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術后內皮細胞及角膜厚度的變化。方法 用日本TOPCONSP-3000P型非接觸性角膜內皮鏡檢測角膜內皮細胞計數,記錄每個患者的CEC密度,六角形細胞的百分數以及角膜厚度。結果 20例(眼)PKP術前供體的角膜內皮細胞平均密度為(3390.4±259.5)個/mm2,術后1個月為(3073.7±392.1)個/mm2,術后2個月(2933.7±346.3)個/mm2術后3個月為(2834.0±256.1)個/mm2,術后6個月為(2591.2±326.7)個/mm2,術后內皮細胞丟失率1個月(6.78%),2個月(8.63%),3個月(10.92%),6個月(16.81%),正常六角形細胞百分數術后1個月(68±11%),術后2個月(65±8%),術后3個月(59±6%),術后6個月(55±9%)。角膜厚度術后1個月為(555±32)μm,2個月(532±43)μm,3個月(480±22)μm,6個月為(468±26)μm。結論 穿透性角膜移植術后內皮細胞丟失隨時間延長而增加,正常六角形細胞計數隨時間延長而減少,角膜厚度術后2個月稍厚,3個月后厚度穩定。
關鍵詞:穿透性角膜移植手術;角膜內皮細胞;角膜厚度
穿透性角膜移植術采用切除病變區域角膜,用供體的全層透明角膜置換的方法,以恢復角膜透光特性,挽救和提高角膜病變所致的視力障礙, 改善患眼視覺功能[1]。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用該手術治療了20 例(眼)角膜盲的患者,達到了較好的治療效果。術后分析角膜內皮細胞計數、形態及角膜厚度的變化。以了解角膜植片的生長愈合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 例患者中男13例,女7例, 均為單眼。年齡12~50歲12例,50~75歲8例,病程3個月~40余年。角膜盲的致病原因為各種角膜白斑 20 例(外傷3例,病毒性角膜炎 8例,細菌性角膜炎1例,酸、堿燒傷各1例,其他原因不明角膜白斑 7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手術是目前最常見的角膜疾病手術治療方法。除了植片排斥反應、植片上皮的異常、內皮功能異常也是常見的導致手術失敗的原因。角膜移植術后植片的內皮功能的情況直接影響植片的存活,術后內皮功能的恢復直接影響視力的恢復。
1.2方法
1.2.1材料來源健康和無手術禁忌證的新鮮尸體眼球(死后6h之內取材)。病例供體材料年齡3~70歲,取回后Hospitil液保存于眼庫,均在1~10d內使用。
1.2.2供體角膜直徑3例為6.75mm,6例為7.25mm,10例為7.5mm,1例為7.75mm。縫合方法:間斷縫合16例(16 針縫合)。
1.2.3手術方法 ①眼部消毒同其他內眼手術;②術眼采用球后阻滯麻醉;③縫線牽引上下直肌,開瞼器開瞼;④根據病變區域大小定出植床大小,選用6.75~7.75mm環鉆劃界標示病變角膜切除范圍;⑤從冰箱內取出保存液保存的角膜材料,4℃復方生理鹽水漂洗復溫, 角膜白斑者用較植床大0.25~0.5mm環鉆鉆取供體角膜組織備用,操作過程中注意保護內皮,內皮面涂布粘彈劑(1%玻璃酸鈉液)。⑥用標界環鉆鉆取切除包括角膜病變區及病變邊緣外約0.25mm范圍角膜組織,剪下,制作植床。⑦將角膜植片放置在植床表面,10-0鏟針縫線于6點、12點位預置縫線2針。⑧間斷或連續縫合固定植片至植床,用粘彈劑分離房角。植片縫合深度為植片厚度的4/5。觀察水密性良好。
1.3術后治療 術后3d內靜脈滴注頭孢呋辛預防感染,靜滴地塞米松抗炎、 抗免疫治療。局部滴用廣譜抗生素眼液(左氧氟沙星)。嚴密觀察植片上皮恢復情況,在植片上皮細胞恢復良好時(術后3~5d), 眼部加用皮質類固醇眼液、 他克莫司眼液加強抗免疫治療。5d后出院,眼部滴用皮質類固醇眼液、他克莫司眼液、人工淚液6~12個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和排斥反應。
2 討論
穿透性角膜移植手術目前是多種角膜致盲性眼病復明和控制嚴重感染性角膜病變的重要手段,角膜內皮細胞的主要功能是維持角膜的去水合狀態,通過屏障功能和泵-漏機制保持角膜恒定的含水量,以維持正常角膜厚度和透明性。角膜的透明性除有其特殊結構之外,還與內皮的完整滲透壓的平衡等有關,其中內皮細胞是關鍵因素。人的角膜內皮細胞不能再生,缺失的內皮細胞只能由臨近的內皮細胞增大擴展移行滑動來覆蓋。這種重建形態學上連續性的功能稱為“愈合儲備(healing reserve)”或“擴展移行(spreading po tention)”。
常規 PKP 術后 1 年角膜植片內皮細胞的數量迅速下降,而逐年的損失率為每年遞增 4.2% 目前報道 PKP 術后角膜植片失代償的內皮細胞臨界值尚不明確。
角膜內皮細胞對角膜移植術后角膜功能的維持有著重要的作用,其數目的多少對移植術后植片的存活具有重要的影響。通過對20例穿透性角膜移植術后患者角膜內皮細胞計數、角膜厚度,正常六角形細胞比例的分析。而正常六角形細胞的比例也呈逐漸下降趨勢。角膜厚度在早期較厚,6個月時趨于穩定。與術后1~2個月時角膜植片水腫有關。
參考文獻:
[1]謝立信,史偉云.角膜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