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免疫比濁法檢驗血漿D-二聚體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接收的100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并同期選擇前來我院健康體檢的50例人員作為對照組,對所有人員采用免疫比濁法檢驗血漿D-二聚體。結果 在血漿D-二聚體含量水平方面,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明顯低于治療前的含量水平,但是在治療后的含量水平與對照組人員相比較,存在著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采用免疫比濁法檢驗血漿D-二聚體的含量水平,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發展以及臨床治療效果的評價提供科學的依據,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免疫比濁法;血漿D-二聚體;心腦血管疾?。慌R床價值
心腦血管疾病術中老年人群中常見的疾病類型,常見的有高血壓、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等,在相關報道中有學者指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血漿中D-二聚體的含量水平表現出明顯上升。血漿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降解后的特異性產物,通過測定血漿D-二聚體的含量水平可以判斷纖維蛋白是否已經生成,進而為臨床提供指導[1]。本文主要對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100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免疫比濁法檢驗血漿D-二聚體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現就主要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100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來自我院的神經內科,并同期選擇前來我院健康體檢的50例人員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62.5±5.9)歲,根據患者病種類型的不同,將患者分為28例腦梗死患者,36例冠心病患者以及36例心肌梗死患者。對照組人員中年齡44~74歲,平均年齡(61.7±5.6)歲,觀察組和對照組在基本資料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療方法:所有心腦血管患者在入院后及時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療,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的不同,在100ml生理鹽水中加入10~150萬U的尿激酶,并在30min內靜脈滴注完成。
本次采用的儀器設備以及試劑主要有:日本希斯美康公司生產的希森美康凝血儀CA-1500及希森美康配套試劑[2]。
檢驗方法,所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測定血漿D-二聚體含量水平,所有健康人員與觀察組人員測定時間保持一致。主要的檢查方法如下:所有人員在清晨空腹條件下,采集2ml的靜脈血液,并在規定時間內將采集的血樣加入到2.9%的檸檬酸鈉真空采血管內,并在高速離心機上以3000r/min的轉速離心15min,在離心結束后分離出血漿,并將分離出的血漿在希森美康CA-1500凝血儀上配合配套的試劑進行D-二聚體含量水平的測定,整個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儀器設備以及試劑的使用方法嚴格操作,同時做好所有人員的相關數據記錄。
1.3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不同類型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療前后血漿D-二聚體含量水平的變化,并將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漿D-二聚體水平與健康人員的含量水平進行比較分析。
1.4統計學分析 對上述觀察組患者以及對照組健康人員的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或者采用t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前后血漿D-二聚體含量水平變化比較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觀察組不同類型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療前后血漿D-二聚體含量水平變化有明顯差異(P<0.05),對照組健康人員在不同時間段所測定的血漿D-二聚體含量水平沒有變化(P>0.05),將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含量水平與健康人員的D-二聚體含量水平進行比較,觀察組的D-二聚體含量水平明顯高于健康人員血漿D-二聚體含量水平(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人員加入到了老年人的行列中,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高血脂等已經成為了老年人群中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會使得患者在臨床上表現出多種癥狀和體征,在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質量的同時影響著患者的生存質量,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發布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數達到了350萬人,同時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上升趨勢。除了對患者及時有效地開展治療之外,采用科學的心腦血管治療效果評價方法對于患者的預后評價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特異的降解產物,該產物的生成或者是含量水平的增加可以反映出患者凝血以及纖溶系統的激活,對于健康人員而言,血漿中D-二聚體含量水平是相對固定的,同時含量水平較低,這是因為在正常人員中纖溶酶和抑制酶之間處于一種動態平衡,而纖溶系統在人體中不僅可以保持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同時對于組織的修復以及血液的正常流動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血液流動狀態的改變使得血漿中D-二聚體含量水平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是由于早期的檢驗水平有限,對于心腦血管患者中D-二聚體含量水平的測定不具有特異性,隨著醫學檢驗水平以及儀器設備的不斷發展,免疫比濁法為檢驗血漿D-二聚體提供了可靠地檢驗方法。
本研究結果表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經過治療之后血漿中的D-二聚體的含量表現出下降,在腦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中D-二聚體的變化具有一致性,對于不同類型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治療效果評價方面,可以通過檢測患者D-二聚體的含量水平為臨床治療效果提供指導。
綜上所述,采用免疫比濁法檢驗血漿D-二聚體的含量水平,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發展以及臨床治療效果的評價提供科學的依據,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合珍,張慶亭,張蘭軍.免疫比濁法檢驗血漿D-二聚體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藥科學,2014,4(06):148-149.
[2]康利根,羅志強,朱麗娟.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漿D-二聚體水平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意義[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09):126-127.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