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進一步提高湖北省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品質和質量安全,根據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的相關規定,結合湖北省獼猴桃生產實踐制定了獼猴桃綠色生產技術,包括建園、土肥水管理、植株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技術措施,適用于湖北省區域綠色食品獼猴桃的生產。
關鍵詞:綠色食品;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技術規程;湖北省
中圖分類號:S66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15-3910-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5.027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kiwifruit in Hubei province,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of standardized green-food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experience of kiwifruit in Hubei,the gre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kiwifruit was worked out,including orchard construction,management of soil,fertilizer,water and trees,plant management,pest control,harvesting,et al. This production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o green-food production of kiwifruit in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 green-food; kiwifruit(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production technology; Hubei province
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享譽世界的“水果之王”,其風味獨特、營養價值高、防癌保健,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湖北省獼猴桃資源蘊藏量大,約占中國蘊藏量的1/6[1,2],主要栽培種為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對食品安全問題、生態環境的重視,研究湖北省獼猴桃綠色生產技術,對湖北省獼猴桃產品綠色化、產業規模化具有重要意義。
1 建園
1.1 園地選擇
選擇坡度在25°以下地帶建園,要求土壤耕層深厚、排灌方便、透氣和理化性狀良好,pH 5.5~6.5,當有機質含量低于NY/T 391-2013[3]中二級以上時要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此外,基地選點應交通便利,方便生產資料、果品等的運輸。
1.2 品種選擇
砧木推薦使用美味獼猴桃實生苗及其他抗性砧木。選擇品種優良純正、生長健壯的二年生嫁接苗,要求干粗0.8~1.2 cm,株高60 cm以上,有3~6個飽滿芽。推薦使用湖北省農作物(或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通過的品種,如金魁、金艷、金陽、海沃德等。從外地調運的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應經過檢疫,嚴防帶有檢疫性病害(如根結線蟲病、細菌性潰瘍病)的苗木進入。
1.3 聚土起壟
將行間的表層熟土堆做成截面為梯形的栽植壟,平地壟高60 cm,上寬80 cm,下寬120 cm;山坡地壟高30 cm,上寬100 cm,下寬120 cm。
1.4 雌雄株搭配
根據雌株獼猴桃品種,選擇相應的雄性品種,要求花期一致(以盛花期比雌性品種早1~2 d,且整個花期能覆蓋雌性品種的雄性品種為最好),花粉量大,發芽率高,親和性好,對品質有良好影響的雄株。按雌雄株6∶1、8∶1比例搭配栽植。
1.5 栽植密度與架式
美味獼猴桃如海沃德、金魁,栽植株距2.5~3.5 m,行距4~5 m。中華獼猴桃如金艷、金陽,株距2.5~3.0 m,行距4 m。架型通常采用“T”形、水平大棚架,宜因地制宜采用合適的架型。
1.6 定植
