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臨床特征,探索研究臨床治療時的有效手段用于指導實際操作。方法 對象的選擇采用回顧法,選取2012~2014年在我院進行臨床治療的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40例,選取相同臨床治療時間段內,在我院行剖宮產的手術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照組,觀察對比項目有住院時間、手術耗時以及手術出血量等。結果 對照組與研究組兩組患者對比項,包括住院時間、手術用時和手術中的出血總量三者之間的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于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臨床患者在剖宮產手術的時期進行子宮肌瘤完全切除或者肌瘤剔除手術的手術風險無較大改變,同時有利于提高女性患者的生命質量,促進術后子宮的修復,研究結果表明該種手術治療措施可進行臨床實踐推廣。
關鍵詞:妊娠合并肌瘤癥;臨床研究;剖宮產術;子宮肌瘤術
女性的生殖系統中,子宮肌瘤是較為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妊娠合并癥是妊娠階段的女性患者常發生的疾病,如本文研究項目即妊娠期間的女性患者合并子宮肌瘤,據有關權威報道該類疾病的發病率為0.3%~7.2%[1]。目前產科將其作為臨床患者的高危因素之一采取積極治療,肌瘤生長部位、速度及其生長大小均對患者妊娠、分娩產褥三階段直接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主要介紹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探討,主要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選取2012~2014年我院收治的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共40例,作為實驗的治療組,年齡25~40歲,平均年齡(30.9±3.6)歲,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接受妊娠期的相關檢查,包括彩超、B超等多種檢查項目確證為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肌瘤部位:肌肉壁層18例,漿膜層8例,粘膜層7例,宮頸7例。此中,單發型腫瘤類型有21例,多發性腫瘤類型有19例,直徑范圍在0.5~9.5 cm。對照組患者選自同時期內進行剖宮產的手術患者。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5.3±2.1)歲。
1.2方法 選用回顧性方式,對治療組和對照組的所有患者的基礎資料及醫治資料的進行對比。
1.2.1醫治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臨床的剖宮手術,麻醉選擇硬膜外麻醉,于患者子宮的下段作橫切口進而進行手術醫治。治療組患者中行常規分娩者5例,實施剖宮術35例,手術中給予子宮肌瘤去除術有34例,行子宮全切醫治療法有6例。
1.2.2手術前對于患者的手術方案均提前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術前的溝通,保留患者的知情同意權,患者或家屬均簽署手術同意書。
1.3觀察指標 及時對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進行檢測及記錄,同時患者出院時對其住院時間進行記錄。
1.4統計學方法 對整個研究實驗所獲得的相關數據由專人使用SPSS 19.0數據軟件進行輸入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測,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2]。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在手術耗時、住院用時及術中的出血量進行一系列的對比,數據分析顯示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治療組患者住院時間、手術時間以及術中的出血量三者之間進行對比分析,以腫瘤大小進行對比分組,將所有患者分為四類:①≤2 cm。②2~5 cm。③5~8 cm。④>8 cm。將所有患者按照上述肌瘤大小進行分組,并對住院、手術用時及出血量行對比分析。對比結果發現患者手術及住院時間和術中的出血量的大小以肌瘤的大小變化該改變,肌瘤越大,患者的危險因素就越高,見表2。
3 討論
3.1子宮肌瘤對妊娠的作用 有研究數據可看出,子宮肌瘤對妊娠的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取決于肌瘤的大小及其生長的位置[3]。對妊娠只要影響有:①胎位異常風險增高:肌瘤在子宮中,嚴重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胎兒在子宮中的活動范圍受限,導致胎位異常風險比正常妊娠患者增高。②自然分娩手術風險增加:肌瘤生長若阻礙產道,則會致使患者在分娩期子宮收縮異常,加上產道受阻,導致分娩風險增加[4]。③剖宮產手術風險增加:患者因肌瘤影響術中易出現肌瘤血管破裂導致大出血,手術時間延長,患者麻醉時間相應延長均增加患者的手術難度。
3.2妊娠對子宮肌瘤的作用 妊娠期間,肌瘤生長速度因子宮血流循環增快及激素分泌增加等原因,也加快其增長速度。肌瘤內部會由于胎兒機械性壓迫等原因發生變化,如紅色變形、玻璃樣變等。
3.3行剖宮產術時針對子宮內肌瘤的應對措施 有專家認為剖宮產手術由于子宮血流豐富出血量大,若再繼續行肌瘤剔除術易導致肌瘤破裂發生大出血,增加患者的手術風險。又有臨床學者認為患者剖宮產后的子宮修復階段,子宮肌瘤對其產生重要影響,肌瘤不會歲妊娠的終止而停止生長,反而繼續增大,進而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修復,所以在剖宮產中行肌瘤剔除術有利于患者術后子宮修復,提高患者生命質 量[5]。
經由本次試驗結果證明,對照組患者與治療組患者的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方面的意義,在行剖宮術時給予患者子宮肌瘤剔除或全切術,綜合評估患者的手術風險無增加。表二數據表明出血量增加及手術歷時和住院費時會由肌瘤的變大而有所增加,表示肌瘤的大小及其生長位置是致使臨床妊娠患者手術風險增加的主因。
由上述可知,對于臨床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施醫治時,可優先選擇剖宮產合并子宮剔除或者子宮全切術,但值得臨床醫生關注的是,選擇此法的基礎是患者接受治療基礎必須滿足醫生臨床經驗豐富、技術嫻熟及醫院硬件設備完善,如輸血裝備齊全、部充血量充足并具備突發狀況的急救能力等,在上述基礎上,可對患者手術治療優先考慮進行肌瘤剔除或子宮全切術。如若患者有其他妊娠合并癥,如妊娠高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疾病,則不建議對患者進行肌瘤剔除及子宮全切手術,因為過長的手術耗時會增加患者的風險。只有當所有狀況均符合時,方可考慮該類手術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吳佩君.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100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9-20.
[2]楊玉俠,季淑英,張桂欣.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臨床特點及治療[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5,01:39-40.
[3]李冬梅.對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06:101-102.
[4]朱靜.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120例臨床分析[J].黑龍江醫藥,2014,01:193-194.
[5]李素文,周國強.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30例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04:696-697.
編輯/羅茗柯