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針對潰瘍性結腸炎的三種中醫臨床治療方法的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方法 比較口服中藥、中藥灌腸及口服中藥與灌腸相結合三種方法治療效果的差異。結果 口服中藥與灌腸相結合方法最佳,有效率高達98.4%(P<0.05)。結論 臨床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中醫治療方法具有明顯效果,可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中醫治療方法;治療效果
在各種腸道疾病中,臨床中的潰瘍性結腸炎也位數不少,其患病比例也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因此,日益受到中醫相關研究人員的普遍重視。普通患者在臨床診斷中發現患有潰瘍性結腸炎,一般情況下,都難以了解該疾病的具體情況,這主要是因平時不了解潰瘍性結腸炎的而有關癥狀表現。潰瘍性結腸炎在臨床中屬于非特異性的一種炎癥性腸病,目前還未明確其具體致病原因。病變一般都處于結腸黏膜及其下層,在病理方面具有結腸黏膜慢性炎癥及形成潰瘍等特點,多累及對患者直腸與遠端結腸產生不利影響,嚴重患者還將擴展到近端甚至整個結腸。
在中醫臨床中,屬于“腸癖”、“腸風”等范疇。容易導致患者腹痛或便血等,嚴重患者還將產生癌變,對患者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一定要在臨床中提高對該疾病的重視程度。有關研究人員在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方面近年來積累較為豐富的經驗,并獲得顯著療效,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1 中醫治療方法
1.1口服中藥方法 目前,在中醫臨床中還沒有固定的辨證分型施治處方,單純辨證分型治療方法采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湯、太子參、陳皮、葛根等中藥材進行治療,共對15例患者進行治療,有9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病情好轉。
有研究將潰瘍性結腸炎分為五種類型,脾胃虛弱型患者采用參答白術散進行治療;脾胃虛寒型患者采用理中湯進行治療;肝郁脾虛型患者采用痛瀉方進行治療;脾腎陽虛型患者采用四神丸進行治療;脾虛濕盛型患者采用葛根蘋連湯進行治療。共對40例患者進行治療,有4例患者治愈,29例患者顯效,5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無效,有效率為95%。通過分析匯總很多研究結果發現,大腸濕熱證使出現頻率最高的一種證型,在臨床中主要采用白頭翁湯與香連丸進行治療。
很多研究人員的觀點也各不相同,具有比較復雜的分型,結合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及臨床癥狀表現及辨證論治積累的多年經驗,將其分為急性發作、慢性虛弱及邪留正虛三種類型比較合理。止血止瀉、健脾柔肝、燥濕清熱等類型患者可采用黃連、當歸、白芍等中藥材進行治療,勝濕祛風類型患者可采用白芷、葛根、白岌等中藥材進行治療。在臨床辨病論治方面,潰瘍性結腸炎可采用專方專藥進行治療。共對25例患者進行治療,有4例患者治愈,13例患者顯效,7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無效,有效率為96%。此外,在免疫調節及腸粘膜局部免疫炎癥反應減輕方面,安腸膠囊都表現出良好效果。
1.2中藥灌腸方法 中醫精髓就是在辨證施治分型中采取的施治藥方,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取腸道給藥方法對疾病進行診治的過程中,也具有十分獨特的效果。有研究人員結合中醫辨證方法對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三黃湯、黃柏、烏藥等中藥材進行治療;對虛寒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四神丸進行治療;對具有較大量便血患者采用云南白藥進行治療,上述方法都用150~200 ml水進行煎服,42例患者保留灌腸方法治療,有17例患者治愈,15例患者顯效,6例患者好轉,4例患者無效,有效率90.5%。采用黨參、黃連、干姜等中藥基本方,200毫升水煎后對患者灌腸,大便下血患者添加地榆炭,同時結合中醫辨證施治方法對證型不同患者采用不同藥溫。脾胃虛寒型患者控制溫度保持在40.5℃~41.5℃;偏重濕熱患者控制溫度保持在37.5℃~38.5℃。對27例患者進行治療,僅2例患者無效,有效率為92.6%。采用藥錫類散的中成藥及單驗方,具有除濕清熱、解毒涼血、化疲活血及生肌祛腐等效果,基于錫類散添加地榆、三七、等中藥材制成腸炎康對患者進行灌腸,對44例患者進行治療,有26例患者治愈,9例患者顯效,6例患者有效,3例患者無效,有效率93.2%。
1.3口服中藥與灌腸相結合方法 整體與局部配合是中醫臨床的治療特點,采用外治結合口服重要,具有十分顯著的治療效果。有研究結果顯示,健脾靈與苦參槐花合劑聯合對患者進行灌腸方法治療,治愈率為52.7%。采用口服健脾益腸與愈瘍煎灌腸進行聯合治療,在62例治療患者中,有28例患者治愈,19例患者顯效,14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無效,有效率高達98.4%。
2 結論
綜上所述,潰瘍性結腸炎目前在中醫藥治療方法已獲得重要研究進展,口服中藥、中藥灌腸、口服中藥與灌腸相結合等多種治療方法已充分發揮應有的效果。可采取一種方法進行施治,也可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聯合治療,具有可靠效果,不具有較大的毒副作用。但因目前對中醫辨證分型方法尚未形成標準,導致分型比較分散,各分型之間具有重復的癥狀表現。所以,采用的治療方法也較為雜亂。在中藥藥理方面,對于潰瘍性結腸炎治療方面的研究不夠深入,造成選方用藥不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研究難度。今后將加強研究潰瘍性結腸炎的癥狀表現,以進一步明確潰瘍性結腸炎的致病機理。制定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標準,基于此篩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有效藥物,才能提高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張傳儒.調肝理脾法治療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30例報告[J].中醫雜志,2014.8
[2]趙涉媛,戴宗海,楊世興,等.辨證治療潰瘍性結腸炎80例[J].陜西中醫,2013,11.
[3]解淑華.自擬祛風勝濕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30例[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3,9.
[4]徐秀全,林風君.老柴理氣化濕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80例[J].實用中醫雜志,2013,15.
[5]葛文津,甘毓麟,陳瑜,等.固腸膠囊治療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J].實用中醫雜志,2014,3.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