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總結冠心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療后動脈僵硬度變化情況。方法 以8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接受辛伐他汀治療,觀察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療,每組40例。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情況及動脈僵硬度的變化情況。結果 接受治療前兩組間TC、TG及LDH-C比較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而在接受治療2個月后,兩組間TC、TG及LDH-C比較同樣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在接受治療前,兩組間ba-PWV較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而在接受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ba-PWV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阿托伐他汀可在不影響降脂效果的同時,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動脈僵硬度。
關鍵詞:阿托伐他汀;冠心病;血脂;動脈僵硬度
冠心病為臨床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治療及生命安全。雖然冠心病的分別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臨床研究已證實,動脈粥樣硬化為導致冠心病發生的病理基礎[1]。動脈粥樣硬化不僅可誘發本病的發生,同時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同樣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2]。近年來臨床觀察顯示,他汀類降脂藥物不進具有著降血脂的作用,同時也有著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本研究通過觀察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對動脈僵硬度的影響,以探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診于我院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本研究的入選及排除標準,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接受辛伐他汀治療,觀察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療。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50~70歲,平均(61.12±5.58)歲;病程1~5年,平均(3.05±1.15)年。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51~69歲,平均(61.06±5.29)歲;病程1~6年,平均(3.11±1.06)年。兩組間性別、年齡及病程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未見統計學意義,具可比性。
1.2入排標準 入選標準:①符合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病協會制定的診斷標準[3];②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者;②已接受他汀藥物治療者;③存在內分泌代謝疾病者;④對治療藥物過敏者。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組后給予常規冠心病藥物治療,同時給予辛伐他汀口服治療。常規冠心病藥物治療包括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80078)100mg,口服,1次/d;美托洛爾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392)12.5mg,口服,2次/d;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膠囊(珠海許瓦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223)50mg,口服,1次/d;同時予辛伐他汀(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66)10mg,口服,1次/d。觀察組患者入組后給予常規冠心病藥物治療,同時給予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7)口服治療。常規冠心病藥物治療方案同對照組,同時給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1次/d。
1.4觀察方法 分別于觀察者接受治療前及接受治療2個月時進行血脂水平及動脈僵硬度檢測,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及動脈僵硬度變化情況。血脂水平指標包括TC、TG及LDL-C均應用酶法進行測定。動脈僵硬度檢測應用BP203RPE-Ⅱ檢測儀進行,觀察指標為ba-PWV,對比兩組治療前后ba-PWV變化情況。
1.5統計學分析 以SPSS 19.0進行統計學分析,以(x±s)表示計量數據,以%表示計數數據;并以t檢驗及χ2檢驗對計量數據及計數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具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兩組間血脂水平分析 接受治療前兩組間TC、TG及LDH-C比較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而在接受治療2個月后,兩組間TC、TG及LDH-C比較同樣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
2.2兩組動脈硬化度比較 在接受治療前,兩組間ba-PWV較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而在接受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ba-PWV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目前臨床研究顯示,動脈僵硬程度可受包括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年齡及高血壓病等多種因素所影響,為評價冠心病等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重要指標[4]。而阿托伐他汀屬他汀類降脂藥物,近年來臨床觀察顯示,其不僅具有著較為理想的降脂效果,同時也具有著較為理性的抗炎效果[5]。而本研究將阿托伐他汀作為觀察藥物,分析其對冠心病患者動脈僵硬度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治療前兩組間TC、TG及LDH-C比較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而在接受治療2個月后,兩組間TC、TG及LDH-C比較同樣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同時在接受治療前,兩組間ba-PWV較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而在接受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ba-PWV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阿托伐他汀可在不影響降脂效果的同時,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動脈僵硬度。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可將阿托伐他汀作用常規治療藥物。本研究在觀察中并未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因此無法評價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動脈僵硬度的影響,可進一步擴大患者入選標準以更為全面的評價阿托伐他汀對動脈僵硬度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謝學勤,張秀英,趙冬,等.北京市居民冠心病住院率及其變化趨勢[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40(3):188-193.
[2]高閱春,何繼強,姜騰勇,等.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與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相關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2012,27(3):178-181.
[3]張博,饒辰飛,展麗娟,等.ACCF/AHA發布新版指南對復雜冠心病治療策略的影響[J].中國循環雜志,2014,29(5):343-346.
[4]劉軍,潘碩,馬依彤,等.新疆維吾爾族健康及冠心患者群中體質指數、腰圍與動脈僵硬程度相關性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11(6):1041-1044.
[5]駱黎,徐芳.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腦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5):524-526.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