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對膝關節股骨髁軟骨缺損患者給予關節鏡下自體鑲嵌式骨軟骨移植修復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66例采用關節鏡下自體鑲嵌式骨軟骨移植修復治療的膝關節股骨髁軟骨缺損患者進行觀察,術后隨訪3個月,觀察治療前后膝關節評分改善情況、治療效果、并發癥情況。結果 經過治療后,患者的Lyshodm評分明顯提高,總有效率達到90.91%,5例有并發癥。結論 對膝關節股骨髁軟骨缺損患者給予關節鏡下自體鑲嵌式骨軟骨移植修復治療可以幫助患者盡早恢復下肢正常功能,提高關節活動度,減少術后并發癥,減輕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廣。
關鍵詞:膝關節股骨髁軟骨缺損;關節鏡;自體鑲嵌式骨軟骨移植;療效
膝關節股骨髁軟骨缺損是骨科的常見癥狀,治療難度較大,是骨科治療的難點。主要因為軟骨的自行修復力極低,一旦發生損傷就會逐漸發展為骨性關節炎,治療難度大,容易遺留后遺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臨床治療膝關節股骨髁軟骨缺損的常用治療方法有激光療法、微骨折術、軟骨細胞移植術、骨膜移植術等,但是,這些治療方法對患者的功能恢復作用還有待提高,對患者的生理功能有影響,患者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和修復期[2]。近年來,隨著對軟骨損傷的治療研究發現,關節鏡下自體鑲嵌式骨軟骨移植對軟骨損傷的療效確切,自體軟骨移植患者的耐受性好,通過關節鏡引導可以使術野更清晰,提高修復成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用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采用關節鏡下自體鑲嵌式骨軟骨移植修復治療的膝關節股骨髁軟骨缺損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經X線檢查、MRI檢查結合患者損傷部位的常規檢查已經明確診斷。其中男37例,女29例,年齡12~65歲,平均年齡(39.5±4.7)歲,平均Lyshodm評分(68.6±5.9)分。所有患者均為單側骨髁損傷,左側55例,右側11例。按骨折部位分為股骨內側髁損傷41例,股骨外側髁損傷25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取仰臥位,患側的膝關節屈曲度為120°,在大腿根部使用止血帶進行止血。從患處內外側置入關節鏡,對受傷的部位進行全面探測,觀察損傷軟組織的程度及與周圍關節組織損傷情況。然后清理壞死組織,徹底暴露手術部位,達到軟骨下方。測量缺損部位的范圍大小。對損傷的韌帶進行修復、對損傷的半月板采取切除或者成形術治療。在同側股骨髁非負重部位取15mm左右的骨軟骨柱,用浸過生理鹽水的無菌紗布將鑿取出的骨軟骨柱包裹起來。然后使用空心鉆頭在損傷部位進行垂直鉆孔,鉆孔深度約為15~17mm,略高于鑿取的移植柱。使用擴張器擴張受損部位的軟骨,并植入套筒。然后依次將移植柱經套筒植入軟骨中,順序由邊緣到中心。排列要整齊,牢固固定,減少空隙。然后活動膝關節,觀察移植的效果,關節對稱和活動度情況,確保移植成功后進行負壓引流,對切口進行消毒、加壓包扎。同時定時巡視患者的引流情況,引導患者術后盡早開始功能訓練,恢復關節功能。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有:Lyshodm評分、總有效率、并發癥。Lyshodm評分主要評定膝關節的疼痛、腫脹度、閉鎖感、跛行等癥狀程度,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膝關節越接近正常。并發癥主要有關節腔積血、關節感染、疼痛、交鎖等。
1.4療效評價 顯效:X線檢查損傷部位愈合情況良好,膝關節功能和活動度逐漸提高。有效:X線檢查損傷部位處于恢復階段,膝關節功能和活動度有所提升。無效:患者癥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 結果
3個月隨訪結果顯示,顯效43例,有效17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0.91%。5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其中疼痛2例,關節腔積血、關節感染、交鎖各1例。治療前Lyshodm評分為(68.6±5.9)分,術后3個月Lyshodm評分為(88.3±4.5)分。
3 討論
膝關節股骨髁軟骨缺損的治療難度大,患者的恢復時間長,主要因關節軟骨沒有血管、神經,不能自行修復,需要通過移植修復纖維組織合軟骨。自體鑲嵌式骨軟骨移植是目前治療軟骨缺損的首要治療方法,可以保證軟骨的生理特點和生物化學特征,軟骨骨柱源自自體組織,患者不會出現排斥反應。將移植的骨柱與受供區緊密結合,恢復正常的血液循環[3]。供區主要為患者的股骨內側、股骨外側,含有透明軟骨,而且軟骨范圍較大,滿足大面積股骨髁軟骨缺損的修復治療[4]。在關節鏡的引導下進行手術的創傷性小,對關節解剖結構進行全面準確的探測,明確手術范圍。可以確保骨移植的準確度,保證修復表面的平整。退壓移植的軟骨,檢查關節活動度,可以提高牢固性,觀察修復情況,使修復平面整齊、平整[5]。同時,關節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對關節活動的影響小,對韌帶、半月板進行修復、切除治療可以減少術后軟骨退行性病變、復發率。術后容易出現感染、關節腔出血等并發癥,要遵循無菌操作技術要求,做好消毒和并發癥預防工作。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總有效率為90.91%,Lyshodm評分有了明顯的提高,而且并發癥較少。創傷性小,術后配合早期功能訓練可以加快患者軟骨缺損的恢復速度,關節活動影響較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建議膝關節股骨髁軟骨缺損患者使用。
參考文獻:
[1]伏治國,瞿玉興.關節鏡下自體鑲嵌式骨軟骨移植修復膝關節股骨髁軟骨缺損[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22):4094-4096.
[2]徐思越,趙波,張廷,等.自體骨軟骨栓移植術治療膝關節股骨軟骨缺損12例臨床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1,40(8):1056-1057.
[3]黃克堅,高立華,臧學慧,等.關節鏡下自體骨軟骨移植治療股骨髁負重區軟骨缺損[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6):880-881.
[4]鄭榮宗,吳偉東,應錦河,等.關節鏡下自體骨軟骨移植治療膝關節軟骨缺損[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10):1050-1051.
[5]申世源,朱國英,陸金榮,等.關節鏡下自體鑲嵌式骨軟骨移植治療膝關節軟骨缺損60例[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1,11(6):28-30.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