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內金屬銅的消耗與日俱增,資源保證度有所下降,為了充分滿足當代社會發展,低品位銅礦的開發處理十分必要,可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對銅進口的長期依賴。文章針對低品位銅的開發進行了分析,并針對選礦工藝的優化方法進行了探討,旨在提高銅礦的開發利用程度。
關鍵詞:低品位銅礦資源;基地;浮選;選礦工藝優化
引言
作為重要金屬原料,銅礦的應用起源較早。金屬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同時穩定性強、抗腐蝕效果良好,是當代各行業中常見的加工材料。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了工業化進展的加速,新技術、新型產業的大幅興起均引起銅消耗量的劇增。但是國內銅資源開采供應無法充分滿足當代社會需求,進口依賴程度較高。隨著單一礦產資源的降低,特有低品位銅資源成為主要開發開采來源。
1 礦石品性分析
銅在地殼中的含量一般為萬分之幾的含量,緊缺性較強。國內銅儲量為3000萬噸左右。銅礦類型較多,包括斑巖型、火山巖型等。總量較低,且貧礦比例較高,礦石品位高于1%的僅占34%。如國內某銅礦主要為含砷、硫銅礦床。金屬礦物含量占5.9%,主要有用金屬礦物為黃鐵礦、藍輝銅礦-輝銅礦、藍銅礦等。銅礦物中藍輝銅礦占礦物總量的0.8%,硫砷銅礦及銅藍占0.2%。黃鐵礦是主要的硫礦物,占4.9%。脈石礦物主要是石英,含量占53.8%,其次有35.2%的明礬石和地開石,以及11%的黏土礦物等。礦石主要包括銅、硫等物質,有害元素包括砷。除了銅、硫等沒達到可供綜合標準。原礦中銅為0.58%,屬于低品位銅,不需進行單獨回收處理。
2 低品位銅礦選礦工藝分析
低品位銅礦主要指難處理的氧化銅礦、硫化銅礦及銅廢石等,傳統選礦方法無法進行低品位銅礦的處理控制,需要加強相關作業人員的詳細分析處理,保證對低品位銅礦的全面開采工作進行研發,提高可利用資源的儲量。
2.1 浮選法分析
2.1.1 硫化銅礦的選礦工藝分析
加強對高效捕捉劑的選擇,保證可快速實現浮選操作。硫化銅礦開采中個,對應起泡劑、捕捉劑種類較多,如Z-200、酯105等均屬于無毒環保的添加劑。根據原礦狀況,對銅礦進行磨選處理,借助石灰調漿、高堿度精選實現處理操作,此外,還包括對金、銀等貴金屬的回收處理。以斑巖礦為例,一般先進行混合浮選得到銅、鉬、金、銀等物質的精礦,進而進行提純分離,得到銅、鉬、硫精礦。對應斑巖礦的銅回收率一般可達到80%以上。混合精礦在經過氮氣浮選處理,精選再磨實現銅、鉬的分離。
高硫銅礦中,需要采用有限浮選、等可浮結合的方法處理,保證中礦再磨單獨分選得出銅礦。根據對應開采實際、開采礦山的特點進行實驗分析,得出藥劑的種類用量、低堿或高堿度的應用、浮選工藝等具體操作流程。此外,含銅礦石一般具有性能多變、復雜度高的特點,回收難度大。礦石浮選一般主要是銅和鉛鋅的分離,主要研發目標需要集中在工藝流程、藥劑種類及用量上。
對于含砷高、高氧化率、賦存狀態復雜的難選銅礦石,采用階段磨礦、粗精礦再磨、一精尾再磨再選的工藝,以硫化鈉為沉淀劑,硫代硫酸鈉與氯化銨組合作砷的抑制劑,成功實現了銅砷分離,取得了良好的選別指標等。
2.1.2 氧化銅礦的浮選處理分析
氧化銅礦的性質結構、成分比例等根偉復雜,增加了浮選的難度,一般借助硫化浮選法、脂肪酸捕捉劑法進行處理。硫化浮選法具有較好的選擇性,是現階段常用方法。云南東川礦區具有脈石含量高的特性,限制了選礦的技術方法,國外較為積極的推廣的生物冶金法也無法實現應用。國內科研機構針對這一礦區狀況,進行了大量研究。如“氨浸”、“氨浸-萃取-電積”和“水熱硫化浮選”等方法,在技術指標上也曾取得過較大進展。但是工藝成本較高,設備要求操作條件苛刻,無法進行工業開采處理。國內針對氧化銅礦的研究主要從工藝流程出發。對原礦銅品位1%左右,氧化率60%和結合率為15-20%的礦石,小型試驗達到銅回收率83-85%、精礦品位18-19%的優異指標。
2.2 化學選礦法分析
該方法也可稱為浸出法。根據工藝手段差異,可分為原地浸礦、堆浸法等,根據藥劑差異可分為酸浸、堿浸等。原地浸礦法中主要借助天然環境下的非均質礦產進行處理,選擇性地分出對應有用組分,聯合進行開采處理操作。
堆浸法為傳統開采方法的眼神,將礦石開采出來后,置于井下空場區域內,或者地表廢石區域內,進而進行浸出操作的流程。池浸法一般在滲濾法、攪拌區內進行操作,在高品位銅礦以及精銅礦中應用較多,適用于分散、礦點多的礦區。
酸浸、堿浸用于氧化銅礦的浸出。酸浸工藝通常以硫酸為浸出劑,適用于含酸性脈石礦物的氧化銅礦石浸出,常用于從低品位、表外礦廢石堆中提取銅;堿浸工藝通常采用碳酸銨作為浸出劑,適用于處理含大量堿性脈石的氧化銅礦。
細菌浸出法一般在氧化劑存在時方可使用,為了實現高效合理的控制,需要加強借助氧化特性細菌的應用,提高浸出速度。用于浸出銅的常用細菌有:氧化亞鐵硫桿菌、氧化亞鐵鉤端螺旋菌和氧化硫硫桿菌等。
現階段,國內銅礦的開采技術不斷優化升級,大量用于工業化作業。山西中條山銅礦建立了低品位銅的開采基地,效果良好,充分實現了原地浸出的處理控制,屬于銅礦開采的重大突破。2012年,重色某公司成立了4萬噸陰極銅浸出處理工程,對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裝備改革具有重大積極影響,效果十分顯著。
3 結束語
文章針對低品位銅的開發利用、選礦工藝進行了全面分析,旨在提高銅礦資源在國內的利用價值。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應社會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各行業的進步均需進行原料引入,銅礦原料作為需求量巨大的原料之一,需要引起關注。近年來復雜、低品位、成本高的礦產開發較多,需要進行科技研發處理,提高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研發,增加整體資源的合理利用效果,提高整體資源利用程度,實現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彭會清,趙鵬鵬,周海歡,等.青海某銅礦選銅工藝優化的試驗研究[J].礦業研究與開發,2012,32(6):53-56.
[2]辛云霞.澳大利亞某低品位鎳礦選礦工藝研究[J].礦業研究與開發,2010,30(5):41-43.
[3]王李鵬,胡保栓,孫運禮,等.西藏某復雜銅鉛鋅多金屬硫化礦分選工藝研究[J].礦業研究與開發,2013,33(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