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在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定性診斷中胸片X線的應用價值。方法 對本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行胸片X線檢查的47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X線臨床診斷價值。結果 經X線檢查確診47例患者中有17例(36.17%)肺紋理增強型病變、12例(25.53%)小葉性浸潤型病變、5例(10.64%)大葉性浸潤性病變、6例(12.77%)肺部局灶性病變、4例(8.51%)多灶型病變、3例(6.38%)胸膜炎性病變。接受治療后均痊愈。結論 胸片X線在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因病理差異患者影像征象不盡相同,結合臨床癥狀與臨床實驗室檢查可以明確患者的病情,對于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早期診斷、鑒別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肺炎;支原體;X線;定性診斷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臨床呼吸系統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多發病于兒童或青少年,發病率在5.0%~30.0%,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臨床起病緩慢,表現為發熱、頭疼、咳嗽、咽痛、肺部干濕羅音等不典型癥狀,胸片、CT等臨床影像學檢查呈多樣性。本文為探討在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定性診斷中胸片X線的應用價值,對本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行胸片X線檢查的47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行胸片X線檢查的47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男28例,女性19例,患者年齡2歲~43歲,平均年齡(25.62±4.34)歲,患病時間7~39d,平均(23.64±5.62)d,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胸痛、咳嗽、咯血、胸部不適、中耳炎等。臨床診斷符合《實用內科學》中關于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判定標準[2],同時結合患者臨床癥狀與實驗室檢查結果,患者病情無誤。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接受特異性血清MP-IGM抗體檢查,均顯示為陽性、弱陽性,表明患者均為肺炎支原體感染,并于入院第二日接受心肌酶譜、肝腎功能以及胸片X線正位、側位檢查。給予患者抗感染治療,口服阿奇霉素治療6~10d,于出院時再行胸片X線復查患者肺部改善情況,并對出院患者進行定期隨訪,直至肺部病變吸收。
1.3 數據處理 計數資料以%表示,患者病程、年齡以(x±s)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通過SPSS19.0分析處理數據,P<0.05,具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胸片X線征象特征 47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呈肺紋理增強型病變,占36.17%,患者影像顯示肺紋理呈彌漫性或局限性模糊、增多,或伴有肺門影增濃、增大現象;有12例患者呈小葉性實質浸潤性病變,占25.53%,患者影像顯示為斑片或斑點狀模糊陰影,肺門呈向外放射狀延伸,其中8例為右下肺病變,4例為左下肺病變;有5例患者為大葉性實質浸潤性病變,占10.64%,患者影像顯示為邊界清晰的大片扇形、云絮狀或者三角形狀的高密度實質陰影,其中3例右上肺病變、1例左上肺病變、1例右下肺病變;有6例為肺部局灶性病變,占12.77%,表現為邊界清晰、密度均勻的孤立性陰影,其中3例右上肺、2例右下肺、1例左上肺病變;有4例患者為肺部多灶型病變,占8.51%,表現為患者單側或雙側肺葉有多處局限浸潤性陰影。有3例患者為胸膜炎性病變,占6.38%,影像檢查顯示患者患側胸壁的胸膜密度增大、增厚,肋膈角度變大。
2.2臨床療效 接受治療后,47例患者病灶均全部吸收,病情痊愈,患者臨床治療率為100.00%。
3討論
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常見的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兒童青少年發生呼吸系統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依靠自身特殊的膜蛋白作為黏附因子,通過結合宿主受體細胞進行呼吸系統傳播[3]。常常好發于嬰幼兒童、青少年等免疫力低下人群,臨床起病緩慢,一般呈頭疼、發熱、咳嗽、牙痛以及全身乏力等非典型臨床癥狀。兒童感染肺炎支原體后,常表現為與百日咳的特征性臨床癥狀相似癥狀,即咳嗽、陣發性劇烈干咳、痙攣性咳嗽或者呼吸困難、咳中帶痰甚至伴有血絲等癥狀,一旦與病毒或細菌引起的其他感染合并,會導致患者病情加劇,損傷肺外器官[4]。
肺炎支原體感染部位一般為咽喉、氣管以及肺部,通過生成自身組織相關抗體來損傷患者免疫系統,同時因為胸片X線的影像特征與患者肺部體征并不同步,患者的臨床體征與癥狀表現不明顯,病情比較復雜而易出現誤診事件[5]。肺炎支原體一般通過侵犯患者肺間質傷及患者肺泡,誘使肺部出現實質性炎癥,再經由患者呼吸道傳播至支氣管以及細支氣管黏膜,最終使黏膜充血水腫、支氣管周圍血管出現間質性浸潤[6]。臨床常通過胸片X線與患者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相結合進行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鑒別,效果比較顯著。本文研究發現,47例患者中有17例(36.17%)肺紋理增強型病變,12例(25.53%)小葉性實質浸潤型病變,5例(10.64%)大葉性實質浸潤性病變,6例(12.77%)肺部局灶性病變,4例(8.51%)多灶型病變,3例(6.38%)胸膜炎性病變。所以,因肺炎支原體肺炎病理差異使X線的影像癥狀各不相同。胸片動態監測與征象的差異性對患者病情早期診斷有著重要意義,能夠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另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藥物血漿半衰期長、穿透力強、殺傷力強、消化道反應以及藥物副反應小等優勢,其對無胞壁的肺炎支原體具有較好的殺菌療效,已被作為臨床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首選治療藥物[7]。本文研究顯示,通過阿奇霉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患者治愈率為100.00%,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胸片X線在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因病理差異患者影像征象不盡相同,結合臨床癥狀與臨床實驗室檢查可以明確患者的病情,對于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早期診斷、鑒別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鄒學廣,榮陽,何光英,等.肺炎支原體肺炎的X線診斷價值與影像追蹤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2):71-72.
[2]李沁彤,耿昶,周占文,等.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129例X線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0,8(3):256-258.
[3]吳曉峰,白德波,王伯元,等.80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X線特點及療效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4(9):1714-1716.
[4]蔣建廣.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X線臨床診斷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5(4):169.
[5]馬志峰.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X線和CT的臨床表現區別[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24(2):1153-1154.
[6]唐琪玲.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X線臨床診斷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31):142-143.
[7]劉曉宇,徐華,戴紅偉,等.X-線呈大葉性肺炎改變的肺炎支原體肺炎36例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9):3218-3219.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