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高速發展,信息化對現如今各行各業的發展已經產生了不可取代的影響,醫院信息化建設也已然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就醫院信息化建設之信息公開工作實踐中得到的一些啟示,進行醫院信息公開工作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分析,探討醫院信息公開的長效機制;希望通過醫院信息公開工作的開展,能進一步改善日趨嚴重的醫患關系,營造良好的醫療衛生服務環境。
關鍵詞:醫院;信息化建設;信息公開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all walks of life have been produced can not be replaced by the impact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s also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ractice get some enlightenment, hospi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ork of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hope tha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ork,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health services.
Key words:Hospital;Information construction;Information disclosure
近年來,隨著《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原衛生部《醫療衛生服務單位信息公開管理辦法(實行)》等法律規章制度的正式實施,我國醫院信息公開工作取得了巨大進步,再此背景下,筆者有幸參與并負責一家市級三甲綜合醫院的信息公開建設工作,從而得到一些啟發。
1 醫院信息公開的概念
狹義的醫院信息公開指醫院依照法定形式公開與社會成員利益相關的所有信息,并允許公眾通過查詢、閱讀、復制等方式充分利用醫院信息的行為。而廣義的指醫院信息公開制度,即醫院通過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動向社會公眾和依申請向組織和個人公開相關信息的制度。它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制度體系,除了包括與醫院信息公開行為直接相關的主體、內容、方式、流程、監督等各項具體的制度外,還應當包括間接相關的保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的協調和統 一[1]。
2015年3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印發醫院、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等9類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公開目錄的通知》(國衛辦政務發[2015] 12號),其中,明確指出醫院信息公開的內容分為兩大塊:向社會公開、向患者公開。向社會公開包含了:醫院概況、醫院環境、行風建設及醫療服務四部分;向患者公開則包含了:服務告知、服務價格及收費兩部分。
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要切實有效地開展醫院信息公開工作,首先必須緊緊圍繞信息公開內容構建管理規范、制定可行的制度并成立專門的工作機構使之有效執行[2]。筆者所在單位自開展信息公共工作之初,就成立了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由院長為組長、分管副院長為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全院信息公開工作的具體組織協調、檢查和指導,進一步修訂完善信息公開工作制度和程序、院務公開制度、院長接待日工作制度、新聞發布、新聞發言人制度、宣傳管理工作制度等相關配套制度,明確政府信息公開的領導體制、主管部門、日常管理和監督機構、評估考核辦法,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各科室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規范有序推進信息公開工作。
2 醫院信息公開需“以患者為中心”
“以患者為中心”是醫療機構時下最常用的宣傳語,并成為政府對醫院績效考評的一個原則和醫院民主管理的重要方式;然而,現在的醫院信息公開工作卻往往忽視了“患者”這個中心。由于現行的許多相關律法、法規或者條例都決定著醫院在信息公開的范圍、方式方面擁有優先權和決定權,患者和社會在醫院信息公開過程中缺乏事先參與信息公開決策的表達權利和參與決定權,在醫院信息公開工作中常見的諸如醫院信息不公開、公開不及時、不全面等問題,究其詬病主因皆在于此[3]。
筆者認為解決此問題,首先需從制度上擴大、加深患者和社會在醫院信息公開工作中的作用,主動接受患者和社會的監督,建立吸收其意見和建議的有效方式,通過患者和社會的參與,實現信息雙向互動,消除暗箱操作行為,鏟除滋生醫療腐敗的土壤,使患者和社會具有恰當的事先知情權和決策參與權,這也將有利于醫院行風建設,提高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和管理效能。筆者建議按照覆蓋廣、低成本的原則結合本地區、本醫院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幾種合適的評價方式(如設置專門的醫院信息公開意見箱、紙質或觸摸屏問卷調查、醫患溝通促進會、窗口評價等)反復開展,從而獲取到患者和社會對醫院信息公開工作最新的、真實的意見,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評價系統。完善的評價系統應該可以按照門診患者意見和住院患者意見、行政辦公類意見和醫療服務類意見等多種分類方式來查詢評價結果,同時與醫院網站實現同步,定期將評價結果公布在醫院網站或者醫院內部的公示欄,作為對醫護人員進行績效考核的內容之一,也可考慮與衛生行政部門的系統對接,實現衛生行政部門對醫院的考核以及社會對醫院的監督。
除了制定擴大和加深患者參與程度的相關制度外,筆者認為還需同時配套監督、考核或問責制度,使之得到真正落實。醫療衛生領域的信息公開與否和程度不僅涉及到醫院商業秘密的保護與公眾醫療整體的進步、而且也關系著患者醫療權利與個人隱私權的保護等諸多因素,醫院自身內部的監督雖然具有直接、針對性強的優勢,但作為自我監督的手段,不可否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筆者認為要做好醫療衛生領域的信息公開工作,除了醫院自身內部的監督機構外,還需要一個外部獨立的“公正”主體。這個主體可由醫學專家、政府相關機關工作人員、律師等多領域人才組成,通過社會分工專業化的優勢來保障醫院的信息公開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證公眾的合法權益。
3 開展醫院信息公開工作能有效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
我國醫療機構信息資源管理嚴重滯后的問題從2003 年的SARS 風波到現如今頻頻上演的醫鬧事件可見一斑,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患者對醫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之一些媒體的片面報道,嚴重影響著醫院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制約著醫療衛生事業的協調發展,甚至危及到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筆者所在單位近年來每年接到大大小小的投訴案件不下幾十件,其中除了少數技術原因外,大部分都是因為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而引發的服務類投訴。
筆者在工作中發現,通過開展醫院信息公共工作,①可以引導患者理性就醫,不僅達到充分利用和分配醫療資源,給大醫院減壓,而且能減少患者盲目就醫引起的不滿或醫療資源的浪費等;筆者所在醫院通過在門診設置導醫員和專家介紹公示欄、“微導診”(通過微信平臺實現)、就診流程及科室布局圖等多種信息公共方式對前來就診的病患進行合理引導,大大減輕患者就診過程中的曲折。②可以讓患者對醫學知識、醫療服務收費、藥品價格、國家相關政策以及醫療行業高風險和局限性做到心中有數,預知在醫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從而使患者逐漸建立起對醫生的信任,減少醫患之間的誤會;筆者所在單位從原有的院務公開欄、公示欄、滾動播放電子屏、觸摸式價格查詢系統、每日住院費用清單等少數幾種信息公開方式,不斷創新及擴展到今天的微信公眾平臺、門戶網站、“醫患互動”系統、檢驗結果短信服務等數十種不同的方式,醫院透明度大幅度提升,患者隨時隨地都能掌握到醫院的第一手信息。③可以增強醫療機構的服務意識,改善醫院形象。筆者所在醫院通過醫院信息公開工作實現了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和醫院內部的自我監督,逐漸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技術和服務水平,提升醫院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和可信度。
隨著人們對個人健康重視程度和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必然導致醫患關系日益緊張。和諧的醫療衛生事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醫療機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政府的形象,因此,醫院信息公共已然成為醫院發展過程當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充分認識新時期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公開的重要性,積極探索信息公開的有效方式,利用信息公開提高醫院的核心競爭力,爭取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提高醫院的綜合管理水平,是我國醫療機構刻不容緩的工作。
參考文獻:
[1]王少輝.邁向陽光政府: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3-4.
[2]王蕾,吳宇彤,王興芝.醫院信息公開制度建設的實踐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25):106-107.
[3]陸曉露,徐淵洪,程之紅,等.信息不對稱下公立醫院信息公開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2,32(7):10-12.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