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觀察和分析全憑靜脈麻醉(TIVA)用于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86例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患者為實驗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43例)與對照組(4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麻醉方法,實驗組患者采用全憑靜脈麻醉方法,觀察兩組患者經過麻醉后的咽腭弓成形手術效果。結果 通過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平均睜眼時間、語言指令反應恢復時間以及定向力恢復時間,實驗組患者具有明顯優勢,差異結果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全憑靜脈麻醉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極大的提升患者的清醒質量,減少患者出現術后躁動的幾率,與傳統的麻醉方法相比具有顯著的安全性。
關鍵詞:全憑靜脈麻醉;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療效評價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屬于耳鼻喉科的一類常見疾病癥狀,患者患病后往往會出現睡眠時反復發生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等危害性癥狀,如果不能及時接受治療很容易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在臨床手術治療過程中,主要通過對患者的口腔與呼吸道進行手術根治,術中需要對患者進行適當的麻醉,利用鎮靜、鎮痛藥物緩解患者手術過程中的不適感。手術治療后還需要及時控制麻醉效果,避免患者出現麻醉后呼吸抑制與呼吸道梗阻等危害性情況[2]。本文分析了全憑靜脈麻醉(TIVA)用于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臨床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86例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患者為實驗對象,86例患者均符合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臨床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當中,男性47例,女性39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31±3.2)歲,患者體質量為72~120 kg,身高為150~184 cm;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43例,對照組4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麻醉方法,實驗組患者采用全憑靜脈麻醉方法,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86例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患者當中具體包括高血壓患者14例、左心室舒張功能減低患者19例、心電圖ST-T改變患者20例、糖尿病患者3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疾病、年齡上都較為類似,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43例患者采用常規麻醉方法,術前對患者心電圖、心率等方面進行評估測試,術中根據患者的出血情況進行補液和輸血,術后對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進行測試,準確控制拔管時間,降低患者出現危害性癥狀的幾率;實驗組43例患者接受全憑靜脈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需要進行心電圖、血壓、心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等方面的監測,開放靜脈輸入復方乳酸鈉,本次靜脈注射所使用的咪唑安定,效應室濃度為4 mg/L,阿曲庫銨0.6 mg/kg,均采用靜脈注射的方法,在患者鼻明視下氣管內進行插管。手術治療前開始靜脈滴注舒芬太尼,藥物用量為0.2 ug/kg,麻醉過程中需要維持恒定速度,靜脈滴注丙泊酚4~8 mg/(kg·h)。麻醉過程中的瑞芬太尼效應室濃度需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隨時進行調整,間斷性追加阿曲庫銨輔助麻醉。手術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呼氣末的二氧化碳分壓、呼吸頻率等因素來調節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術中還應根據患者的失血量與失液量,及時為患者補充血壓與營養液。手術治療完畢以后還需要按照相應的操作規范,對患者進行肌肉部位的局部按摩,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身體感受知覺。當患者恢復吞咽反射能夠自主呼吸后,需及時拔出氣管插管,結合患者的身體情況適當選擇舒芬太尼、鹽酸格拉司瓊進行滴注,時間為15 min,期間應密切關注患者的呼吸以及心電圖、血壓、心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等方面的情況。
1.3統計學分析 對數據庫的錄入及統計分析均通過SPSS19.O軟件實現。數據間的構成比較用χ2檢驗,臨床療效比較用等級資料的規范檢驗分析。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本次臨床治療過程中,通過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平均睜眼時間、語言指令反應恢復時間以及定向力恢復時間可知,實驗組患者的平均睜眼時間為(7.10±1.60)min,語言指令反應恢復時間為(9.30±2.10)min、定向力恢復時間為(11.15±2.40)min;對照組患者的平均睜眼時間為(11.10±1.75)min,語言指令反應恢復時間為(13.20±2.15)min、定向力恢復時間為(16.30±2.20)min,將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數據進行比對,實驗組患者具有明顯優勢,差異結果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作為我國耳鼻喉科的常見疾病癥狀,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通常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3,4]。手術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鎮痛、鎮靜處理,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相應采取適當的藥物麻醉治療方式,確保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能夠保持穩定、健康的身體狀況,以此為手術治療提供良好的實施條件[5]。手術治療過程中還需要密切關注患者心電圖、血壓、心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等方面的健康情況,防止患者出現呼吸道阻梗等危險情況[6]。
本研究結果顯示,針對我國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患者臨床手術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情況,醫療研究人員在對問題原因進行明確探究后,準確把握到了解決問題情況的關鍵性因素。傳統麻醉方法在實施過程中,術前及術中表現效果良好,但在術后患者即將蘇醒的過程中,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呼吸道梗阻等危害性癥狀,導致患者吸痰、拔管的過程險象環生,稍有不慎就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全憑靜脈麻醉(TIVA)實踐應用于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患者的臨床手術治療,這是我國臨床醫療領域麻醉手段創新與突破的有力佐證,充分體現了我國現代化醫療水平的優化與完善。
綜上所述,全憑靜脈麻醉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極大的提升患者的清醒質量,減少患者出現術后躁動的幾率,與傳統的麻醉方法相比具有顯著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毛瑞芬,高秀江,周長浩,等.不同劑量瑞芬太尼對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研究雜志,2011,24(14):269-270.
[2]趙峰,季淑娟,朱阿立,等.亞麻醉劑量氯胺酮對雷米芬太尼麻醉術后鎮痛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10):832.
[3]周作東.氯諾昔康超前鎮痛對瑞芬太尼靶控輸注麻醉術后鎮痛的影響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雜志,2013,10(03):11-13.
[4]鄧立琴,丁鳳蘭,劉紅.全麻術后躁動225例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1,24(14):269-270.
[5]盛娟.舒芬太尼聯合丙泊酚在胸科手術全憑靜脈麻醉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藥業,2013,28(10):832.
[6]吳希珠.舒芬太尼單次靜脈注射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數有效劑量[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10(03):11-13.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