企業利潤潛力,對企業業務性質,產品與服務的銷售市場、運行機制等提供咨詢,切術促進企業發展。
以風險為導向的企業內部審計模式是現代化的企業審計管理手段,對企業管理和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國有企業管理者應正確看待這一先進管理手段,客觀分析自身企業在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更新管理理念,充分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促進國有企業發展和進步。
[1]張含,張萬新.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制度在現代企業建設中的作用分析[J].當代企業管理,2015(09).
(作者單位: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