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研究加溫輸液對剖宮產術后母嬰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擇120例硬膜外麻醉的剖宮產患者,隨機分為加溫輸液組(A組)和室溫輸液組(B組),每組各60例。手術期間A組使用加溫的平衡鹽溶液,B組則進行室溫平衡鹽溶液。比較兩組不同輸液時間肛溫的變化及術中發生寒戰情況。結果 B組開始輸液后30、45、60min肛溫較基礎值和A組明顯降低(P<0.05),A組寒戰發生率(6.7%),明顯低于B組(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溫輸液能有效防止產婦術中體溫降低,維持母嬰正常體溫,減少寒戰及手術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加溫輸液;剖宮產手術;肛溫;寒戰
剖宮產手術是解決難產和許多產科難題的重要手段[1],在手術過程中,可有多種原因造成低體溫,如硬膜外麻醉對中樞體溫調節的損害、周圍環境的熱交換等,其中靜脈輸注大量低溫體液是產婦發生圍術期低體溫的主要原因之一。體溫是人體主要生命體溫之一,正常的體溫維持對于維持人體各項功能至關重要。術中患者的體溫高低是患者術后恢復的重要影響因素,低體溫可促使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如導致麻醉藥物代謝減慢,凝血障礙,免疫功能抑制,心肌缺血,術后滲血量增多,術后切口感染和機體寒戰反應。圍術期低體溫可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嚴重威脅母嬰的生命安全。本研究擬在剖宮產術中采用輸注加熱液體等措施來保持產婦體溫,探討其對母嬰結局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擇期剖宮產患者,年齡20~35歲,ASA分級為Ⅰ~Ⅱ級、足月妊娠單胎,因頭盆不稱或社會因素行剖宮產,無嚴重的妊娠并發癥、合并癥,無胎膜早破及宮內感染。120病例隨機分為加溫輸液組(A組)和室溫輸液組(B組),每組各6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經檢驗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及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未給術前用藥,手術間恒溫23℃,常規監測心電圖、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SpO2)。輸液開始前測定肛溫作為基礎值,持續監測肛溫,并分別在記錄輸液后30、45、60min的肛溫值。建立上肢靜脈通道,以每小時1000ml的速度輸注。監測產婦術后排氣時間。新生兒監測指標:胎兒娩出后即刻采集臍動、靜脈血進行血氣分析,記錄新生兒出生后1min和5min的Apgqr評分。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兩組術中肛溫的比較 與基礎值比較,B組開始輸液后30、45、60min肛溫則明顯降低(P<0.05);與A組比較,B組在開始輸液后30、45、60min,肛溫明顯降低(P<0.05)。
2.2兩組寒戰發生情況的比較 A組2例(6.7%)患者發生寒戰;B組10例(33.3%)患者發生寒戰,B組寒戰發生率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新生兒監測指標 觀察組新生兒臍靜脈血pH值、臍血PO2和PCO2均明顯優于對照組,體溫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Apgqr評分之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機體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化學方式產熱,并通過物理方式散熱,以保持體溫的恒定,正常情況下機體產熱與散熱保持動態平衡。而妊娠期婦女具有基礎代謝循環加快,硬膜外靜脈叢擴張,珠網膜下腔內壓力增高,麻醉阻滯區域相對擴大易發生仰臥位低血壓等特殊病理生理特點,因此對環境溫度相對敏感。產婦處于手術室這一特定的環境,體腔暴露后更易發生體溫下降,而硬膜外麻醉阻斷了身體一半以上的神經傳導,這種溫度調節的末梢性抑制也是發生低體溫的原因之一。在術中由于產婦輸入大量低于體溫的液體,通過傳導的方式被冷稀釋血液隨血液循環運行到全身,使體溫進一步下降,是造成術中低體溫、寒戰更為重要的原因。寒戰為機體骨骼肌的快速節律性收縮,是機體對中心低體溫的代償反應。正常情況下,當機體體溫低于下丘腦體溫調定點即能誘發骨骼肌寒戰,使機體產熱增加,以維持正常的體溫平衡。寒戰時機體的氧耗為通常情況下的2~5倍, 此外,寒戰伴有嚴重的腎上腺素能反應會帶來不適感,有些患者認為圍術期寒戰引起的不適感較手術引起的疼痛還要嚴重。
臨床上有用藥物控制和預防剖宮產術中寒戰,但同時也增加了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一系列副作用,這對于剖宮產的產婦及未娩出的胎兒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同時也可促進產后產婦胃腸道功能恢復,剖宮產手術雖對腸道無直接傷害,但麻醉、手術操作及術后鎮痛等因素使胃腸道功能受到暫時抑制[2]。由于腸蠕動減弱,產婦易出現腹痛、腹脹、惡心和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嚴重時甚至發生腸梗阻,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延長住院時間。術后胃腸道功能提早恢復可以使產婦早日進食,增加機體營養,增強抵抗力,并促進子宮復舊和切口愈合,減少并發癥及住院費用等。
綜上所述,加溫輸液能有效防止產婦術中體溫降低,還可減少寒戰的發生率,促進產婦胃腸道功能恢復,還有助于維持新生兒體溫并能防止新生兒缺氧的發生,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其美,王勇,常鴻,等.近幾年剖宮產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宮產指征變化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0,26(6):649-651.
[2]趙艷,田麗,秦保玲.足底按摩促進產婦剖宮產后排氣及排便的效果[J].護理研究,2012,26(2C):524-525.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