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大地正刮起一股“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春風,致使我國各類科技型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井噴式增長。文章重點探討科技企業孵化器現狀以及管理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辦法。
關鍵詞:科技企業;孵化器;現狀;管理
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5年兩會期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推進全國民眾創新創業要加強政策引導、強化管理、各類孵化器要開創服務新模式,規范嚴謹。科技企業孵化器要想規范管理,首先要了解我國孵化器發展現狀[1]。
1 孵化器發展現狀
從孵化器的概念進入我國開始,孵化器是綜合性還是專業性并沒有明確,沒有深度研究從業人員專業屬性及企業從事業務范圍。孵化器主要業務范圍就是提供場地、基礎設施,財務分析和技術咨詢,但即使經過20多年的發展,市場上也基本還都是這種類型的孵化器。同時,由于我國的國情,絕大多數孵化器都是設立在各地市建設的高新技術園區里,例如北京的中關村產業孵化基地不僅在北京枝繁葉茂,在全國各地高新區也遍地開花。再比如,我省的各類高科技創業中心,幾乎都坐落于各地市高新區內。這樣各類孵化器固然可以依托高新區創業環境,享受高新區的優惠政策、得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支撐,但同時也制約了一些民間資本的進入以及非實體孵化器的發展。在我國,火炬中心一直是領導著孵化器,其它有關聯的機構有教育部、商務部、外專局(在留學生創業園和大學科技園上有一些事務合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科技廳主要負責各地方省級孵化器的審批(2016年開始國家級孵化器也由地方科技廳推薦至科技部火炬中心),并且給予經費支持。
對比外國的孵化器,我們發現,國外的孵化器技術型的很少。相反,我國孵化器基本都是科技企業孵化器。我國孵化器現在如火如荼發展歸結起來分幾個方面。第一是我國的國情,政府起到了承上啟下推動作用,把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納入科技部火炬中心承接的科技火炬計劃,作為各地方高新區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政府主導,科技企業孵化器火苗熊熊燃燒,經過市場經濟大浪的洗禮,形成我國自己的發展模式。第二是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之前是計劃經濟,經過改革開放十多年市場發展,尤其是私人企業、外資企業大范圍入駐,弱化了國家主導作用,使得產生了許多虛擬孵化器及云辦公孵化器。多元化的孵化器發展對中小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因此科技企業孵化器就像經過春雨滋潤的小樹苗一樣茁壯成長起來。
2 如何規范管理科技企業孵化器
現在孵化器發展勢頭是美好的,但新興事物發展過程中難免“良莠不齊”。如何合理、規范化管理科技企業孵化器是當下面臨的難題。本分從以下幾個方面為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管理拋磚引玉。
第一,明確政府的角色定位。政府在孵化器發展過程中的推動作用是毋庸置疑。但我國目前的現狀中政府不僅創造普惠條件,也嚴重干預甚至制約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政府應從統籌戰略角度加以管理孵化器,讓孵化器自由發展,符合市場規律。在這方面要為黑龍江省政府“點個贊”。2015年黑龍江省政府正式頒布了《黑龍江省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里面強調龍江各級政府,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以市場經濟為依據,將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向科技要潛力,向創新要活力,力爭經過三年,新形成1000家以上具有一定規模的科技型企業,培育一批科技型上市公司。在政府層面調整政策制度,減少對“雙創”企業的干預及其創業成本,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同時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讓市場主體能夠便利注冊,證照合一;為創業搭臺,包括提供租金低廉的眾創空間,用好政府引導資金;進一步減稅免費,使創業者能夠輕裝前進。
第二,對孵化器從業人員的獎勵機制。我國的孵化器多數都是官辦,孵化器為企業服務創造了很好的運營環境,但從業人員依然拿著死工資,孵化器從業人員整體服務積極性不高。這要效仿國外的獎勵機制,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孵化器工作獎勵機制,跟孵化器整體運營管理經費及收入結合起來,增加個人的工資、報酬、獎金,這樣才能讓孵化器從業人員有更大熱情投入到孵化器建設中來。
第三,孵化器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現在有一些科技企業孵化器里面多數企業都不是大學生或者創業者自己創辦企業,都是原有單位員工“舊瓶裝新酒”創辦的企業。對比國外的孵化器,創業者基本都是普通民眾或者在校大學生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人員,人員組成形形色色,多種多樣。孵化器不能當“大管家”,而應是“服務人員”,企業的總經理應當發揮作用,這樣企業才能成長起來。而不是創造一個相對寬松環境,這樣培育出來的企業只能是“溫室的花朵”,經不起市場的沖擊。之前,各種創業中心遍地之時并沒有出現問題,但是由于孵化器猛然增長,大家公務繁忙,很少交流,各種各樣問題就都出現了。以上這些問題或多或少都影響了創業企業和團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
第四,模式多樣化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形式上,要有科技企業孵化器、留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眾創空間、創科咖啡等等。在投融資方面,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不僅要有政府投資,風險投資,還要有個人投資,從而找到好的項目,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方式。在現實與虛擬發展方面,要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網絡化、云平臺、云辦公,建立虛擬孵化器,減少場地資金投入。同時要建立專業孵化器,集中當前熱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等領域,往專業化上發展,給企業提供一些更深層次的技術方面的支持。倡導科技企業孵化器集群化發展模式,孵化器集中后,形成一定產業集群規模,大的中介機構就會主動找孵化器,并向各科技企業孵化器提供財務、投融資、產業介紹等各方面的服務,使社會資源更好的向科技企業孵化器傾斜。
第五,要完善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的民間促進機制。民間的產學研研究會及投資機構把重心放在科技企業孵化器上,提出可行的積極建議,各級省廳及下屬單位政策向科技企業孵化器傾斜,這樣才能讓科技企業孵化器健康有序的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大轉型,其原有的產業結構發展模式實際上已不適合推動中等收入階層進一步的高速發展。我國經濟要完成這“艱險的一跳”,必須以“雙創”為“跳板”,引導新興經濟模式和產業,發揮科技企業孵化器應有的積極作用。近年來發生的變化證明,通過“雙創”,中國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一萬家以上。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高新技術越來越多,科技企業孵化器越來越發揮創業紐帶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朝宗.科研企業孵化器的主要作用與發展對策[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2(1):3-4.
[2]尹建國.國際企業孵化器—企業孵化器發展的新趨勢[J].中國青年科技,2007,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