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手法整復結合物理療法治療colles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colles骨折患者100例,隨機分組,手法+物理組50例行手法整復結合物理療法治療,手法組50例行手法整復治療。對兩組患者腕關節優良率、腫脹消失和骨折愈合時間進行對比。結果 手法+物理組治療的各項指標均優于手法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手法整復結合物理療法治療colles骨折的可行性高,可促進腫脹消退和骨折愈合,提升腕關節功能,值得推廣。
關鍵詞:手法整復;物理療法;colles骨折;可行性
colles骨折為橈骨遠端骨折,也即距離關節面2~3cm以內的骨折,患者多伴隨前傾角減少或負角,遠側骨折斷端向背側傾斜的特點,出現典型餐叉畸形。colles骨折多發于女性老年,多跟女性絕經后體內激素水平改變所致骨質疏松相關[1]。本次研究對手法整復結合物理療法治療colles骨折的療效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colles骨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為閉合性骨折,無神經或肌腱損傷,有明確外傷史,臨床以腕關節腫脹、疼痛和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部分患者伴隨骨擦感、骨擦音、畸形,經X片確證橈骨遠端骨質完全斷裂,并發生骨折端背側、橈側移位。將開放性骨折、有代謝性骨病、病理性骨折、伴隨神經、肌腱損傷、合并全身嚴重疾病等患者排除。隨機分組,每組50例,其中手法+物理組男13例,女37例,年齡3~88歲,平均年齡為(59.23±2.51)歲;左側17例,右側33例。A型15例,C型35例。手法組男12例,女38例,年齡3~88歲,平均年齡為(59.12±2.57)歲;左側18例,右側32例。A型16例,C型34例。兩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骨折部位、骨折類型有可比性,差異不顯著。
1.2方法 手法組患者行手法整復治療。患者仰臥或坐位,肩外展,肘屈曲至90°,掌心往下,前臂處于中立位,助手握住患者肘部,術者以兩拇指并列于骨折遠端背側,其余四指位置腕部,緊扣大小魚際并順勢進行牽引。重疊移位完全矯正后進行掌屈尺偏位固定,使骨折復位。前臂均勻纏繞繃帶襯墊,后用前臂小夾板于中立位固定,患肢屈肘90°,頸腕帶懸吊于胸前。
手法+物理組患者行手法整復結合物理療法治療,物理治療:①低頻脈沖磁療:復位后經低頻脈沖磁療治療骨折部位,1次/d,治療15d。②超短波治療:復位后1w以無熱量超短波治療,1次/d,20min/次,治療1w。③功能鍛煉:固定2~10d后拍X線片復查,調節棉墊并對外固定進行加固,糾正再移位,骨折愈合后解除外固定,加大功能鍛煉強度。復位后第1d開始指導患者進行手指、肘關節和肩關節活動鍛煉;0~4w進行肘關節和肩關節活動;4~8w進行腕關節活動,包括橈屈、背伸、掌屈和尺屈等;8~12w強化肌力、腕關節活動度訓練;12w之后根據骨折愈合情況恢復正常活動。
1.3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定 對兩組患者腕關節優良率、腫脹消失和骨折愈合時間進行對比。
療效分為4級[2]:根據Green和O'Brien評分情況進行分級,其中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65~79分為可;低于65分為差。腕關節優良率為(優+良)/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相關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行統計分析,腕關節優良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檢驗方式為χ2檢驗。腫脹消失和骨折愈合時間等計量資料,用(x±s)表示,檢驗方式為t檢驗,P<0.05為組間或組內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判斷依據。
2 結果
2.1兩組腕關節優良率的比較 采用χ2進行計數數據檢驗,手法+物理組腕關節優良率94.00%明顯高于手法組82.00%,有統計學差異,P<0.05。
2.2腫脹消失和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采用t檢驗行計量數據檢驗,手法+物理組腫脹消失和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手法組,分別為(4.64±2.36)d和(25.68±4.92)d,手法組分別為(10.56±2.91)d和(38.45±8.53)d,有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colles骨折臨床治療方法較多,若復位不佳,可影響患肢外觀和功能,因而治療的重點在于骨折對位良好,促使橈骨關節面生理尺偏和掌屈恢復正常,因而修復時,在對重疊移位進行牽引時,還需加大橈側牽引力度,對橈偏移位進行糾正,并于尺偏掌屈位固定,以促使韌帶緊張,避免骨折塊再次移位,保持骨折端良好對位,加速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骨折愈合[3]。
而物理療法包括低頻脈沖磁療、超短波治療和功能鍛煉。其中,低頻脈沖磁療、超短波治療均有強穿透性,可透過骨折夾板發揮對骨折深部的治療作用。colles骨折后以腫脹和疼痛為常見表現,超短波可擴張血管,加速血流,改善血管壁通透性,促進局部腫脹的消散和炎性物質的吸收,還可改善局部營養代謝,緩解靜脈瘀滯癥狀,減輕局部水腫,緩解肌痙攣。低頻脈沖磁療可改善局部血液,促進炎癥滲出和吸收,緩解腫脹。而功能鍛煉可直接或間接改善靜脈回流,減輕靜脈持續高壓狀態,促進腫脹消退[4]。本研究結果顯示,手法+物理組治療的各項指標均優于手法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有研究證實[5],為促進骨折愈合,需在確保骨折局部穩定下進行功能鍛煉,因而本次研究在腫脹消退到血腫吸收期之間進行功能鍛煉,以加速骨折愈合。另外,在骨折愈合過程中,超短波可加速骨細胞增殖和促使骨痂形成,促進鈣離子沉積;而脈沖磁療可經微電流加速骨組織礦化和骨組織生長,可將骨細胞內環磷酸腺苷系統激活,對蛋白和轉化生長因子分泌有刺激作用,可加速骨折修復和愈合。
綜上,物理治療一方面可加速骨折愈合,促進腫脹消退,減輕關節功能障礙程度;另一方面超短波可對組織進行刺激,發揮新陳代謝作用,促使損傷組織修復,加速肉芽組織生長,刺激結締組織增生;低頻脈沖磁療可有效軟化瘢痕,預防瘢痕形成;功能鍛煉可有效打斷局部增生中的疏松或致密粘連纖維,增加纖維移動性[6]。在手法手法整復后結合物理治療對colles骨折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龐再力,莊瑞卓,肖建生,等.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與外用腫痛神效散治療橈骨遠端骨折[J].中國傷殘醫學,2013,23(7):135-136.
[2]楊玉元,楊靜,張宏剛,等.自制偏心牽引帶在橈骨遠端骨折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骨傷,2013,12(8):693-695.
[3]邱繼明,陳春華.手法復位聯合土家藥活血接骨膏外敷治療橈骨遠端骨折[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8):1306-1308.
[4]李仁啟,易榮賓.金黃散外敷輔以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治療早期colles骨折患者的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2014,16(22):204-205.
[5]李層.金黃散外敷輔以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對221例早期colles骨折患者的療效[J].上海醫藥,2014,32(3):37-38.
[6]賈勝洪,李剛.手法復位消腫止痛膏外敷小夾板固定治療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18例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3,17(27):137-137.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