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針對高血壓患者采用中醫治療方法的效果進行初步探討,以確定高血壓的中醫臨床有效治療方法。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的76例高血壓患者有關資料,平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兩組,每組各有38例患者,對照組患者采用中藥方法治療,治療組患者采用中醫綜合方法治療,分別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 治療組患者有21例患者顯效,12例患者有效,有效率為91.7%;對照組患者有16例患者顯效,11例患者有效,有效率為75%。治療組患者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 中醫綜合治療方法的為臨床效果優于中藥治療方法,可廣泛應用于中醫臨床治療中。
關鍵詞:高血壓患者;中醫綜合治療;中藥治療
高血壓在臨床中是具有動脈壓升高特征,同時伴隨心臟、血管等器官器質及功能性改變的一種疾病,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在中醫臨床中屬于\"眩暈\"范疇。隨著近年來逐漸提高的生活水平及不良飲食習慣,高血壓患者日趨增多,對人們健康產生嚴重影響。高血壓在傳統醫學中被認為是因機體陰陽失衡而引起,具有肝陽上亢、肝腎陰虛及陰陽兩虛等癥狀表現。因此,調理肺腑是高血壓的中醫基本治療原則。本研究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的76例高血壓患者有關資料,采用中醫治療方法獲得了良好療效,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的76例高血壓患者有關資料,平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兩組,每組各有38例患者。治療組有21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患者年齡在32~81歲,平均年齡(41.6±2.4)歲,病程在2~28年。其中有12例患者為肝腎陰虛,16例患者為肝陽上亢,10例患者為陰陽兩虛。對照組有22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患者年齡在26~79歲,平均年齡(39.7±2.1)歲,病程在1~27年。其中有9例患者為肝腎陰虛,17例患者為肝陽上亢,12例患者為陰陽兩虛。兩組患者都與高血壓診斷標準相符,在基本資料方面不存在明顯區別,可進行比較(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采用祀菊地黃丸,可對腎陰進行滋補,具有清肝熱功效,可用于肝腎陰虛性高血壓的治療,肝陽上亢性高血壓可應用當歸龍薈丸治療,陰陽兩虛性高血壓可采用金匾腎氣丸進行治療。
1.2.2治療組 中肝腎陰虛性高血壓患者應用祀菊地黃湯、15 g山藥、20 g熟地黃、15 g山英肉、15 g澤瀉、12 g丹皮、12 g獲菩、15 g懷菊花、12 g祀果、20 g女貞子、15 g葛根、15 g黃精、20 g炒棗仁、15 g丹參用水煎服2次/d。
肝陽上亢型性高血壓患者應用天麻鉤藤飲、10 g天麻、10 g黃芬、10 g桅子、10 g杜仲、10 g桑、10 g益母草、10 g寄生、10 g朱獲神、10 g川牛膝、10 g夜交藤、10 g石決明、10 g鉤藤每日用水早晚用水各煎服1次。
陰陽兩虛型性高血壓患者應用六味地黃湯、24 g熟地黃、12 g山藥、12 g山茱英、9 g牡丹皮、9 g白獲菩、9 g牛膝、9 g澤瀉、3 g肉桂用水煎服1次/d。
上述方劑1個療程為15 d,患者服用3~4個療程后對療效進行比較分析。
1.3判定治療效果標準 舒張壓降低不少于10 mmHg,基本與正常范圍接近,患者進食后血壓不會顯著升高,臨床癥狀好轉為顯效;患者舒張壓降低不足10 mmHg,相對于治療前降低10~19 mmHg,或收縮壓降低>30 mmHg,臨床癥狀具有一定程度的好轉為顯效;患者血壓降低不明顯,沒有改變臨床癥狀為無效。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有關數據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P<0.05表明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患者有21例患者顯效,12例患者有效,有效率為91.7%;對照組患者有16例患者顯效,11例患者有效,有效率為75%。治療組患者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
3 討論
在臨床中,高血壓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血壓患者已近2億,并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因此,需要研究具有良好效果的治療方法,研究臨床高血壓患者的中醫療效,對于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高血壓患者采用西醫治療方法通常都容易產生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特別是孕婦及老年患者更是如此,也難以獲得良好的降壓效果。
在中醫臨床中,高血壓屬于\"眩暈\"范疇。中醫觀點對于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應采取標本兼治的方法,也就是對人體陰陽進行調節使其達到平衡狀態。本研究將高血壓分為肝陽上亢、肝腎陰虛及陰陽兩虛三種不同類型,采用中醫治療方法應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對癥,才能獲得理想效果。部分患者也可能同時存在兩三個類型的高血壓,因此應定時復診,并結合病情變化采取適宜的治療方法,并結合病情變化隨時調整,以確定最適宜的治療方法,進而才能獲得預期效果。
3 結論
總之,高血壓患者采用中醫綜合治療方法的效果明顯優于中藥方法,中醫綜合方法能夠結合患者病情實際對藥物進行合理調整,而中藥則無法進行調整。因此,中醫綜合治療方法的療效明顯,可廣泛應用于中醫臨床治療中。
參考文獻:
[1]宋安華,楊小霞,張宇芬.中醫治療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3,10.
[2]薛梅.高血壓患者的中醫治療分析[J].醫學信息,2010.6.
[3]陳松梅.72例中醫治療高血壓的分析與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15.
[4]楊戈.中醫治療高血壓103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中藥,2014,9.
[5]高有利.中醫治療高血壓116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醫中藥,2015,3.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