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析靜脈藥物配置不合理的臨床干預對策。方法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我院門診靜脈藥物配置處方2400張為研究資料,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200張,對照組處方不給予臨床干預,觀察組處方給予臨床干預,對兩組處方的臨床干預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經臨床干預后,觀察組處方在醫囑下達后配藥時間、重復配藥和遺漏配藥現象以及醫囑錄入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臨床干預對策可有效改善靜脈藥物配置過程中重復配藥和遺漏配藥現象,提高醫囑錄入的準確性,優化配藥時間,值得推廣。
關鍵詞:靜脈藥物配置;不合理;臨床干預對策
靜脈藥物處方配置中心是醫院進行藥物配置的中心機構,現階段靜脈藥物處方配置中心在藥物配置、配藥準確度、醫囑錄入等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情況,給醫院工作造成嚴重影響[1]。本文選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我院門診靜脈藥物配置處方2400張為研究資料,對靜脈藥物配置不合理的臨床干預對策進行評價,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我院門診靜脈藥物配置處方2400張為研究資料,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200張。
1.2方法 對照組處方不給予臨床干預,1200張處方中有32張存在不合理配置的問題,其中,醫囑下達后配藥時間長11例,所占比例為34.38%;重復配藥8例,所占比例為25%;遺漏配藥6例,所占比例為18.75%;醫囑錄入錯誤情況7例,所占比例為21.87%。
觀察組處方給予臨床干預,具體臨床干預措施如下:①優化醫囑下達后配藥時間。各臨床科室要加強內部聯絡,在醫囑下達后,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要將醫囑信息錄入到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計算機配藥系統中,并將此消息發送至藥物配置中心。在配置中心的計算機上安裝提示信號,藥物配置中心在收到配藥信號時,方可將藥物配置信息、標簽等打印出來,并進行擺藥和核對藥品信息。藥物配置中心要盡量做到當天接收的醫囑,當天完成配置和下送。②做好藥物信息的統計和核對。藥物配置中心要與計算機管理中心進行有效溝通,在進行日常配藥之前,要與計算機管理中心下發的醫囑信息以及配藥數量進行嚴格核對。相關配藥師要將自己得到的配藥數量與各科室的配藥數量清單進行核對,保障配藥數量與實際需求數量相符或相差較小。在核對配藥信息無誤后,在進行藥物配置。在藥物配置結束后,再進行一次配置藥物核對,保障配藥數量與實際需求數量相符合。③適時調整和優化計算機程序。在常規核對的基礎上,設計計算機核對程序,對藥物配置的處方進行核對,以增加藥物核對的準確性。此外,計算機核對程序也應用于對醫囑準確性進行核對,確保醫囑信息錄入準確無誤。如果在核對過程中,發現醫囑分批存在不合理的情況,要立即召開護理人員會議,為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補救措施,例如對患者進行補液等;如果在配藥過程中發現醫囑信息存在問題或批次不合理的情況,要及時進行合理的調整;如發現醫囑錄入不成組的問題,要與護理人員進行實時溝通,并解決上述問題,待護理人員反饋新的正確信息后方可打印標簽,并進行配藥。④對醫囑核對單進行重新設計和應用。標簽的打印規格為正反面打印,并將其正面貼在補液袋的表面上,將反面作為核對聯。在藥物配送成功后,使用核對單與各科室的護理人員進行信息核對。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處方經干預后的醫囑下達后配藥時間、重復配藥和遺漏配藥現象以及醫囑錄入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對兩組配置110袋藥物所用時間進行對比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對數據進行檢分析,數據用?字2檢驗,如果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靜脈藥物處方配置不合理情況比較 經臨床干預后,觀察組處方中有8例處方存在配置不合理的情況,對照組處方中有32例處方存在配置不合理的情況,兩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處方在醫囑下達后配藥時間、重復配藥和遺漏配藥現象以及醫囑錄入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靜脈藥物處方配置110袋藥物所用時間比較 觀察組靜脈藥物處方配置110袋藥物所用時間為(0.44±0.15) h,對照組靜脈藥物處方配置110袋藥物所用時間為(0.87±0.18) h,兩組靜脈藥物處方配置110袋藥物所用時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相關研究顯示[2],臨床干預可提高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工作質量。實施干預措施要求配藥人員和護理人員之間達成有效的溝通,待護理人員將醫囑信息錄入到計算機系統中,并反復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標簽的打印和藥物配置。此外,還應注意藥物的名稱、劑量以及患者床號等基本信息的準確性,避免出現醫囑錯誤導致的配藥人員配藥錯誤,造成藥物資源的浪費,為醫院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通過干預措施的應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可有效規避上述問題,從而達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臨床干預后,觀察組處方中有8例處方存在配置不合理的情況,對照組處方中有32例處方存在配置不合理的情況,兩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處方在醫囑下達后配藥時間、重復配藥和遺漏配藥現象以及醫囑錄入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靜脈藥物處方配置110袋藥物所用時間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結果相符[3],從結果中可以看出,應用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藥物配置不合理的現象,同時,可在醫囑下達后的短時間內完成藥物配置。此外,采用臨床干預措施可避免重復配藥合遺漏配藥現象的發生,避免醫囑錄入出現錯誤情況的發生。
綜上所述,采用臨床干預對策可有效改善靜脈藥物配置過程中重復配藥和遺漏配藥現象,提高醫囑錄入的準確性,優化配藥時間,提高了配藥中心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減少了藥物損失,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朱福海,許杜娟,夏泉,等.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在合理用藥中的作用[J].安徽醫藥,2010,3(1):107-109.
[2]張俊鵬,張寶嬋,黃偉僑.臨床常見不合理靜脈藥物配伍分析及干預對策[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0,6(1):175-176.
[3]甘麗,何素珍.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藥處方回顧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8):27-28.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