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觀察異甘草酸鎂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方法 80例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予以異甘草酸鎂150mg靜脈注射加恩替卡韋口服;對照組予以單用恩替卡韋口服,療程均為12w。觀察治療前后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及肝纖維化指標變化及HBVDNA、HBeAg轉陰率情況,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治療結束后,兩組肝功能指標均較前改善;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ALT、AST、TBil及肝纖維化指標水平顯著下降(P<0.05),有更高的HBVDNA、HBeAg轉陰率(P<0.05)。結論 異甘草酸鎂聯合恩替卡韋,可以更好的促進肝功能恢復、降低肝纖維化指標及提高HBV-DNA陰轉率、HBeAg陰轉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異甘草酸鎂;恩替卡韋;慢性乙型肝炎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每年約有65萬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細胞癌(HCC)[1]。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慢性HBV感染者約9300萬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越2000萬例[2]。嚴峻的形式下,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案顯的尤為重要。而慢性乙型肝炎的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大量的研究表明,HBV不直接殺傷肝細胞,而其引起的免疫應答是肝細胞損傷和炎癥發(fā)生的主要機制[3]。而尋找介導免疫調節(jié)起到抑制肝細胞炎癥的藥物可作為一突破口。本研究小組曾在細胞模型水平探討了異甘草酸鎂對大鼠肝星狀細胞增殖和活力的影響以及對TGF-β/Smad通路的影響[4];并從大鼠活體水平觀察異甘草酸鎂對纖維化的治療作用[5]。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寧鄉(xiāng)縣人民醫(yī)院感染科2014年8月1日~2015年5月31日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診斷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診斷標準。入選標準:①年齡18~65歲;②HBsAg,HBeAg,HBcAb抗體陽性,且持續(xù)時間>6個月;③HBVDNA>105copies/ml;④ALT在2~10倍正常值上限(ULN),TB<5ULN;⑤PTA>40%。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甲、丙、丁、戊)病毒性肝炎者;②合并酒精性肝病者;③合并藥物性肝損者;④既往曾采取過抗病毒治療者。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對照組40例(男30例,女1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恩替卡韋(百時美施貴寶公司 批號:20052237,規(guī)格 0.5mg)0.5mg,1次/d,同時予以異甘草酸鎂(江蘇正大天睛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批號:0810182 規(guī)格:50mg)150mg,1次/d靜脈輸液;對照組:口服恩替卡韋 0.5mg 1次/d。療程12w。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ALT、AST、TBil及肝纖維化指標透明質酸(HA)、層黏蛋白(LN)、 III型前膠原(PC-III)、IV型膠原(C-IV)及HBVDNA、HBeAg轉陰率。
1.4統計學處理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結果
2.1肝功能變化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肝功能均有好轉,治療后組間比較,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肝纖維化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肝纖維化指標均有改善,治療后組間比較,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HBVDNA及HBeAg轉陰率對比 治療組在治療后 HBV-DNA 陰轉率、HBeAg陰轉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是全世界比較常見的慢性傳染病之一,我國更為明顯。目前尚無法根治,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調節(jié)、抗炎和抗氧化、抗纖維化和對癥治療。慢性乙肝肝炎治療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HBVDNA復制,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及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償、HCC及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這其中,抗病毒藥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恩替卡韋是一種脫氧鳥嘌呤核苷類似物,能強效選擇性抑制HBV的逆轉錄病毒,其抑制病毒能力優(yōu)于同類藥物,作為核苷類似物中高耐藥基因屏障的代表,已被推薦為慢性乙肝初治患者首選藥物。而臨床研究發(fā)現單用恩替卡韋在早期改善肝功能方面,效果較為緩慢,因此,選用一種對改善肝功能效果明顯護肝藥物,聯合恩替卡韋治療,以期起到協同作用。
異甘草酸鎂作為我國第一個利用天然藥物甘草有效成份研制的國家一類抗肝炎新藥,在臨床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目前對異甘草酸鎂的藥理及臨床研究顯示,其具有抗炎、穩(wěn)定細胞膜、抗肝纖維化、免疫調節(jié)及抗氧化應激等作用,已被廣泛應用于肝臟疾病的治療。
本研究表明,異甘草酸鎂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較單純使用恩替卡韋抗乙肝病毒治療,具有更高的HBVDNA、HBeAg轉陰率及改善肝纖維化作用,可能與恩替卡韋強大的病毒抑制作用,與異甘草酸鎂所具有的免疫調節(jié),兩者產生協同作用有關,值得在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龍素軍.異甘草酸鎂對大鼠肝星狀細胞增值和活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26(4):37-38.
[2]彭忠田.異草酸鎂對纖維化大鼠肝臟TGF-β1及Smad蛋白表達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1,30(1):240-243.
[3]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肝臟,2011,16(1):2-16.
[4]李艷麗.異甘草酸鎂注射液的臨床應用[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1,15(12):521-522.
[5]章芃.異甘草酸鎂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3(9):13-14.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