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針對淮北選煤廠重介精煤產品質量波動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找出影響產品質量上下波動的原因,并制定措施,從而使重介系統精煤灰分的穩定率提高,提高精煤產率。
關鍵詞:質量;穩定;產率
1 概述
淮北選煤廠南區選煤工藝采用重介-浮選聯合流程,由兩條獨立的生產線組成。2011年進行系統升級改造,經過近兩年的不斷完善,工藝設備相對比較成熟,選煤效率比之前有所提高。但是重介精煤產品質量不穩定,重精快灰合格率僅為40%左右,給精煤產率造成損失。
2 原因分析及對策
由于重精所占比例較大(70%左右),穩定重精產品質量是最終精煤產品質量合格的關鍵。現結合該廠生產實際,對造成重精產品質量波動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定改進措施。
2.1 入廠原煤煤質的變化
該廠入洗閘河煤田原煤,由于資源枯竭,煤炭產量降低,煤質變差,為滿足生產需求,必須多礦別煤種進行配洗。入洗原煤主要是楊莊、張莊等近十個煤礦的原煤。頻繁的換洗給重介系統的過程控制帶來較大困難,也是造成重介產品快灰波動的原因之一。表1為部分煤礦入洗原煤煤質情況統計情況。
針對這一問題,首先,煤管部要加強與各礦的煤質部門及時溝通,了解原煤煤質變化,做好信息收集。其次,質檢車間加強入廠原煤的檢驗工作,第一時間將原煤情況上報給調度,為下一步的配煤生產做好準備。對生產車間來說,重介操作司機要對入洗原煤煤質做到提前掌握,開車前與調度多溝通,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制定科學合理的分選密度,保證精煤產品質量穩定。
2.2 原煤配煤入洗換洗頻繁
我們對2014年7-12月份的原煤配比換洗情況作了一個統計分析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換洗煤的頻率比較高。由于各礦原煤煤質不同,頻繁換洗對產品質量的穩定非常不利。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我們制定了以下幾項措施:一是對入廠原煤嚴格分倉儲存,并做好記錄。調度員根據煤質計算不同煤種配洗比例,科學組織原煤入洗,延長換洗時間;換洗時提前一小時通知崗位司機,使其提前了解煤質及時調整分選參數。二是嚴格原煤倉下配煤入洗,杜絕受煤坑下供煤。充分利用返煤系統,保證入洗量的穩定。三是煤機要加強檢修,避免因設備故障造成的換洗。四是對供煤司機加強培訓,嚴格按照調度指令進行配煤,確保配煤入洗量穩定,配洗比例達標。
2.3 重介控制系統不穩定
該廠重介選煤采用壓差密度計自動密度控制系統,由于入洗原煤煤質差,矸石含量以及煤泥含量都比較大(表3、表4),密控系統跟蹤比較滯后,造成產品指標波動較大,快灰的穩定率比較低。為了確保分選密度穩定,自動跟蹤及時,制定以下幾項措施,一是加強監控管理,提高系統的自動跟蹤水平及精確性,組成由調度、質檢、安維構成的校驗小組,定期校驗標定密度儀,確保密度儀的準確性;二是嘗試采用大分流的操作新模式,加大分流量,排除系統多余煤泥將系統煤泥穩定在20~25%。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生產快灰的穩定率及介質回收率都得到了提高,說明我們的大分流操作模式是成功的;三是做好操作記錄臺賬,準確記錄不同配洗煤種比例所用參數,為日后生產積累參考依據;四是生產車間制定嚴格的指標考核制度,針對不同煤種設定不同控制區間,并根據煤質變化進行微調,指導司機嚴格指標考核,確保快灰指標穩定。
2.4 過程快灰檢驗誤差
在生產過程中,作為快灰實時監控設備,在線測灰儀由于受到皮帶上煤層的厚度影響,快灰數據顯示范圍比較大,不能完全作為參照指導生產,人工采樣則滯后一個小時,針對這一問題,該廠制定測灰儀標定制度,每周一組織專人對測灰儀進行校準標定,保證在線測灰儀的正常使用,使監測數據有代表性,結合人工采樣快灰,較好的指導生產。對于人工采樣,要求采制樣過程嚴格按照國標進行,科學的選擇采樣點,保證子樣數目和間隔時間,使之作為選煤生產的眼睛,較好的指導生產。
3 效果分析
2015年1-5月份、2014年1-12月份生產數據對比如表5。
措施實施以來,2015年1-5月份重介精煤產品的快灰合格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其他指標也在合格范圍內,沒有發生用戶投訴現象。產品質量的穩定率得到提高,有效的保證了精煤質量,提高了精煤產率。
4 結束語
實踐證明,質量就是效益,尤其在當前煤炭市場異常嚴峻的形勢下,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追求質量永無止境,我們還要在提高產品質量上不斷探索,最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竺清筑,石彩祥.選煤廠煤質分析與技術檢查[M].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
[2]賈明,徐紅雨.控制原煤質量 提高精煤產率[J].中國科技博覽,2014.
作者簡介:楊艷麗(1983-),山東聊城人,山東科技大學化工學院,2002級本科生,礦物加工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