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討論兒童出現齲齒的原因及治療方法。方法 選擇本市科學城地區的3886名兒童進行研究,觀察兒童發生齲齒的原因。結果 兒童齲齒患病率從3歲開始迅速上升,6歲到達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到12歲以后,發病率明顯下降,這和乳牙的更換時間相吻合。結論 及早的采取預防和治療方法。積極加強家長、保健老師、醫生和兒童之間的聯系,形成口腔疾病的預防和篩查網絡,可以有效的保障兒童口腔健康。
關鍵詞:兒童;齲齒;病因
齲齒是牙齒在身體內外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硬組織脫鈣、有機質溶解、牙組織進行性破壞,導致牙齒缺損的口腔疾病,發病人群多以兒童為主,發病時可以同時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等癥狀,甚至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癥。如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致患牙喪失,影響兒童的消化能力,嚴重可導致或加重心內膜炎、關節炎、風濕熱、腎炎等全身性疾病,嚴重的影響兒童的咀嚼能力,對兒童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損害。為了研究齲齒兒童的患病情況,特選取2015年9月,綿陽市科學城區3886名3~14歲的兒童進行了體檢,以了解綿陽市科學城區兒童齲齒患病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特選取2015年9月,綿陽市科學城區3886名兒童為研究對象,男童2013名,女童1873名,年齡3~14歲,平均年齡(6.5±1.5)歲。
1.2檢查方法 經過統一培訓的口腔醫生在自然光線下對兒童進行口腔視診和探診,記錄齲齒數及位置。
1.3診斷標準 按照國家判定齲齒的標準,凡牙表面或窩溝有色、形、質改變者即為齲齒、齲洞、齲失、齲補均計為齲齒,數據錄入完成后抽取 10% 行復核,以確保數據錄入的質量。
2結果
2.1齲齒與兒童性別的關系 在體檢的3886名兒童中,男童人數為2013例,檢測出患有齲齒的人數為791例,患病率為39.29%;女童患病人數為1873例,檢查出齲齒的人數為608例,患病率為33.09%。經對比,男童女童的患病率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齲齒的患病率和性別無關,見表1。
2.2齲齒與年齡的關系 在3~14歲的患兒中,3歲患兒齲齒的發病率為18.0%,4歲的患者發病率為30.8%。5歲的患者發病率為44.5%,6歲的患兒發病率為58.9%,7歲患兒的發病率為51.4%,8歲患兒的發病率為51.2%,9歲患兒的發病率為49.7%,10歲患兒的發病率為37.5%,11歲患兒的發病率為33.6%,12歲患兒的發病率為20.1%,13歲患兒的發病率為13.4%,14歲患兒的發病率8.6%,由此可以看出,齲齒的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6~9歲,并且3歲~6歲之間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9歲后逐漸降低,見表2。
從圖1可以看出,兒童齲齒患病率從3歲開始迅速上升,6歲到達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到12歲以后,發病率明顯下降,這和乳牙的更換時間相吻合,說明兒童期乳牙更容易患齲齒。
2.3兒童對口腔衛生知識的調查 在檢查的同時,我們對體檢兒童的口腔衛生相關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①知道要刷牙的3886人,占100%;②知道正確刷牙方式的3342人,占86%;③每天刷牙2次3615人,占93%;④每天刷牙1次194人,占5%;⑤不定期刷牙77人,占2%;⑥定期看口腔醫生37人,占0.95%。
3討論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兒童齲齒患病率從學齡前期開始,呈現急劇上升趨勢,到6歲時達到高峰。隨著6歲以后,兒童開始更換乳牙,齲齒的發病率逐漸下降,說明乳牙更容易患齲齒。
由于此階段的兒童的飲食特點都是以甜食為主,而糖類食品又是導致齲齒的重要因素,糖類通過細菌的代謝作用,導致出現有機酸,此酸長期的滯留在牙齒的表面和牙溝中,使牙齒的釉質脫鈣遭到破壞。而兒童又比較喜歡較軟的食物,食物黏稠,而且進食次數多,多數幼兒還在睡前和夜間進食,不利于牙齒的清潔,若口腔內糖類食物殘渣積蓄過多過久,如晚上不刷牙、睡前吃糖,可加速齲齒的發生。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兒童基本都了解口腔衛生和刷牙知識,但是執行情況不佳,尤其年齡越小的兒童執行越差,這也是為什么乳牙齲齒患病率高的原因。兒童年齡較小,沒有口腔保健意識,加之動作協調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地清潔牙齒,另外飲食結構不合理,營養不均衡再有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使患齲率增高。所以就需要兒科醫生在臨床工作中,應該繼續加強口腔衛生知識的宣傳,正確的刷牙知識,定期口腔保健,尤其加強父母對幼兒口腔保健的重視,增加兒童家長的防范意識,讓家長幫助幼兒進行刷牙,進而保持口腔衛生,積極的調整兒童的飲食結構,少食甜食,多補充牙齒發育是所需的鈣、維生素等方面,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規律,從而達到減少齲齒發生的目的[1]。
根據衛生部《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和《兒童保健學》建議,不同年齡兒童應采取不同口腔清潔護理方法,合理攝入糖類食品,戒除不良習慣,提倡給兒童建立完善的口腔健康檔案,定期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全面檢查,早期發現異常,及早采取預防或治療方法。積極加強家長、保健老師、醫生和兒童之間的聯系,形成口腔疾病的預防和篩查網絡,更好的保障兒童口腔健康。
參考文獻:
[1]季成葉,陶芳標,武麗杰.兒童少年衛生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8.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