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寧遠
中西方行政監督體制的比較
◎賈寧遠
通過比較對完善中西方行政監督體制有著重要作用。行政監督體制的完善是一個國家廉政建設的重要保障,使得行政權利的行使更加公正、合法,也將大大提高行政效率,更好的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推動民主政治的建設,提高政府行政體系的整體效率和功能。
中國行政監督體制的內涵。在我國,對公共行政權利的監督被約定俗成的稱作行政監督,是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社會政黨、社會團體、群眾組織、公民、新聞輿論等多種政治力量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國家行政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嚴格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執行過程中遵紀守法、認真執法和履行公務,做到確實保證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西方行政監督體制的內涵。西方學者對于行政監督體制的含義與中國學者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分歧,西方學者主要從三權分立的角度來理解行政監督體制的含義。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以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理論來組建國家的管理機構,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互相制衡,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完善。
由于中西方行政監督體制的歷史背景和含義都有所不同,其主要內容和分類也都存在著不同之處,這也體現了中西方國家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其行政監督體制的差異性。為了更好地行使一個國家的行政權力,監督體制就需要適應一個國家的國情,只有適應本國國情才能使行政監督體制發揮最大的效用。
中國行政監督體制的特點
行政監督體制作為現代過國家政治制度的組成部分行政監督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全民性。行政監督在法律形式上具有全民性,所有公民都可以通過合法的途徑反映自己的要求并對政府的工作及政府行政機關進行監督,公民擁有對政府的工作提出意見、建議等權利。
廣泛性。行政監督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行政機關的各項決定及日常事務的處理,對每一個公務行為進行監督,做到有政府行為就有監督。
多樣性。行政監督的主體有很多,監督方式多樣化,每個監督主體都有一種監督方式,每一種監督方式又有多個監督手段,通過各種各樣的監督手段對行政管理活動進行全方位的監督。
及時性。行政監督在政府的管理過程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一旦運用行政權力的時候,就會伴隨著行政監督,行政監督的存在也是經常性的,不會只是臨時性的存在、出現。
法制性。行政監督是依法監督,是國家法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整個監督活動都是依照法律進行,其本質上也是一種法制監督。
強制性。行政監督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依照國家的法律、法規進行監督,可依照法律采取強制手段,不以被監督者的意愿為轉移。
公開性。行政監督必須要公之于眾,保證行政監督的公開透明,適應民主政治的要求,跟好地行使民眾監督的權力。
限制性。監督主體進行監督時需要按照有關法律規定進行監督,不能肆意擴大自己的權力也不能任意使用權力,監督主體也需要受其他監督者的監督。
西方行政監督體制的特點
西方的行政監督體制伴隨著資產階級的產生而不斷完善,以權力相互制衡為基礎,三權分立學說為理論,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利益集團、在野黨、反對黨的監督。隨著資產階級的快速發展,價值觀念的多元化,西方國家出現很多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為實現自身的利益向政府提出要求,這些利益集團往往又和在野黨、反對黨有一定的聯系,為各取所需,他們會時刻監督政府,對執政黨政府產生強有力的約束。
監督對象直指最高領導人。在西方國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他們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制衡,而這三者之中,行政機構的權力最容易形成獨裁與專制,行政機關掌握的權力最大,掌握的資源最多,所以,立法、司法機關要對行政最高領導人總統的權力進行有效監督和制約。
監察機構獨立性強。西方國家的監督機關權力獨立于行政權之外,直接對最高行政首長或議會負責。行政監督是權力之間的相互監督,所以,要給予行政監察機構很大的獨立性和主動權,這樣才能使行政監督具有威懾性。
監督法制完備。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更加推動了行政監督體制的發展,而西方各國都很注重行政監督的法制建設,只有行政監督的法制化,使行政監督內容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下來,行政監督才更具有效能。
輿論監督得力。對于西方國家來說,輿論監督對行政監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新聞媒體被稱為政府的第四部門,新聞媒體往往能與掌握政治權力的三個部門抗衡,對于政府來說是一種無形的監督。
官員的職業倫理意識較強。西方國家為控制政府官員越軌,建立了有形的監督網絡機制,提高政府官員的認識,國家利益高于個人利益,不斷增強公務人員的廉政意識,在行政人員的內心里設置了一道無形的道德防線,加強官員的職業操守。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行政監察工作要有新的路,建立公正廉潔的政府,反腐倡廉工作要取得實質性突破,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牢籠里,行政監督的工作要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借鑒西方國家的成功之處,取長補短,結合本國國情完善行政監督體制。在西方國家,形成了內部與外部兩套監督體系,使整個政府都處于嚴密的監督下,對于我國行政監督體制的完善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完善行政監督體制過程中明確改革的目標,兼顧公正和效率。行政監督體制的改革目標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受政治、經濟、文化的環境影響。要使我國行政監督體制更加完善就必須與我國的基本國情相適應,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時注重公平公正,依照法律行使行政權力,維護我國公民的利益。
對于我國來說,要健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行政權力要受到人民的制約,所以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要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健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行政監督體制的完善提供堅強的后盾。
社會新聞媒體的監督要有一定的限度。由于目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們運用各種媒介在網絡平臺上進行交流,新聞媒體更是如此,但也因網絡信息的過于發達,使得許多媒體濫用自己的監督權力,上傳許多公民個人的隱私信息,使得許多公民不敢在公共場合公開談論自己對政治的見解,不僅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也侵犯了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公民的基本權益遭受到侵害,同時也阻礙了民主政治的發展進程,所以,新聞媒體的監督要有一定的限度,正確運用網絡媒介行使監督的權力,在監督政府機關及國家公務員權力運用的情況下保證公民的合法權益。
防止監督權力的濫用。十八大召開以來,我國的反腐力度不斷加大,而與此同時伴隨的是行政監督權力也在不斷加大,監督權力的擴大也會導致監督權力的濫用,對此,國家行政機關和國家公務員一定要正確行使行政監督權力。首先,除了行政機關的內部監督,也要提高行政監督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行政監督的效率;其次,不僅要加強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還要加強行政機關的外部監督,使國家機關權力受到全方位的監督;最后要加強民主政治的建設,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權益。只有做到這些,才能有效地防止國家行政機關監督權力的濫用。
加強法律建設、健全法律體系是保障行政監督體制改革順利進行的基礎。西方國家的行政監督體制較中國完善其重要原因就是西方國家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特別是關于行政監督的法律還有很多空缺,加強行政監督的立法,是進一步完備行政監督體制的重要任務,有關行政監督的法律、法規、條例等更加完備,監督會更有效的被執行,因此健全法律體系是行政監督體制完善的前提條件。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要不斷健全法律體系,使行政監督工作能夠有法可依,國家公務人員能夠依法履行職責,防止國家機關和國家公務人員濫用權力,避免腐敗問題的滋生,而行政監督體制保證了廉潔政府的建設,有利于提高政府效能,是推動民主政治建設的動力,促進了國家的政治穩定。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