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PDCA循環法在急診科新護士護士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急診科新入職的護士3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將對其實施一對一帶教,①示范培訓。②小講課。③自學。主要由N3級護士負責,其他護士輔助,培訓時間為1年。結果 通過1年的培訓,觀察組的護士理論考試、專科操作考試、基護操作考試成績均優于對照組,組件對比有顯著的差異。結論 通過PDCA循環法對急診科的新護士進行培訓,有效的提升了護士的應變能力,以及患者的滿意度,是臨床新護士培訓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PDCA循環法;急診科;護士培訓
急診科是處理急危重患者的臨床一線科室,其接診患者病情急、病種類別多,治療和搶救過程復雜等,針對特殊性,要求急診科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急診護理素質。我院是一所縣級綜合二級甲等醫院,急診科主要由院前急救;急診搶救;急診留觀;門、急診成人、小兒輸液組成。每年新進的護理人員較多,為了讓新入科的護士適應新的環境,熟練掌握急診科相關專業知識和急救技能,更好的適應急診科的工作,我科于2012年開始實施PDCA循環法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4年入科的所有護士36名,將其定為觀察組,對照組為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科的所有護士15名。
1.2方法
1.2.1計劃(P)根據護理部的要求,制定急診科新護士的培訓目標及考核要求。
1.2.1.1培訓目標培養護士良好的職業道德,慎獨及敬業精神。①熟悉急診科工作環境,掌握各種規章制度和各班職責并認真履行。②掌握急診科輸液流程,急、危重癥患者的處理流程,急診分診流程,院前急救流程,“三無”的處理流程等。③熟練掌握基礎護理操作和急診專科操作技能。④掌握急診科常見藥物注射方法、常用劑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⑤熟練掌握急診科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⑥掌握科內常見急、危重癥患者的臨床表現、病情觀察及急救處理。⑦掌握常見留觀患者的病情觀察,120轉運途中的安全管理及急診轉運途中的安全管理。⑧掌握急診患者的心理特點及溝通技巧。⑨掌握急診科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原則
1.2.1.2培訓方法 實施一對一帶教,主要由N3級護士負責,其他護士輔助。①示范培訓。②小講課。③自學。
1.2.1.3培訓內容 ①通過帶教老師傳、帶、教,和其他護士指導,能獨立完成每班工作,提高基礎護理操作技能。②通過教學組長和帶教老師的講解,熟練掌握除顫儀、監護儀、心電圖機、電動洗胃機、簡易呼吸氣囊、呼吸機、快速血糖儀使用。③通過跟隨帶教老師出診和老師講解,掌握急救車上儀器、物品使用;急救患者的處理流程,“三無”患者的處理,掌握院前急救技術,120轉運途中患者的安全管理。④通過護士長、教學組長及老師的講解和演示,掌握心肺復蘇基本生命支持術、洗胃術及相關知識、溺水的急救、氣道異物阻塞的處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主動脈夾層的急救處理、各類休克的特點及急救、有機磷農藥中毒的急救及相關知識、雙硫侖樣反應的臨床表現及處理、急診科常見留觀患者的病情觀察及護理、急診常用藥物的作用與注意事項、急診相關工作流程。⑤參加科室每月業務學習,三基操作及專科操作培訓。
2.1.4培訓時間 1年。
2.2實施(D)
2.2.1入科第一天由護士長接待,介紹本科室新護士培訓的計劃,目標及考核要求;科室規章制度;各班職責;相關工作流程,安排帶教老師。
2.2.2每周由護士長或教學組長講課,講課的內容為急診患者的的分診,急診科常見危重患者的臨床表現、搶救及病情觀察;急診常用藥物的作用與注意事項,急診常見留觀患者的病情觀察,急診患者的心理特點與溝通技巧;120轉運途中的安全管理,急診轉運途中的安全管理等,入科第2 w由教學組長培訓本科的專科操作。1個月后進行情景模擬的演練培訓,設置不同的場景和案例,要求護士反應達到最快[1]。
2.2.3參加每月科室組織的業務學習及臨床病例討論。
2.2.4自學《基礎護理學》和護理部下發的《護理管理手冊》及《護理技術操作規范》。
2.2.5要求新護士隨身攜帶筆記本,隨時記錄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疑問,新護士在培訓期間固定一對一帶教,實行跟班制,要求老師在臨床帶教中做到多講解,多示教,多提問,多鼓勵,充分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
2.3檢查(C) N1級護士培訓周期為1年,在培訓期間,護士長每周晨會提問,每月底進行一次理論及專科操作考核,每季度參加醫院組織的季度考核,每年底參加醫院的年度考核。并將每次考核的成績記錄在護士個人的手冊上。
2.4處理(A) 對于考核合格的新護士進行下一階段N1級護士的培訓,考核不及格者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下一個PDCA循環培訓,直至培訓合格為止。
2.5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資料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3 結果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見表1
4 討論
PDCA循環法是個大環套小環,一環扣一環的制約環,在臨床年輕護士的培訓中我們遵循PDCA循環法即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的程序,可及時發現臨床帶教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及方法,解決現存或潛在的教學問題。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新入職的護士3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其實施一對一帶教,①示范培訓。②小講課。③自學。主要由N3級護士負責,其他護士輔助,培訓時間為一年。通過一年的培訓,觀察組的護士理論考試、專科操作考試、基護操作考試成績均優于對照組,組件對比有顯著的差異。綜上所述,對急診科的新護士使用PDCA循環法進行培訓,可以使帶教能力及效果直線上升,提高了護士基礎理論、基護操作及專業能力,提升了護士的應變能力及了患者的滿意度,是臨床新護士培訓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閆紅麗,張玲.PDCA循環在急診新護士應變能力培訓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1B):1753.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