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對兒科護理中非語言性溝通的應用價值加以探討。方法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我院兒科住院患兒106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3例。其中,對照組患兒予以語言性溝通,觀察組則予以非語言溝通。對兩組患兒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加以對比。結果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2%,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字2=7.102,P<0.05);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5%,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字2=5.675,P<0.05)。結論 將非語言性溝通恰當地用于兒科護理可有效提高護理效果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構建和諧護患關系。
關鍵詞:兒科護理;非語言性溝通;應用價值
非語言性溝通指的是不適用語言,溝通中通過借助手勢、動作、表情及眼神等來幫助表達感情、思想、觀點、興趣、用意及目標的方式[1]。由于兒科護理難度相對較大,本文通過選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我院兒科住院患兒106例為研究對象,以對兒科護理中非語言性溝通的應用價值加以探討,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我院兒科住院患兒106例,男59例,女47例;年齡2~11歲,平均(6.3±1.1)歲;住院時間6~13d,平均(9.8±1.5)d。將此106例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3例,兩組患兒在住院時間及年齡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故具可比性。
1.2方法 ①對照組:該組患兒予以語言性溝通護理方式。②觀察組:該組患兒予以非語言性溝通護理方式,即?訩表情:護理人員行為、儀表及舉止均會對患兒心理產生重要影響。其親切自然的表情,微笑服務能給患兒帶來愉快與安全感,縮短護患距離;?訪身體姿態:身體姿態可對人們的自我感覺、健康狀況及情緒狀態加以反映,護理人員運用適當的身體姿勢如手勢、點頭等來維持交流。緊急情況下護理人員保持鎮定,舉止從容,有助于緩解患兒及其家屬的緊張感與恐慌情緒;?訫眼神與目光:護理人員可通過眼神或目光來表示對患兒敘述的傾聽,對其痛苦的同情,給予患兒信任感與安全感,穩定患兒情緒。比如,注射治療時,護理人員給予患兒鼓勵與肯定的眼神有助于患兒放松心情,更好地配合治療;?訬撫觸:撫觸可增加患兒舒適感,對其進行全身或局部撫觸既有助于其健康成長,還有助于患兒與其家人親情交流的加強。對患兒實施撫觸護理可幫助其增加安全感、改善睡眠、提升機體免疫力。
1.3觀察標準 對兩組患兒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加以對比。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則以(%)表示,?字2檢驗,以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對比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2%,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字2=7.102,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護理效果對比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5%,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字2=5.675,P<0.05),見表2。
3討論
兒科患者為特殊患病群體,由于生理心理限制難以較好地完成語言交流,因而非語言性溝通對患兒信息及身心需求的把握極為重要。這就要求護理人員需對患兒及其家屬面部表情及動作姿勢進行正確評估[2]。兒科護理中非語言性溝通主要包括姿勢動作、儀態服飾、面部表情、目光、撫觸等,對這些溝通技巧加以適當利用可有效增進護患關系,幫助患兒增強信任感與安全感,促進兒科護理質量的有效提高。非語言性溝通要求護理人員從面部表情、姿勢動作、目光接觸及撫觸等多方面著手,縮小護患距離,消除患兒緊張不安、恐慌等負面情緒,加強與患兒家屬的協作,確保患兒更好地配合治療。在采用非語言性方式與患兒進行溝通時,護理人員應有耐心、注重與患兒的目光接觸,厭惡、害怕、緊張等情緒,護理人員應盡量避免,以免對患兒及其家屬心理狀態產生影響。
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中應用價值日益凸顯,對兒科護理現狀的改善意義重大。相比于常規護理,將非語言性溝通加入兒科護理,患兒能夠更為準確高效地配合護理人員,護患間的距離也得以拉近。非語言性溝通方式有助于患兒緩解因陌生環境而產生的恐懼感與緊張感,盡快信任醫護人員,從而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完成治療與護理。非語言性溝通應用于兒科護理中,這也要求護理人員需不斷提升自己對非語言性溝通方式及相關技巧的應用水平,以為患兒提供更為高效優質的護理服務,從而有效構建和諧護患關系,降低護患糾紛發生率[3]。本研究中,觀察組在護理滿意度及護理有效率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可見將非語言性溝通恰當地用于兒科護理可有效提高護理效果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構建和諧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陳霞,周巧麗,楊敏.淺談兒科護理中用肢體語言與患兒進行溝通的臨床效果[J].生物技術世界,2015,13(9):130.
[2]李花芳.肢體語言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34):16.
[3]鄭星星.在兒科護理中用肢體語言與患兒進行溝通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6):94.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