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培美曲塞聯合順鉑臨床治療晚期非小細胞癌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 選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小細胞癌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給予培美曲塞聯合順鉑的化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多西他賽聯合順鉑的化療方法。3w為一個化療周期,兩組患者均進行4周期化療。4周期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化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化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53.33%(16/3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6.67%(14/30),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后觀察組患者白細胞減少、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培美曲塞聯合順鉑在治療晚期肺小細胞癌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培美曲塞;順鉑;多西他賽;晚期肺小細胞癌;化療
肺癌是臨床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之一,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據肺癌總數的80%[1]。早期非小細胞癌一般無特殊臨床癥狀,不易被發現,隨著腫瘤不斷發展,患者會出現咳嗽、咯血、呼吸苦難等癥狀,往往此時患者已處于中晚期[2]。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進行臨床手術切除治療,但晚期患者則需采取化療方式進行治療,臨床一般采取順鉑為基礎的兩種化療藥物聯合進行的肺癌術后及姑息治療的方法。此次研究通過對比分析培美曲塞與多西他賽分別聯合順鉑對非小細胞肺癌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理或細胞學檢查確診非小細胞肺癌,且均錯過最佳手術治療時機。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44~67歲,平均年齡(57.3±4.6)歲;病程6~26個月,平均(12.7±3.4)個月;根據國際TNM分期,Ⅲ期36例,Ⅳ期24例;組織學類型:鱗癌33例、非鱗癌27例。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分期、組織學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培美曲塞500mg/m2靜滴,滴注時間>10min,順鉑75mg/m2分1~3d給藥,并于給藥前1d和給藥后2d給予地塞米松4mg/次,2次/d。對照組患者給予多西他賽75mg/m2加入250ml生理鹽水中靜滴,時間>1h,順鉑75mg/m2分1~3d給藥,并于給藥前1d和給藥后2d給予地塞米松4mg/次,2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4個周期,1周期為21d。每2個周期總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隨訪時間為1年,記錄生存時間及生存率。
1.3評價標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3]進行評價如下:①完全緩解(CR):腫瘤完全消失;②部分緩解(PR):腫瘤體積縮小至少50%;③穩定(SD):腫瘤體積減少>25%,<50%;④疾病進展(PD):腫瘤增大超過25%或出現新病灶。總有效率(RR)=(CR+PR)/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53.33%(16/3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6.67%(14/3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化療后觀察組患者白細胞減少、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肝、腎功能損害發生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化療是非小細胞肺癌的常用治療方法,通過口服、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等方法進行給藥。多西他賽可于細胞內長時間滯留,通過肝臟代謝隨糞便排出。與順鉑聯合使用時,往往采取先給予多西他賽,再給予順鉑的給藥順序,可避免降低多西他賽消除率。但多西他賽使用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4],患者較為痛苦。培美曲塞是人工合成的多靶點抗葉酸新型制劑,可以破壞細胞內葉酸依賴性的正常代謝,抑制細胞分裂與增值,從而控制腫瘤的進一步生長[5]。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兩種藥物相互協同,可加強藥物的治療效果,且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顯著低于多西他賽。
應用培美曲塞會引起相關的不良反應,如:白細胞減少、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等,可通過不給予地塞米松幫助預防皮疹。給予維生素及葉酸可幫助降低骨髓抑制的發生。順鉑引起的消化道反應,可通過給止吐處理幫助患者改善其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培美曲塞聯合順鉑在治療晚期肺小細胞癌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鄭積華,林金容,謝波,等.培美曲塞與多西他賽二線隨機分組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對比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3,20(5):368-370.
[2]朱蔚友,李薇,郭人花,等.培美曲塞聯合鉑類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臨床觀察[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2(11):1550-1554.
[3]寧瑞玲.培美曲賽對比多西他賽二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重慶醫學,2013,42(3):292-293.
[4]吳春華.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2,2(3):149-150.
[5]岳順,張大紅,秦曉冰,等.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賽聯合順鉑治療晚期NSCLC臨床對照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2,19(24):1889-1891.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