定植時間為11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春季芽萌動前均可),以11月下旬至12月初定植最佳。栽苗之前,解除嫁接品種苗接口的嫁接膜,修整根系,對莖蔓留4~6個飽滿芽短截。栽植時將苗木放入定植坑內使根系向四周均勻分布,然后邊填熟土邊踩實,同時稍稍向上提動苗木,使根系舒展,將整個定植坑填滿之后,單腳向心踏實,澆透定根水,待水下滲后,蓋5~10 cm細土保墑,或用秸稈或黑色薄膜覆蓋樹盤,再插一根粗2~4 cm、長2 m的引苗生長桿。
2 土肥水管理
2.1 園土改良
①深翻改土。一般分為全園深翻和局部深翻兩種,無論在平地還是丘陵山地建園,在定植前最好進行一次全園深翻改土。如人力、物力有限,也可先行深翻定植溝,苗木定植后再分年分次完成全園深翻。②間作綠肥。對成年結果園秋冬季行間翻耕一次,種冷季型強的大麥、黑麥草,次年4月開花前刈割還園,提高土壤肥力。夏季可種植印度豇豆、三葉草等豆科作物,進行生草栽培,降溫增濕。③覆蓋。在高溫干旱期前樹盤覆蓋稻草、麥草等,降低土壤溫度,年底冬管時將覆蓋物壓于施肥穴內。
2.2 施肥
根據獼猴桃果園的生長特點,建議施肥2~3次,按照NY/T 394-2013[4]、NY 525-2012[5]中的規定選擇肥料種類。
2.2.1 第一次施促芽肥 在春梢萌芽前1~2周,以施用速效氮肥為主,輔以適量的速效性磷、鉀肥,約占全年施肥量的10%。
2.2.2 第二次施壯果肥 在謝花后1~2周,以速效無機肥為主,輔以稀薄的人糞尿,適當加大磷、鉀、硼、鎂的比例,分1~2次施入,每次間隔15~20 d,占全年施肥量的20%~30%。
2.2.3 第三次施基肥 果實采收后的秋季到落葉前,以優質堆肥、廄肥、人畜糞、餅肥等腐熟有機肥為主,摻施適量氮、磷或復合肥等,占全年施用量的60%~70%。
2.3 水分管理
水質應符合NY/T 391-2013[3]的要求。土壤濕度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為宜,低于65%時應補水,高于90%時應排水。根據各地的條件可采用溝灌,提倡地面滴灌、微噴灌和高溫期葉面噴灌。要求及時排水,防止園地受漬。
3 植株管理
3.1 整形修剪
3.1.1 整形 苗木定植后,嫁接口以上留3~5個飽滿芽剪截定干,從新梢中選一生長強壯的壯梢作為主干培養,采用單主干上架,在主干上接近架面10~20 cm處摘心,促發二次梢,留兩個生長健壯枝(其余枝條抹掉)分別沿中心鐵絲兩側伸展,培養成為永久的主蔓,主蔓長至1.5 m時摘心促發3次梢,主蔓的兩側每隔20~30 cm留一結果母枝,結果母枝與行向呈直角固定在架面上,冬季去掉固定物。也可選留2~3個新梢作主蔓,種植密度稀的棚架可選3~4枝新梢作主蔓,主蔓均勻分布到3~4個方向。
3.1.2 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于12月至次年1月,即冬季落葉后至傷流期之前進行。
1)結果母枝選留。結果母枝優先選留生長強壯的發育枝和結果枝,其次選留生長中庸的枝條,在缺乏枝條時可適量選留短枝填空;留結果母枝時盡量選用距主蔓較近的枝條,選留的枝條根據生長狀況修剪到飽滿芽處。
2)更新修剪。結果母枝按3年一個周期分年予以更新。盡量選留從原結果母枝基部發出或直接著生在主蔓上的枝條作更新枝,將前一年的結果母枝回縮到更新枝位附近或完全疏除掉。每年全樹至少1/3以上的結果母枝進行更新,3年內全部更新一遍。
3)培養預備枝。未留做結果母枝的枝條,如果著生位置靠近主蔓,剪留2~3芽為下年培養更新枝,其他枝條全部疏除。
4)留芽數量。一般每平方米架面留2~3條結果母枝,每條結果母枝留芽10~15個。要根據不同品種、不同產量指標確定留芽量,如金魁品種的有效芽數每平方米40~50個,海沃德的有效芽數每平方米35~40個,每枝上留10個左右的有效芽,保證發出4個左右的結果枝,如海沃德產量60 kg左右的樹,應留有效結果母枝90根左右,其中60%為中長結果母枝(粗0.6 cm),25%的長結果枝(粗0.8 cm以上),5%左右的短結果枝。所留的結果母枝均勻分散開,并固定在架面上。
5)雄株修剪。冬季修剪宜輕,以疏除過密枝和病蟲枝為主,對過弱枝留1~2芽短剪。
3.1.3 夏季修剪 夏季修剪集中在4~8月適時進行。
1)抹芽。從萌芽期開始抹除著生位置不當的芽。一般主干上萌發的潛伏芽均應疏除,著生在主蔓上可培養作為下年更新枝的芽應根據需要保留。
2)疏枝。當新梢上花序開始出現后及時疏除細弱枝、過密枝、病蟲枝、雙芽枝及不能用作下年更新枝的徒長枝等。結果母枝上每隔15~20 cm保留一個正常結果枝,共3~4根。
3)綁蔓。新梢長到30~40 cm時開始綁蔓,采取“∞”扣綁縛,松緊度為該枝粗度1倍即可,使新梢在架面上分布均勻,每隔2~3周全園檢查,綁縛一遍。
4)摘心。開花前對強旺的結果枝、發育枝一般保留10~13葉輕摘心,摘心后如果發出二次芽,在頂端只保留1個芽,其余全部抹除,對開始纏繞的枝條全部摘心。
5)雄株修剪。夏剪以回縮修剪為主,在開花授粉完后進行,回縮疏除部分開花母枝,對方位好有空間的枝條,離主枝2~3芽處短截,培養新的結果枝,當新梢長到10~12片葉時及時摘心。
3.2 花果管理
3.2.1 授粉 授粉方式主要是自然授粉,還可通過人工放蜂、人工授粉和機械授粉等方式提高授粉質量。
