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評估抗病毒治療在兒童艾滋病治療中的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療的患兒為治療組,未接受或放棄治療組為對照組,對照分析兩組患兒隨訪期間出現的并發癥及合并癥,治療后CD4細胞的升高趨勢等,從而評估患兒抗抗病毒治療的療效及意義。結果 觀察CD4 細胞的變化情況 抗病毒治療的兒童患者在治療0.5年后,其CD4細胞水平與明顯升高;一年后兒童的CD4 百分比與基線相比呈持續上升,且存在差異顯著性,(P<0.05)。經規范的抗病毒治療后治療組患兒合并癥的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機會性感染的發生率明顯降降低。治療組患兒中1例患者出現腹瀉嘔吐不適,1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皮疹,通過抗過敏、止瀉治療后恢復正常。結論 HIV感染兒童早期接受抗病毒治療可以提高患兒CD4細胞水平,促進患兒生長發育,是一種安全、有效地治療措施。
關鍵詞:艾滋病;兒童;抗病毒治療
艾滋病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任何年齡段均可感染,多數感染者都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其中非洲兒童感染者占絕大多數,經濟落后國家近年來兒童感染人率明顯上升[1]。我國約9000例兒童感染HIV[2],HIV感染嚴重影響兒童的心身發育。抗反轉錄病毒治療(ART)是HIV感染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通過抑制病毒的復制,可以控制病情的發展、改善患兒發育狀況和生活質量[2]。新疆地區是兒童HIV感染率較高的地區之一,少數民族患兒是感染者群體中占多數,現回顧性分析近3年內我院抗病毒治療兒童艾滋病患者的療效,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為2011年1月~2015年4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六人民醫院、確診為AIDS患兒50例,所有患兒均符合AIDS診斷標準。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3~11歲,平均年齡為(7.3±2.1)歲。同時選取40例放棄治療或停止治療的患兒作為對照組,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項目無統計學差異,入組患兒全部為母嬰傳播感染。隨訪時間為3~24個月;根據WHO兒童AIDS分期Ⅰ期6例(12%),占,Ⅱ期15例(30%),Ⅲ期19例,占38%,Ⅳ期10例,占20%。隨訪過程中死亡1例,自行停止服藥治療1例,因年齡轉入成人組治療1例。
1.2入選標準為[3] 入組患者年齡6~13歲,入院后HIV確認陽性,符合WHO艾滋病患者的診斷標準[4],患兒出現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患者有治療意愿,并可以保證良好依從性,病毒,1年內CD4+T淋巴細胞計數下降超過30%,或CD4+T淋巴細胞計數下降超過100×106/L,排除標準:合并腦癱等生活不能自理兒童,嚴重感染及其他合并癥無法接受治療者,父母拒絕接受治療者。
1.3治療方案 采用齊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韋拉平(NVP)方案的共35例,占70%;司他夫定(d4T)+3TC+NVP方案6例,占12%;AZT+3TC+依非韋倫(EFV)方案的4例,占8%;d4T+3TC+EFV方案的共1例,占2%。
1.4 統計方法 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字2檢驗,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統計,以P<0.05為統計學差異存在。
2結果
2.1觀察CD4 細胞的變化情況:抗病毒治療的兒童患者在治療0.5年后,其CD4細胞水平明顯升高;1年后兒童的CD4 百分比與基線相比呈持續上升,且存在差異顯著性,(P<0.05)。看出抗病毒治療效果明顯,見表1。
2.2 主要的臨床癥狀和體征 經規范的抗病毒治療后治療組患兒合并癥的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機會性感染的發生率明顯降低,見表2。
2.3 藥物不良反應的比較 治療組患兒中1例患者出現腹瀉嘔吐不適,1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皮疹,通過抗過敏、止瀉治療后恢復正常。
3討論
母嬰傳播是兒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徑,兒童AIDS的臨床表現與轉歸與成人有不同。兒童AIDS起病急、進展快、易反復發生重癥細菌感染,多數患兒預后不良[5]。我國是兒童艾滋病治療交晚的國家之一,新疆地區相對經濟落后,HIV感染患兒家屬的就診主動性差、缺乏兒童期的定期體檢等多種因素導致患兒就診時病期多數為晚期。多數患兒體重、身高等一般發育項目落后與正常同齡兒童。因免疫系統的不斷破壞導致患兒多重感染合并其他疾病。我們臨床工作中發現,新疆地區HIV感染患兒家屬背景復雜,有父母離婚、親人吸毒或不良生活習慣、經濟收入不穩定、教育水平低等特點。
HIV病毒破壞體內T細胞是響形成結核病的基礎。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常同時淋巴結結核最為常見。我們的分析資料中,治療組患兒艾滋病合并結核病的發生率明顯低于未接受治療組[6]。其中治療組中患兒病期交晚,CD4細胞水平較低,考慮為兒童免疫系統破壞有關。因此,臨床上全面查體,尤其是體表淋巴結的觸診非常重要。根據患兒的病情及時抗結核、抗炎治療非常必要。
兒童感染HIV與傷風、 感冒較為相似, 即全身乏力、 食欲減退、發熱等。隨著病情的加重癥狀逐漸明顯,感染早期易出現誤診。因此,了解患兒父母傳染病病史尤為重要,對高度懷疑的人群及早進行抗 -HIV 的檢測, 以便實現早發現,早治療。
在我們的臨床經驗中,對AIDS 兒童采用抗病毒治療后有效改善CD4細胞數量的升高,對兒童體內的免疫系統損傷部分進行修復從而進一步增強兒童免疫力。但是由于患者自身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對其所產生的影響更加巨大[5]。文獻報道,AIDS患兒生長及體重的增加明顯落后于正常兒童,其生長發育狀況與普通兒童相比更需要著重關注[7],通過早期的積極抗病毒治療可以促進兒童生長發育,接受治療的50例兒童中, 其病毒載量呈逐漸下降趨勢,治療過程中未見明顯的并發癥,可得出抗病毒治療具有顯著的療效并發癥少等優點。
參考文獻:
[1]李瑛,鄭煜煌.艾滋病100例臨床分析與機會感染治療轉歸[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7:6(5):311- 315.
[2]王宏偉,施虹.我國愛滋病流行狀況及防治策略建議[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1(21):1445.1446.
[3]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艾滋病診療指南[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6,24:133-144.
[4]劉愛文,計國平,肖永康,等.兒童艾滋病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效果觀察[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07,13:414-416.
[5]胡翼云.兒童艾滋病防治現狀[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28(22):1681-1684.
[6]白芳,樊華山,薛子東,等.艾滋病免費抗病毒治療 1917 例效果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4,23(8):834-836.
[7]李子玲,張方,李南云,等.非結核分枝桿菌性淋巴結炎病理學改變的初步研究[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756-760.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