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硝酸酯類藥物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88例心血管疾病(早期心肌梗死)患者,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均分成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4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他汀類藥物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硝酸酯類藥物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對比。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論 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應用硝酸酯類藥物,具有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的特點,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硝酸酯類藥物;心血管疾病;藥學評價
心血管疾病又稱之為循環系統疾病,分為慢性與急性,其發生與發展一般都和動脈硬化有關[1],給予患者有效、安全的藥物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預后。本文通過對88例早期心肌梗死患者的分析,探討硝酸酯類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現予以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8例早期心肌梗死患者,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均分成2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44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46~75歲,平均(52.6±1.8)歲;基礎疾病:高血壓24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6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47~77歲,平均(52.9±2.0)歲;基礎疾病:高血壓27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4例。統計分析患者的性別、年齡、基礎疾病等資料可知,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存在比較價值。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如鎮靜、鎮痛、降脂等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給予他汀類藥物治療,選用藥物是阿托伐他汀(廣東百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0021),睡前口服,1次/d,10mg/次,連續服用8w。觀察組患者給予硝酸酯類藥物治療,選用藥物是硝苯地平(江蘇天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3530),口服,2次/d,5mg/次,連續服用8w。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予以觀察對比,探析硝酸酯類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
1.4療效判定標準 ①顯效:經治療,患者心前區疼痛、胸悶等癥狀基本消失,2w內未復發,心電圖檢查顯示ST段明顯改善,T波正常;②有效:經治療,患者心前區疼痛、胸悶等癥狀有所好轉,心電圖檢查顯示ST段有所改善,T波變淺或者雙相;③無效,經治療,患者心前區疼痛、胸悶等癥狀為改變,甚至加重,心電圖檢查無變化。治療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2]。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惡心、嘔吐、肝功能輕微受損、面部潮紅。
1.5統計學分析 在SPSS22.0統計學軟件中輸入兩組患者的觀察數據,用[n(%)]表示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對數據進行χ2檢驗,倘若P<0.05,組間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觀察組44例患者中,無效2例,有效15例,顯效27例,治療總有效率是95.5%;對照組44例患者中,無效8例,有效15例,顯效21例,治療總有效率是81.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44例患者中,出現惡心1例,嘔吐1例,肝功能輕微受損1例,面部潮紅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是11.4%;對照組44例患者中,出現惡心2例,嘔吐1例,肝功能輕微受損1例,面部潮紅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是15.9%,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3 討論
硝酸酯類藥物指的就是一系列帶有硝酸酯類基因的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等[3]。硝酸酯類藥物可以對血小板聚集予以抑制,減少平滑肌細胞增殖,實現血管平滑肌松弛,加強冠狀側枝循環,減小心臟前后負荷,控制心絞痛,預防肝硬化靜脈曲張出血,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有關文獻資料通過對50例早期心肌梗死患者行硝酸酯類藥物治療的研究發現[4],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可以達到90%,并且沒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由此說明,在心絞痛治療中,硝酸酯類藥物非常有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非常接近,充分驗證了硝酸酯類藥物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他汀類藥物也是一種有效藥物,臨床治療中應用較為普遍。他汀類藥物能夠明顯降低血漿膽固醇與蛋白質的水平,并且有效減輕動脈血管痙攣,加強血管平滑肌舒張,實現心絞痛發作的有效預防,在左心室充盈壓高或者充血性心衰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5]。
硝酸酯類藥物中均含有ONO2結構,藥理作用非常類似,只是在藥物起效時間與藥效維持時間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為此,在臨床治療中,建議患者選用起效快、半衰期短、效用恒定的藥物[6]。在本文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給予硝苯地平治療。硝苯地平是第1代鈣拮抗劑,具有起效快、峰/谷比值高的特點,并且在價格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優勢。硝苯地平作用機理:在服用硝苯地平之后,能夠對心肌細胞膜鈣內流情況予以選擇性抑制,從而降低心肌收縮力,抑制心肌細胞興奮,減少耗氧量,以免鈣超負荷,實現對心肌細胞的保護,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全身及動脈血管[7]。在擴張血管平滑肌方面,硝苯地平的作用機制為:①抑制鈣內流;②抑制血管上α腎上腺受體;③抑制細胞壁內鈣釋放;④降低磷酸二脂酶活動;⑤激活鈣離子泵;⑥對鈣調節素產生作用;⑦激活Na+-K+-ATP酶。
在臨床治療中,硝酸酯類藥物的給藥方式為間歇式,以此保證無硝酸酯間期,其主要是由藥物半衰期決定。通常而言,在臨床用藥中,需確保24h內,至少6h是無藥期。相關文獻資料顯示[8],無硝酸酯間期是非常有益的,能夠快速恢復機體的硝酸酯代謝與巰基數量。在實際治療中,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交替給藥,即白天高劑量,夜晚低劑量,在此過程中,當患者伴有嚴重心功能不全或者不穩定性心絞痛時,應避免使用交替給藥方式。
總之,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應用硝酸酯類藥物,具有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的特點,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郭歌,祖凌云,高煒,等.硝酸酯類藥物的抗血小板作用[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10(18):3354-3358.
[2]劉崢榮.硝酸酯類藥物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觀察[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05):2572-2573.
[3]羅瑞蘭,葉瑞綠,龍娜,等.硝酸酯類藥物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藥學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1(05):713-714.
[4]惠紅巖.應用5-單硝酸異山梨酯注射劑型的合理性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2,32(01):59-60.
[5]王峰,陳延軍.60例硝酸酯類藥物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14(01):393-394.
[6]寧耀鈞.硝酸酯類藥物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藥學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3(10):164-165.
[7]仇飛亞.40例硝酸酯類藥物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觀察[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03)280-280
[8]硝酸酯類藥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合理應用[A]//2012心血管疾病藥物治療高峰論壇論文集.2012:1-15.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