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梳理縣公司電力調度控制分中心所轄自動化設備管理范圍,細化安全管理具體方式,探討大運行體系下自動化安全管理方式、方法,以促進縣級自動化安全管理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大運行;調度數據網;D5000;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配電自動化
隨著“大運行”體系不斷深化,各縣公司按照省公司統一部署,認真落實“大運行”體系的各項要求,扎實貫徹電力生產“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積極推進自動化各項工作,確保“大運行”體系在縣公司穩固落地并得到有力深化。現結合縣公司調度自動化安全管理的現狀對“大運行”體系下縣級自動化系統安全管理進行探討。
1 縣公司自動化現狀
目前,縣公司電力調度控制分中心所轄自動變化設備主要包括:調度自動化系統、配電自動化系統、調度數據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主要對電網10kV及以上電網進行監控,配電自動化系統對具有配電自動化功能的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的電網進行管理,兩者通過調度數據網實現對變電站10kV一次設備的管理。
2 縣級自動化安全管理
自動化管理不僅是對設備的管理,同時也是對人員的管理,只有將人員管理與設備管理結合好、融合好,按照工作流程、安全規程規范操作,才能保證人員、電網、設備安全。
2.1 強化調度數據網安全,提升網絡運監水平
縣級調度數據網主要承載變電站實時、非實時、應急等業務,在縣公司建設時間不長,還屬于逐步摸索階段。為保證調度數據網網絡運行安全,可通過“抓培訓、重過程、看實效”促進縣公司調度數據網安全全面提升。
(1)抓培訓。通過參加省、地、縣三級“二次安全防護系統培訓”等一體化大講堂或技術培訓,領會上級安全精神,掌握關鍵技術技能。通過電子課堂或網絡大學,學習“省公司班組大講堂”網站上的技術、作業、事故培訓大講堂等,提高運維人員技能水平,強化人員安全意識。
(2)重過程。日常工作中,要熟悉網絡整體架構,設備的具體位置及接線方式,做好調度數據網設備參數及配置備份并及時歸檔。當網絡出現問題時,本著“先遠程、再現場;先主站、再分站;先分析、再動手”的原則,逐個環節分析,逐臺設備分析,縮小故障查找范圍,盡快鎖定故障點,以便于及時消除,恢復網絡暢通。
(3)重實效。在網絡維護中,要借助變電站改造契機,對變電站的調度數據網進行改造,實現變電站調度數據網雙網傳輸,這樣任意一套設備單獨停運不影響該站網絡傳輸,為搶修贏得時間;配合地調實現調度數據網地縣一體化管控,在縣級部署調度數據網網管工作站,通過網絡拓撲、實時告警、報表瀏覽等功能實時監測全部調度數據網設備的運行情況,消除調度數據網監控盲區,提升縣級調度數據網管控水平。
2.2 做好配網精細化管理,提高配網管理水平
隨著配電自動化系統應用拓展,應不斷規范縣調配網管理,從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提高遙控成功率、終端在線率、饋線自動化成功率等,確保配電自動化管理更安全、更可靠。
(1)加強終端與通道管理。通過調度數據網實現配網直采,消除原有調度自動化系統轉發給配電自動化系統造成數據傳輸延遲的弊端,提高配網數據采集準確度與可靠性。對于發生異動的配電自動化終端,必須加密并通過公鑰驗證,經配電運檢工區等部門現場共同驗收,方可投運并入網。
(2)建立配網設備“異動”常態管理機制。編制《配網設備異動管理辦法》、《配網設備異動流程管理考核辦法》等制度辦法,理順作業流程、規范作業行為,從異動申請、審核、作業、驗收、停送電申請、投退備案等環節逐級入手,形成鏈條式管理、溯源式追蹤,提高配網設備規范化管理水平。
2.3 深化D5000系統應用,適應管理模式新變化
D5000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是一體化的系統,具備告警直傳、實時監控、綜合智能分析與告警、網絡分析、自動電壓控制、調度員仿真培訓等功能,實現了“調控一體化”、“地縣一體化”、“主備一體化”。
(1)做好D5000系統管理一體化。做好D5000系統網絡解列、關鍵設備故障的應急預案編制,緊密配合上級開展應急演練,提高縣級自動化人員的應急處理技能。通過采用作業指導書、作業計劃書等方式,做好廠站聯調、開閉環設置、設備參數變更、狀態估計、潮流計算、仿真模擬等操作,落實一體化管控,實現系統維護有計劃性、過程性、目的性。
(2)加強系統操作管理。
(3)管理手段精細化。通過組建地縣級“自動化專業微信圈”、建設地縣一體化遠程視頻系統等方式,創建統一平臺,展開技術交流,工作隨時布置,完成后隨時匯報,大家在同一平臺上就自動化方面的技術問題、計劃制定、故障消缺等方面展開交流,提高工作效率,促進自動化專業垂直式管理創新及基層人員業務水平不斷提高。
2.4 做好二次系統安全防護,鞏固網絡系統整體安全
縣級電力二次系統的安全防護對象主要包括電力監控系統(D5000、配電自動化等)和調度數據網。為保障電網安全,應按照“安全分區、網絡專用、橫向隔離、縱向認證”的方案,做好各大區、各系統內外部的網絡安全。
(1)加強二次系統安全防護設備檢查。由二次防護專責人定期檢查并記錄數據網接入層的縱向加密及主站的正反向隔離、防火墻等安全設備運行狀況,確保這些設備在控。通過加強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如人員管理、門禁管理、權限管理、備份管理、口令管理等,使安全管理制度化、常態化。
(2)做好二次系統安全評估及加固。建立電力二次系統安全評估制度,做好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安全評估時,應提前做好相應的應急預案,嚴格控制實施風險,實施過程應符合電力二次安全防護系統的相關規定。測評后,根據評估結果,通過安全配置、系統補丁、主機加固、數據庫加固等措施,查漏補缺,進一步強化網絡與系統安全。
除了以上各系統的管理,還要強化機房環境監控管理,保持機房恒溫恒濕、良好通風,定期檢查消防系統,確保機房環境可控、在控,為關鍵設備及運維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運行、工作環境。
3 結束語
隨著智能電網的不斷發展,在“大運行”體系的有力支撐下,電網一體化管理方式正悄然發生變化,而D5000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及調度數據網將地縣電網管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做好主網管理的同時,也將配網管理細化到電網的終端末梢,環環相扣、密不可分。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引進先進化、管理手段多元化的方式與方法,促進縣公司自動化管理全面提升,為探索“大運行”體系下自動化系統安全管理,提升縣級電網管控水平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14號.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管理規定[S].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