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麻芪細蟬湯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兒過敏性鼻炎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33例為1組,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方法,而實驗組采用麻芪細蟬湯進行治療,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較高,差異對比經統計學軟件進行驗證,結果顯示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 將麻芪細蟬湯對小兒過敏性鼻炎進行治療有顯著的效果,有利于治療效果的提升,值得在臨床上應用推廣。
關鍵詞:小兒過敏性鼻炎;麻芪細蟬湯;治療效果
伴隨近些年來空氣污染的加劇,造成了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其中小兒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具有反復發作性和突發性,主要臨床表現為打噴嚏、鼻癢、流清涕等,對小兒的健康有極大的影響[1]。從中醫上講,小兒過敏性鼻炎屬于\"傷風鼻塞\"范疇,相比于成人,小兒治療更加容易,必須給予有效的治療方法,降低其復發率[2]。而在臨床上采用西醫常規治療雖然治療效果可以,但是容易復發,因此,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我院在臨床實踐中發現麻芪細蟬湯治療效果較為理想,為進一步探究其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66例小兒過敏性鼻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研究過程和結果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兒過敏性鼻炎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33例為1組,其中對照組由20例男性患兒和13例女性患兒組成,年齡為3~13歲,平均年齡為(9.2±2.1)歲,病程為3個月~4年,平均病程為(1.1±0.5)年,其中有4例伴有支氣管哮喘,1例伴有細支氣管炎;實驗組由18例男性患兒和15例女性患兒組成,年齡為4~12歲,平均年齡為(8.9±21.8)歲,病程為5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1.0±0.9)年。其中有5例伴有支氣管哮喘,1例伴有細支氣管炎,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用統計學軟件進行驗證,結果顯示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差異并不明顯,研究中對比數據可比性較強,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噴霧劑進行治療,2次/d,早晚進行噴鼻,氯雷他定進行口服,5mg/次,1次/d,治療時間為期1個月。
實驗組則采用麻芪細蟬湯進行治療,其處方為:黃芪15g、炙麻黃3g、蟬衣6g、北細辛1g、辛夷6g、藿香8g、蛇床子6g、蒼耳子6g、白芷6g,首次煎熬,用16ml清水進行浸透,取60ml,二次煎熬要加入100ml水,再取藥劑60ml,兩次藥劑混合平均分為2劑,上下午各為1劑,采用溫服的方式[3]。治療時間為期1個月。并對兩組患者進行1年的隨訪,觀察其復發情況。
1.3療效判定標準[4] 當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鼻粘膜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細胞也消失,經過1年的隨訪,沒有復發的情況視為治愈;當患者的臨床癥狀在1個月內消失,鼻粘膜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細胞也消失,經過1年的隨訪發現再發癥狀減輕明顯,并經過相應治療癥狀消失視為顯效;在治療中癥狀改善明顯,經過1年的隨訪結果癥狀期在8個月以上視為有效;當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變化,或者存在并發癥,經過1年的隨訪癥狀期大于4個月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痊愈率、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統計學處理方法 研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的對比數據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整理和分析,存在統計學意義用P<0.05作為標準進行判斷,其中治療總有效率為計數資料,檢驗方式為χ2檢驗。
2 結果
經過1年的隨訪,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中達到治愈的例數為17例,顯效的例數為10例,有效的例數為5例,無效的例數為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而對照組患者中達到治愈的例數為8例,顯效的例數為6例,有效的例數為4例,無效的例數為15例,治療總有效率為54.55%,將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用統計學軟件進行驗證,結果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變態反應,當患者與過敏原接觸時,鼻部會發生過敏現象,其臨床癥狀為鼻塞、鼻癢、打噴嚏、流清涕等,其具有反復發作性,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其臨床治療中,常規西醫治療比較常見,一般為局部應用激素、脫敏療法等,雖然其臨床癥狀可以很快地被控制,但是卻有較大的不良反應,而且很容易復發,無法進行徹底治愈。小兒與成人相比治療更加容易,給予有效的治療方法,降低其復發率,促進其痊愈是臨床治療的關鍵,小兒過敏性鼻炎屬于\"傷風鼻塞\"范疇,本研究給予患兒麻芪細蟬湯進行治療,其中主藥為麻黃和黃芪,其中麻黃具有驅邪外出、疏風散寒的功效,而黃芪則具有益氣固表的功效,阻礙被邪侵入,添加辛夷、北細辛、蒼耳子、白芷可促進鼻竅通暢,而蟬衣均有疏風宣肺的功效,蛇床子及藿香,可祛濕解表,此藥方的總體功效為通竅固表、疏風散寒[5]。在西醫看來,麻黃可將鼻部毛細血管進行收縮,將鼻部充血卡他性炎癥減少,而黃芪的作用為對免疫功能抗過敏有調節功能,白芷、細辛、蒼耳子及辛夷則可將由于毛細血管滲出造成的鼻粘膜血管收縮現象減少,而蟬衣具有抗過敏的作用[6]。本研究為探究在小兒過敏性鼻炎治療中采用麻芪細蟬湯的臨床效果,選擇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兒過敏性鼻炎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從研究結果中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54.55%,差異經統計學軟件檢驗,結果顯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治療效果較為顯著。
綜上所述,將麻芪細蟬湯對小兒過敏性鼻炎進行治療有顯著的效果,有利于治療效果的提升,值得在臨床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李萌,魏肖云,汪受傳,等.小兒過敏性鼻炎中醫藥辨治研究進展[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7(3):353-355.
[2]李瑞,張茂,黃舒,等.穴位敷貼配合中藥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60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4):636-637.
[3]魏瑋,劉大波,黃振云,等.生理性海水洗鼻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4(36):4542-4543.
[4]劉學.桂枝湯加味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55例[J].河南中醫,2014,34(10):1885-1886.
[5]向希雄,張雪榮,張金舉,等.中藥穴位敷貼防治小兒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研究[J].湖北中醫雜志,2013,35(12):14-15.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