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心理干預對使用腹腔鏡針療法治療不孕癥患者的影響和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不孕癥患者120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60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的護理措施實施護理,治療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結果 治療組患者焦慮指數以及治療效果要比對照組更優。結論 使用心理干預的方法對不孕癥患者的實施護理干預,效果優于常規護理。
關鍵詞:心理干預;腹腔鏡診療法;不孕癥患者;分析研究
臨床中認為,不孕癥在某種程度上說為一種較為嚴重的社會性疾病,盡管其不具備致命的傷害,不過會對家庭的和諧和社會的穩定帶來一定的影響[1]。就目前技術條件而言,不孕癥在治療過程中一般使用腹腔診療的方法進行治療,臨床實踐也表明其成效較佳[2]。本文分析了心理干預對使用腹腔鏡針療法治療不孕癥患者的影響和護理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不孕癥患者120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60例。納入的標準是:男方通過體檢發現沒有直接影響受孕的因素,女方通過體檢發現是不孕癥疾病。治療組的60例患者中,年齡24~39歲,平均年齡(31.22±3.25)歲。對照組的60例患者中,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31.36±3.54)歲。治療組與對照組在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60例患者使用常規護理,在患者接受手術之前,醫療護理工作者首先向患者和患者家屬介紹住院的環境同時做好相關手術之前的準備工作,為患者手術的順利開展提供相應的保障,在手術實施過程中,醫療護理工作者首先需要保持患者最佳的體位,之后給予麻醉,在準備工作完成之后即開始手術;手術工作全部完成之后,積極有效的做好手術之后的抗感染治療,為患者以靜脈注射的方式輸入抗生素,分析患者相關生命體征指標是否在正常的范圍內。定時的幫助患者翻身,輕拍患者的背部。
1.2.2治療組護理方法 治療組的60例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所有的治療組患者全部由專業的醫療護理工作者對患者和患者家屬實施心理輔導,在手術開始之前首先建立最佳的醫患關系,充分取得患者的信賴,同時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在手術實施的過程中,需要讓患者保持最為舒適的體位,為患者詳細的介紹手術治療的環境和手術實施的方法,維系患者自尊。手術結束之后盡可能的降低使用藥物鎮痛次數,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出現藥物依賴的情況,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幫助患者盡可能的緩解手術之后的疼痛感。
1.3觀察指標 患者強迫感、抑郁、敵對、偏執以及軀體化狀況、恐懼、焦慮、人際敏感等出現率。
1.4抑郁以及焦慮指數評分 患者在手術完全結束之后,填寫焦慮自評量表以及抑郁自評量表,即SAS、SDS。自評量表共13項評分,各項分成四個分級,總分為39分。在總分不大于7分的情況下為無焦慮癥狀或者無抑郁癥狀,在總分在7分~11分的情況下,表示輕度焦慮或者輕度抑郁,如果總分大于11分則表明重度的焦慮或者抑郁癥狀。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抑郁指數評分 通過科學有效的心理干預,治療組患者不孕癥患者抑郁指數的評分要比對照組更低,二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無抑郁癥患者有4例,輕度抑郁的患者32例,重度抑郁患者24例,治療組無抑郁的患者有36例,輕度抑郁的患者有16例,重度抑郁的患者有8例。
2.2焦慮指數評分 通過科學有效的心理干預之后,對照組無焦慮的患者有8例,輕度焦慮的患者有24例,重度焦慮的患者有28例,治療組無焦慮的患者有36例,輕度焦慮的患者有16例,重度焦慮的患者有8例。治療組不孕癥患者的焦慮指數明顯比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臨床護理結果 通過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之后,對照組軀體化患者有2例,強迫癥患者4例,人際關系敏感的患者有6例,焦慮患者有4例,敵對的患者有2例,恐懼的患者有4例,偏執的患者有2例;治療組患者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之后,對照組軀體化患者有2例,強迫癥患者2例,人際關系敏感的患者有0例,焦慮患者有0例,敵對的患者有0例,恐懼的患者有2例,偏執的患者有2例。治療組不孕癥患者的護理質量狀況明顯要比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所謂不孕癥通常是指沒有避孕一年或者一年以上,但是有正常性生活而不能懷孕的患者。不孕癥根據其性質可以分為下面兩種類型,即原發性的不孕以及繼發性不孕。假若患者沒有既往妊娠史同時存在不孕不育現象,則屬于原發性的不孕癥狀,如果患者有既往的妊娠史但是沒有避孕的情況下一年或者一年以上沒有再次妊娠,則為繼發性不孕癥[3]。不孕癥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是少經、痛經以及閉經,在此過程中可能會伴有不同程度的陰道炎癥、陰道出血以及宮頸炎癥等,患者陰道分泌物也會明顯的增多,其子宮內膜的發育也相對較為遲緩,患者不孕癥出現率占據生育年齡的8%至18%[4]。
不孕癥患者出現焦慮的因素有很多,醫療護理工作者需要盡可能的尊重患者的隱私,解答患者所有的疑問,幫助患者恢復最佳的心理狀態,盡可能的保持愉悅的心情[5]。醫療工作者一定要掌握最為基本的倫理學以及心理學知識,具備行為科學以及哲學知識。在手術開始之前建立最佳的醫患關系。另外,鼓勵患者家屬和朋友盡可能的關注患者內心的情感世界,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由于社會因素等誘發的敵對以及恐懼等負面心理。
參考文獻:
[1]馬桂華,鄧宇,李俐琳,等.不孕癥患者不同治療階段的心理狀況調查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z1):152-153.
[2]李志紅,高郁森,溫曲英,等.腹腔鏡診療不孕癥患者的心理狀態調查與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9):142-143.
[3]倪美琴.宮頸癌合并不孕癥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術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1):43-44.
[4]李翠茹,張青.心理護理干預對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心理狀況與社會支持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5,32(6):952-954.
[5]張娜.腹腔鏡診療方法治療不孕癥患者的心理狀態調查與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2):225.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