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討PICC置管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進展,主要包括穿刺點滲血、靜脈炎、導管堵塞、靜脈血栓形成、感染、導管脫出等,本文就PICC置管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進行綜述。
關鍵詞:PICC置管;并發癥;預防及護理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是從外周靜脈穿刺,將導管頂端定位于上腔靜脈的一種置管技術。通過置管可以安全有效的輸注藥物,并且將血管損傷降低到最低程度,不但減少患者痛苦,還能夠降低護理人員的操作難度。目前,PICC已經廣泛應用到了腫瘤化療,長期輸液及腸外營養的患者中[1]。但在使用過程中常會出現一些并發癥不容忽視:如穿刺點滲血、靜脈炎、導管堵塞、靜脈血栓形成、感染、導管脫出等。本文結合臨床實際,查閱大量對(PICC)置管應用與護理的臨床研究文獻,現就PICC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綜述如下。
1 局部滲血、水腫
1.1局部滲血、水腫是PICC置管后24~72 h常見的并發癥,與穿刺時造成血管壁損傷[2],化療藥物刺激有關。患者主訴疼痛,表現為穿刺點局部隆起,皮膚呈青紫色[3]。
1.2預防及護理
1.2.1穿刺時針尖進入皮下潛行一小段后再進入血管,形成皮膚表面針眼與血管壁針眼存在一段距離,皮下組織對血管壁針眼可產生壓迫止血的作用,可使滲血和感染概率降低[4]。
1.2.2彈力繃帶固定,可防止滲血,減少換藥次數和感染機會,提高護士工作效率[5]。
1.2.3置管后穿刺點及時使用5 cm×5 cm藻酸鹽敷料或2 cm×2 cm的小紗布覆蓋于穿刺點上壓迫止血或吸收滲血滲液。
2 靜脈炎
2.1靜脈炎一般發生在穿刺后48~72 h,多發生于1 w內,是PICC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與導管材質過硬或型號不當、反復穿刺、多次置管、穿刺側肢體過度活動,血管狀況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關。表現為導管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觸及硬結。
2.2預防及護理
2.2.1置管時動作應輕柔,送管時最好1 cm/次均勻緩慢的送入,切忌粗暴[6]。鐘就娣等認為:在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將導管送至10 cm時,就提前撤出穿刺鞘的操作方法可以減少靜脈炎的發生[7]。
2.2.2置管后發生的機械性靜脈炎多見于肘關節下置管者,由于手臂伸屈,肌肉會帶動導管在穿刺點來回進出,摩擦穿刺點,對血管產生機械性刺激引起靜脈炎。有研究發現穿刺點位于肘窩上4橫指處,靜脈炎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穿刺點。選擇不同的肘部靜脈,靜脈炎的發生率也不一樣,首先是貴要靜脈,其次是正中靜脈,最后是頭靜脈; 首選肘上靜脈,但要避開肘關節及疤痕處[8]。
2.2.3預防靜脈炎關鍵是PICC置管期及一周內采取多種預防措施:如置管上肢握拳、松拳;濕熱敷;B超引導下置入PICC導管減少對靜脈內膜的刺激[9];PICC置管后常規照射TDP[10]等可有效預防靜脈炎的發生。
2.2.4一旦出現靜脈炎癥狀,臨床上常用土豆片外敷等,張 晶[11]研究顯示用硫酸鎂濕敷容易結晶,效果不如痊愈妥縮短治愈時間明顯,如癥狀未見改善應拔管。
3 導管堵塞
3.1導管堵塞是中心靜脈置管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生率可高達21.3%。有文獻報道,國內PICC堵管發生率為30%[12]。與血液粘稠度高、置管側肢體用力過度、頻繁咳嗽,便秘使胸腔內壓力增高、長期輸入高濃度液體、護士封管技術不準確、沖管不及時或不徹底等因素有關。表現為液體輸入速度減慢,或液體不滴。
3.2預防及護理
3.2.1合理選擇留置靜脈,盡量避開患肢,如乳腺癌或有靜脈血栓或動脈疾病患者,由于患肢加壓包扎及可能出現淋巴水腫,合理選擇靜脈尤為重要[13]。
3.2.2掌握正確的封管方法。正確適時的封管可以有效預防堵管的發生,顧志英[14]認為正確的封管方法是:封管時原則上不抽回血,用20 ml注射器抽吸生理鹽水20 ml接頭皮針以脈沖方式沖管,最后使用肝素溶液正壓封管,防止血液反流回導管而發生堵管。大部分研究者認為遵循SASH沖管封管步驟能有效減少患者PICC導管堵管的發生率,即生理鹽水-藥物-生理鹽水-肝素。