1)蜜蜂授粉。當全園有10%~20%的花開放后,每公頃果園放置蜜蜂5~8箱,每箱中有不少于3萬只活力旺盛的蜜蜂。
2)人工授粉。采集當天剛開放、正在散粉的雄花,用雄花的雄蕊在雌花柱頭上涂抹,每朵雄花可授7~8朵雌花;也可采摘將要開放的雄花,采集花藥在25~28 ℃下干燥11~15 h,將散出的花粉貯于低溫干燥處備用,在開花期的上午用毛筆或橡皮頭粘花粉在剛開放的雌花柱頭上涂抹;還可將花粉用滑石粉稀釋20~40倍,用電動噴粉器對雌花噴粉。此外,在花期噴3%~5%的蔗糖水和0.15%硼砂、0.2%磷酸二氫鉀溶液,吸引昆蟲授粉,提高坐果率。
3.2.2 疏蕾 側花蕾分離后2周左右開始疏蕾,根據結果枝的強弱保留花蕾數量,強壯的長果枝留5~6個花蕾,中庸的結果枝留3~4個花蕾,短果枝留1~2個花蕾。
3.2.3 疏果 花后20 d左右疏去授粉受精不良的畸形果、扁平果、傷果、小果和病蟲果。一般按照葉果比4∶1~6∶1疏果,分期分批進行,需在謝花后的30 d內完成,保留的果實比計劃產量多10%左右即可。
3.2.4 果實套袋 花后20~40 d或疏果后果實套袋,提倡使用專用袋。套袋前需噴一次殺菌殺蟲劑混合液。
4 病蟲害防治
按照病蟲害發生的特點,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綜合利用物理、生物、化學等防治措施。
4.1 農業防治
使用無檢疫性病蟲害的健康壯苗;通過合理的土、水、肥、修剪等栽培措施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蟲能力;結合修剪,及時清除病蟲殘體如蚧殼蟲、卷葉蛾、蓑蛾、干枯病、干腐病等,采取剪除病蟲枝、清除病僵果和枯枝落葉、刮除樹干裂皮等措施并集中燒毀或深埋。冬季結合全園深翻改土,通過自然冷凍進行土壤消毒,冬前與春季萌芽前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施樹體消毒[6]。
4.2 物理防治
根據害蟲生物學特性,在園內放置糖醋液、性誘劑、誘蟲燈、黃色粘蟲板及樹干纏草等誘殺害蟲。每年9月中旬后在主干莖部離地面30 cm處綁草或瓦楞紙,引誘樹上害蟲到草或瓦楞紙中越冬,冬季清園時,將草和瓦楞紙深埋或者集中銷毀。
4.3 生物防治
采取助育和人工飼放天敵控制害蟲,以蟲治蟲。使用植物和動物來源制劑如楝素、桉油精、孔雀草、芥子油等提取物,微生物來源制劑如蘇云金芽孢桿菌、多氧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生物化學產物如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香菇多糖等來防治病蟲害。
4.4 化學防治
對以上綜合防治措施不能有效控制的病蟲害,可考慮進行化學防治。加強病蟲預測預報,掌握果園病蟲害發生情況,選擇符合NY/T 393-2013[7]中的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進行及時防治,具體用藥方案見表1。盡量減少用藥,輪換用藥,合理用藥,嚴格執行農藥安全生產間隔期[8]。
5 采收
不同獼猴桃品種的適宜采收期不同,一般而言,早、中熟品種果實可溶性固形物達6.2%~6.5%、晚熟品種果實可溶性固形物達7%~8%為可采收指標,而以7%~9%為最佳采收指標。因品種差異選擇不同的最佳采收期,以提高果實的品質及延長果實的貯藏期。包裝設計、運輸應符合GB/T 191-2008[9]、NY/T 425-2000[10]的規定。
果實采收后在15 ℃左右的冷庫中預冷48 h,分級入庫。冷藏溫度一般以0~2 ℃,相對濕度以90%~95%為宜;氣調貯藏的條件一般為5%的氧氣,2%~4%的二氧化碳。
參考文獻:
[1] 黃宏文,鐘彩虹,姜正旺,等.獼猴桃屬分類資源馴化栽培[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2] 寧 華,許 曼.湖北省獼猴桃種質資源調查及開發前景[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0,27(2):37-41.
[3] NY/T 391-2013,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S].
[4] NY/T 394-2013,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S].
[5] NY 525-2012,有機肥料[S].
[6] 袁云香,劉 陽.獼猴桃的病蟲害及其防治[J].江蘇農業科學,2011,39(3):136-138.
[7] NY/T 393-201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S].
[8] 李紅陽,陳志誼,周步海,等.設施葡萄病蟲害防治規程[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2):129-130.
[9] GB/T 191-2008,包裝儲運圖示標志[S].
[10] NY/T 425-2000,綠色食品獼猴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