3.2.3置管側肢體避免過度用力,及時處理患者的咳嗽便秘癥狀。對應用TPN化療藥等高刺激性藥物時每6~8 h用生理鹽水間歇沖管,在使用間歇期沖封管2次/w。
3.2.4不從PICC管中采集血液標本,不在留置的PICC肢體測血壓,昏迷病人翻身時應防止肢體受壓。合理安排輸液的順序,先輸高營養液體后輸等滲液體。輸血時加強巡視,輸血后用生理鹽水迅速沖管,減少有形成分的附著[6]。
4 PICC相關性血栓
4.1 PICC相關性血栓是指PICC導管外壁或血管內壁血凝塊的形成,作為血管內異物,會直接引起血管內膜損傷,從而誘發血栓形成[15],是PICC置管后最危險的并發癥。表現為置管側肢體腫脹,疼痛,皮溫增高及皮膚顏色變化,嚴重時發生肺栓塞。
4.2預防及護理
4.2.1操作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詳細評估,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如術前有血栓病史和高凝狀態的患者應慎用[16]。操作者應根據患者的血管條件選擇適宜的器材,盡量使用材質柔軟,小型號的導管,并根據個體差異選擇不同長度,使導管尖端到達管徑粗大且血流豐富的上腔靜脈[17]。
4.2.2健健教育 置管后前3 d可在穿刺點上方10 cm處行濕熱敷3~4次/d,5~10 min/次。囑患者適度活動置管側肢體,避免置管側肢體做提重,過度外展,上舉,旋轉等運動。囑患者抬高患肢以促進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置管側肢體出現酸脹,疼痛等不適感覺時應及時報告。護士須仔細觀察置管側肢體有無腫脹,疼痛,皮溫增高及皮膚顏色變化,尤其注意靜脈血栓的隱匿癥狀,如患者主觀感覺置管側肢體,腋窩,肩臂部酸脹疼痛時,應予以高度重視[18]。指導患者避免壓迫插管側肢體,適當加強插管側手部活動,促進穿刺上肢的血液回流,以減少血栓形成的幾率[19],飲水量在>1000 ml/d。
5 感染
5.1感染 PICC留置導管后繼發的感染和敗血癥也是PICC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與無菌技術操作不嚴格,日常護理不到位,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關。臨床主要有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和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最常見于導管插管處皮膚攜帶的病原菌進入導管腔,最終在導管尖端定植[20]。
5.2預防及護理
5.2.1采用預見性護理 加強護理人員培訓,置管操作與維護管理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加強手衛生,嚴密觀察穿刺點有無紅腫,滲液,疼痛,硬結等炎癥表現及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21]。
5.2.2加強患者治療間歇期導管維護的教育,每次維護導管應在護理手冊上做好記錄,囑患者如出現貼膜潮濕或翹起應當及時來院維護[22]。互留聯系方式,及時溝通隨訪。
5.2.3更換輸液管道1次/d,保持敷料干燥清潔,更換1次/2 d,為避免敷料潮濕,出汗多的患者及時更換。更換肝素帽1次/w,可以降低導管相關性血源性感染的發生率。體溫是PICC導管置管護理過程中監測感染發生的重要體征,當患者突然出現高熱,臨床又查不出其他的原因,應考慮導管感染,這時應果斷拔管,用無菌剪刀剪下導管前端0.5~1.0 cm做細菌培養,同時做血培養,為抗生素的選擇提供依據[6]。
6 導管脫出和斷裂
6.1導管脫出和斷裂與置管后防護意識缺乏、帶管手臂過度用力、無菌貼膜覆蓋不嚴或護理人員操作失誤有關。
6.2預防及護理
6.2.1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避免帶管的手臂過度用力,避免盆浴及泡浴,避免大范圍手臂旋轉活動,注意衣服袖口不宜過緊,以免穿脫衣服時把導管帶出[6]。
6.2.2換藥時應嚴格觀察并記錄導管的刻度,從下向上順著導管的方向輕撕貼膜,一手撕貼膜,另一手用消毒棉簽固定導管,防止貼膜的自粘性帶出導管,嚴禁導管體外部分移入體內。
綜上所述,PICC置管避免了反復穿刺所帶來的壓力和痛苦,保護了外周靜脈,在臨床靜脈輸液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想PICC安全有效的留置,護理人員應該掌握正確的置管方式,導管維護技能,提高患者自我維護能力。積極探索預防PICC相關并發癥發生的有效途徑,讓更多的患者受益,達到治療目的。
參考文獻:
[1]徐翠鳳,包滿珍,任娟,等.循證護理在防治成人PICC置管并發癥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12(5):410-411.
[2]高慶.PICC置管后滲血原因及預防護理新進展[J].中華實用護理雜志(中旬刊),2013,1:3-5.
[3]勞永聰.PICC置管化療的并發癥及其護理進展[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4,6(2):215.
[4]邱昊,彭娜.PICC置管后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及護理對策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12:5.
[5]楊秋芬,胡艷萍,趙英.彈力繃帶對PICC置管滲血的預防[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10):1404-1405.
[6]吳偉連.PICC的護理進展[J].中國保健營養,2014,24(03)1406.
[7]鐘就娣,張小萍,林少琴,等.PICC置管過程中撤出穿刺鞘最佳時機的探討[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1):1255-1257.
[8]宋麗華.PICC置管所致機械性靜脈炎的預防及治療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2015,10(中旬刊):6-7.
[9]夏春香,俞曦.增強型潰瘍膜預防PICC置管后機械性靜脈炎的比較研究[J].現代醫學,2012,40(6):725-726.
[10]何春桂,蔡玉蘭,等.TDP照射治療在預防PICC術后機械性靜脈炎中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13,7:129.
[11]張晶.痊愈妥治療PICC置管后所致靜脈炎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3,34(8):166-168.
[12]蔣美娜.重癥患者應用PICC導管堵塞的預防與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2015,7月中旬刊:1-2.
[13]易小青,付愛明,張蘭,等.規范化護理流程在預防PICC導管堵塞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3,12(4):25-26.
[14]顧志英.護理干預在PICC導管堵塞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5):123-124.
[15]馮智超,張紅.腫瘤患者PICC相關性靜脈血栓的預防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6):6325.
[16]鄒慧英,李桂榮.PICC在腫瘤患者應用中的常見并發癥及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2012,10(12)489.
[17]喻燕敏.PICC 置管致靜脈血栓原因分析[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1,26(3):60-61.
[18]姚蘭,潘國標.預防PICC相關性血栓的護理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4):38.
[19]田愛萍.PICC置管后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3):1230-1231.
[20]陽國英,江龍麗,孫夢琴.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及護理對策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2014,7(中旬刊):8.
[21]勞永聰.PICC置管化療的并發癥及其護理進展[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4,6(2):215.
[22]張璟,曹志平,劉力.腫瘤患者留置PICC導管的常見并發癥及護理[J].求醫問藥,2011,9(10):61.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